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各民族青年交往交流交融,近日,由浙大城市學院黨委統戰部和拱墅區委統戰部指導,藝術與考古學院、傳梭博物館聯合攜手杭州市文化館(杭州非遺保護中心)、富陽區新桐鄉新桐村、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士官學院、浙大城市學院教務處、新聞與傳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外國語學院、人文學院、國際文化旅遊學院共同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黨建聯建暨“非遺有我 共SHOW共融”傳統手工技藝製作與展示活動。
石榴籽點亮民族團結 非遺傳承點燃青春夢想 活動在各位嘉賓點畫石榴籽簽到中拉開序幕,寓意著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密團結,中華民族共同體在此刻得以具象化。 藝術與考古學院黨委副書記董業凱致歡迎辭,他強調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背景下,非遺文化在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他介紹了學院對各族青年手拉手計劃的支持,表達了學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決心。
館校合作凝心聚力 共建非遺保護特色班 傳梭博物館收藏了全國56個民族的紡梭,它不僅是一座集收藏、傳習、研學、展示以及宣傳鄉村文化和活化手工技藝為一體的鄉村博物館,也是省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重點培育單位。館長鄭芬蘭二十年的尋梭毅力,幫扶非遺傳承人、助力鄉村振興的愛心,以及站在世界舞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人類環境的責任心,都值得非遺保護特色班的同學學習。她的加入也意味著學院的非遺保護特色班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步。 各族青年手拉手 非遺傳承譜新章 “萬丈盤桓處,怒江濤自來。牛嗡馬蹄嘯,細水入長天。”來自雲南怒江的傈僳族同學白秋英與來自藝術與考古學院、考古特色班和國際文化旅遊學院的漢族同學王思珍、曹藝,佘族同學藍墨涵,維吾爾族同學穆卡戴斯·亞生共同參與手拉手結對儀式,促