首 頁 信息公開 民族事務 宗教事務 互動交流 公共服務 機關風采 專題聚焦
滾動新聞:
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公開 > 業內相關 > 理論研究

王鬆: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 2024- 06- 17 11: 21 訪問次數: 來源: 《紅旗文稿》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製機製,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支持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全麵深化改革開放,必須繼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進一步鞏固和完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共同發展體製機製,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一、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在改革發展中相互促進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的方針政策指引下,國資國企改革不斷深化,民營經濟逐漸發展壯大,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在改革發展中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共同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建立了以公有製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製度,國有企業作為公有製經濟的主要載體,為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國民經濟體係,保障我國經濟自主和政治安全作出了重要曆史性貢獻。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從擴大經營管理自主權試點開始,探索實行了放權讓利、承包製、利改稅、股份製等一係列改革,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深入推進分類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國防建設、民生改善作出了曆史性貢獻,功勳卓著,功不可沒。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民營經濟是非公經濟的主要經濟組織形式,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壯大。黨的十二大報告指出,勞動者個體經濟是公有製經濟必要的、有益的補充。黨的十四大明確,以公有製為主體,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為補充,多種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製度。在堅持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的同時,民營經濟逐步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在穩定增長、創造就業、促進創新、增加稅收、開拓國際市場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事實充分證明,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製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共同發展,推動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改革開放之初,個體私營經濟興起,推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場機製作用的擴大。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民營企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漸發展壯大。國有企業通過深入改革,逐步建立起現代企業製度。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共同發展,成為獨立經營的市場主體,重塑了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的微觀基礎,通過價格杠杆和競爭機製,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並進一步推動政府職能轉變,逐漸理順政府和市場關係。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麵深化經濟體製改革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不斷完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相互促進,增強了改革動力,激發了競爭活力,形成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黨的十六大提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各種所有製經濟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黨的十九大把“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作為黨和國家一項大政方針進一步確定下來。黨的二十大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繼續強調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國家這麼大、人口這麼多,又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把經濟社會發展搞上去,就要各方麵齊心協力來幹,眾人拾柴火焰高。公有製經濟、非公有製經濟應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二、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不斷優化調整布局結構、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有助於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統籌配置國有資本,有助於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增強國有經濟整體功能、更好支撐現代化產業體係建設。在國有經濟不斷優化布局結構的同時,民營經濟蓬勃發展,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為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事實充分證明,公有製經濟和非公有製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國有企業在保障能源、原材料供應,建設交通、通訊、公用事業等基礎設施,形成了高效、廉價、穩定的供應體係方麵發揮了關鍵作用。工業基礎完備、交通設施健全等優勢條件,使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有能力承接國際產業轉移,促進民營企業快速發展。由國有企業主導並帶動民營企業,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5G通訊網,機場、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眾多物流運輸業民營企業興起,一批互聯網電商民營企業快速發展,催生出全球最大網絡零售市場。在戰略性部門,國企央企大力投入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引領和帶動民營企業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載人航天、探月探火、高鐵列車、北鬥導航、C919大飛機、新能源技術、超級計算機、量子信息、核電技術、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一些科技領域躋身世界前列。

民營企業生產經營集中於居民消費領域,促進了物質產品供給增加,生活消費品市場活躍,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帶動就業擴大和人民增收,激活了國內市場。隨著對外開放逐步擴大,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民營企業參與國際分工,從事外向型加工製造和出口貿易。一些實力較強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開始“走出去”,不斷開拓國際市場。這對國有企業帶來巨大需求,促進國有企業提振效能,增強國有經濟影響力、帶動力。市場需求和競爭壓力要求國有企業擴大規模,提質增效,穩產保供,充分發揮大規模生產的成本優勢,勞動生產率大大提升。同時,促進民營企業投入成本下降,利潤水平提高,經濟活力增強。在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協同帶動下,上下遊產業良性循環,加快推動工業化、城鎮化,解決了數以億計人口的就業問題,建成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係,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曆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

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共同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產業分工協同互補,市場關係競爭互促,促進國民經濟循環暢通,支撐經濟高速增長,並在應對風險和攻堅克難中發揮重要作用。受2008年金融危機衝擊,部分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型外貿企業經營困難,傳導至上遊產業,引發產能過剩。國家實施“四萬億”投資計劃,並出台一係列民營經濟支持政策。國有企業引領逆周期投資,對上下遊企業提供有力支持,帶動民營企業發展企穩複蘇,提振信心,吸納就業,保持經濟增速。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協同聯動,促進社會生產連續穩定,成功抵禦外部衝擊。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共同富裕。

三、構建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共同發展新格局

當前,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國內外經濟環境發生深刻變化,衝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國內消費結構升級,個性化、多樣化需求漸成主流,供給側與需求側不匹配問題凸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二者都要逐步適應客觀環境變化帶來的長期調整壓力,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加快轉型升級,構建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共同發展新格局。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協同發力,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與安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拓展協同合作領域。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共同發展是在改革發展中形成的,構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鞏固和發揮這一體製優勢,應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增進協同合作。深化國資國有企業改革,推進戰略性重組,使國有資本向主業企業和優勢企業集中。優化國有經濟布局,推動國有資本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係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推進國有企業分類改革,有序進退,放開非核心業務和競爭性領域,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基礎性產業、重大科技項目、公共產品等領域中可以實行市場化運作的環節。有效激發民營企業靈活性、專業性,以競爭促效能,使要素向優勢領域、優勢企業自由流動。對民營企業遇到的轉型難,國有企業應帶動上下遊各類企業共渡難關,防範化解風險隱患。推動改革深化,促進分工細化,實現合作強化,將使國有企業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製、安全支撐作用,支持民營企業走向更廣闊的舞台,形成更多世界一流企業。

構建協同生產網絡。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產業協同是社會分工關係使然。產業協同聯動的工業生產能力,使我國成為資源進口、產品出口的“世界工廠”,推動經濟實力提升和人民生活改善。麵對外部挑戰,特別是國際供應鏈受阻和產業鏈外遷風險,必須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更多依靠國內市場實現經濟發展。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應加強組織協同,構建協同生產網絡,增強國內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適配性。我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中等收入群體擴大孕育著大量消費升級需求,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蘊藏著可觀發展空間。對於供需錯配,企業層麵應加快生產組織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形成網絡化分工協同機製。國有企業瘦身健體,剝離非專業組織,吸納專業能力,著力降本增效,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市場機會。引導民營企業嵌入生產網絡,減少轉型不確定性。民營企業從協同網絡中汲取資源和能力,形成定製化與標準化相結合的生產方式,滿足多層次需要。促進供求動態平衡,暢通國內大循環,帶動國內國際雙循環,形成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打造協同創新聯合體。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共同推進轉型升級,關鍵在於提升產業技術發展水平。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向,抓住產業升級機遇,以企業為創新主體,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破解“卡脖子”難題。超前布局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動產業基礎再造,實現傳統產業深度轉型。創新驅動發展,應打造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協同創新聯合體。國有企業以自身科技資源優勢,積極對接科研院所和國家實驗室,支持前沿基礎研究,推動從科學知識到生產技術的轉化,形成原創技術策源地,促進競爭前共性技術開發擴散。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基礎研究、重大技術裝備攻關,發揮民營企業專業化、市場化優勢,交流反饋應用難點和需求動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基於協同網絡,搭建創新平台,開放應用場景,激活技術競爭,共建共享創新鏈,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培育生成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量子科技等一批新動能。科技領軍企業“頂天立地”,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共同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築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   王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