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至18日,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 2024 年第三期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體驗項目(浙江館)“杭州周”在北京“蒙藏學校舊址”舉行,九曲紅梅、蛋雕技藝、剪紙藝術、雕版印刷、創意盤扣、西興茶點、桔紅糕製作……眾多非遺項目同時亮相,在北京上演了一場“非遺文化盛宴”。國家民委協調推進司、民族團結促進司等相關領導,中央部委和北京各級黨政機關幹部,河北、吉林、山東、青海等地民宗幹部,以及全國各地遊客近4000人赴館參觀並現場體驗。
“之江石榴花盛開,石榴花開相映紅,紅船啟航新時代,黨的光輝暖心懷……”清晨,當浙江音樂學院副教授吳滌和杭州同心民族服務中心理事長蘭蘭共同演繹《之江同心·石榴紅》的旋律響起時,“杭州周”活動的序幕徐徐展開。《之江同心·石榴紅》展現了浙江各族兒女的蓬勃氣概,表達了浙江各族群眾堅定不移團結在黨中央周圍,踐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心聲,讓現場觀眾們真切感受到浙江大地各族群眾和睦相處、團結奮進的美好畫麵。
西湖區·吳滌和蘭蘭正在演唱《之江同心·石榴紅》
在“習近平總書記給浙江省麗水市景寧佘族自治縣各族幹部群眾回信”的下方,桐廬縣佘族彩帶非遺傳承人正在認真編織,將包括佘族人民在內的少數民族群眾對黨的深厚感情編織成一條條彩帶,獻給來此參觀體驗的各族群眾。
桐廬縣·佘族彩帶非遺傳承人鍾杏秀正在編織彩帶
上城區展台上,由九堡街道非遺匠人、民族界代表人士精雕細琢,通過在殼薄如紙的雞蛋上一刀一刀刻畫的精美蛋雕,呈現栩栩如生的杭州知名特色景點或地域特色文化,如西湖十景、三潭印月、梅蘭竹菊等,還有刻有民族團結“之江同心·石榴紅”字樣圖案的特色浮雕作品,將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融合在了一起,引人駐足欣賞。
上城區·區民促會秘書長王琳莉正在給遊客介紹蛋雕技藝
西興盤扣傳承人陳丐娛選取具有民族特色或吉祥含義的圖案,用一根普通的布條,不斷衍生出一係列的胸花、頭飾、耳墜,方寸之間放華章。參觀者不僅近距離觀賞各式各樣的盤扣作品,還親身體驗嚐試盤扣製作,深入了解這一古老工藝背後的故事與寓意。
濱江區·杭州市非遺項目傳承人陳丐娛正在教授遊客編織盤扣
剪紙藝術,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藝術之一,傳承人戴月娥以其精湛手藝和豐富想象力,創作了眾多精美作品。館內,不僅有《中華民族一家親》等主題剪紙展出,還有傳承人現場示範,親身體驗,讓遊客在實踐中領略非遺魅力。
濱江區·杭州市非遺傳承人戴月娥正在指導小朋友剪紙
濱江區·杭州市非遺傳承人戴月娥展示《中華民族一家親》作品
當遊客遇上以糯米粉和豆沙、蓮蓉等為原料,外皮柔軟細膩、味道香甜、營養豐富的杭州非遺製作項目——“西興茶點”時,來一杯由西湖區九曲紅梅非遺傳承人親自泡上的“五十六個民族團結茶”,其獨特的口感和美觀的造型為茶道儀式增添了特別的風味,使非遺文化與茶文化有機結合,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濱江區·中國非遺博覽會美食類獲獎者蔡麗敏正在指導遊客製作
濱江區·中國非遺博覽會美食類獲獎者蔡麗敏給遊客講解糕點工藝
西湖區·杭州市九曲紅梅非遺傳承人魯華芳邀請遊客品茶
如果說越劇和茶道是成年人的追求,那來自蕭山區河上鎮的非遺小吃——“桔紅糕”現場製作點則成了孩子們的最愛。一粒粒色澤晶瑩、軟糯Q彈的桔紅糕,連接起了不同地域人們的味蕾情感,現場觀眾那滿足的表情仿佛在說“這就是幸福的味道”。
蕭山區·杭州市非遺傳承人傅建良正在製作桔紅糕
桔紅糕成品展示
中國書法,不僅是文字的書寫,更是藝術的展現,文化的傳承。樓塔是杭州書法名鎮,自古有“白天扛鋤頭,晚上拿筆頭”之美譽。展台旁俞錄中老師揮毫潑墨,作品行雲流水,蒼勁有力,盡顯文化底蘊與藝術修養,也彰顯了樓塔人對書法的熱愛,期間還邀請遊客現場體驗,親筆書寫,感受書法之美。
蕭山區·區書協會長俞錄中指導青少年書法
參與本次“杭州周”的“餘杭紙傘”,是中國紙傘的“八大家族”之一。“餘杭紙傘”吸引了來此參觀體驗的56名各族青少年參與互動,在現場繪畫老師的指導下,小朋友們用畫筆共同描繪了一把“民族團結傘”,為體驗館刻下了一份厚重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烙印。
餘杭區·繪畫老師俞安琦指導小朋友畫傘
各民族小朋友共繪一把傘
每一把紡梭,都是聯結一個區域、一個民族、一段曆史的“化石”,從竹、麥、稻、玉米皮等材料出發,手工藝人們一起將玉米皮撕成條狀後進行編織,並將編織成麻花狀的一條條玉米皮和絲線一起在織布機上織成布料,經過裁剪、縫合等工序,最終製成了一把象征著民族團結的扇子。
餘杭區·傳梭博物館館長鄭芬蘭向青少年贈送團結扇
中國傳統年畫拓印,是將年畫圖像通過拓印技術複製到紙張或其他材料上的獨特技藝,它不僅讓年畫藝術廣泛傳播、持久保存,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眾多遊客慕名而來,在現場老師的指導下打卡體驗,成為現場熱門項目。
餘杭區·瓶窯鎮非遺傳承人何曉濤正在指導青少年拓印
臨平區選送的省級非遺項目杭緞織造技藝和古建築榫卯積木正吸引著遊客參觀和搭建,展桌上,一件件色彩斑斕、圖案精美的杭緞工藝品如藝術品般陳列,時不時還有遊客感歎其精美;另一邊,晚峰古建築榫卯積木,另辟蹊徑把具有中國特色的榫卯古建築放在手掌之上,用現代的方式傳達中國古代建築與技術的精美絕倫。“不用釘子就可以建成鬥拱,真是太奇妙了!”剛剛完成榫卯積木搭建的孩子們讚歎,並相互分享自己的作品。
臨平區·非遺傳承人沈欣欣正在教授小朋友拚榫卯模型
在元書紙展台前,豐富的展品吸引著遊客駐足欣賞,有著“京都狀元富陽紙,十件元書考進士”美談的富陽竹紙受到大家由衷讚賞。而擺放著杭州雕版印刷技藝傳承人駱群芳製作的《富春山居圖》係列木刻水印、《讀書就是回家》藏書票以及西遊記人物、四大美人等雕版的展台是本次活動中熱門打卡點。遊客們在近距離觀賞精美雕刻技藝的同時,能夠親手嚐試用元書紙拓印心儀的圖案,直觀感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
富陽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莊富泉指導遊客體驗雕版印刷
“今天還有越劇表演麼?想帶家裏老人再來看一看!”當“火出圈”的西湖賣花郎出現在觀眾麵前時,由富陽區選送的越劇《梁祝》和《紅樓夢》的優美旋律在體驗館回蕩,悠揚婉轉的唱腔、颯爽又柔和的動作,展現唯美的愛情故事,在盛夏的北京,讓前來參觀者沉浸其中,身臨其境,用心靈觸摸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邃與厚重。也有觀眾穿上戲袍,甩起水袖,學起走台,有模有樣!
富陽區·越劇傳習院張莎莎和張春娜正在演繹《紅樓夢》和《梁祝》
西湖區·賣花郎林嘉祥和賣花姑娘林鏗羽正在對詩贈荷花
山核桃是臨安的“金名片”,其香脆可口早已聞名遐邇;而多味筍幹與天目小香薯,則是大自然賦予的又一份美味。臨安還將傳統特產推陳出新,製作出臨安好佘味——山核桃咖啡、筍幹花生,巧妙地將傳統食材與現代咖啡文化相結合,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味覺體驗,讓古老的味蕾記憶與現代咖啡文化碰撞出獨特的火花,受到了許多遊客的喜愛。
臨安區·即安文旅負責人王梓亦正在推介山核桃咖啡和筍幹
淳安縣“尋美·中國行——探索大美鄉村”“同心之旅·千島湖碼上見”明信片是由淳安縣定製的“同心之旅”專屬明信片,串聯起淳安縣域旅遊熱門打卡地標,為遊客提供了更加便捷、有趣的旅遊方式。“之江同心·淳蜜共富”是淳安縣鼓勵農戶認領自養或由中華蜂保種場委托代養形式生產的蜂蜜,具有精純、甜蜜的口感。精致的“同心之旅·千島湖碼上見”明信片和甜蜜中華蜂蜂蜜吸引了很多遊客購買蓋章和品嚐。
淳安縣·廖夢婷正在推介千島湖旅遊明信片和“好佘味”——中華蜂蜂蜜和建德蓮子
遊客正在給明信片蓋章
浙大城市學院春分節氣墩秀作品展示
全體參展人員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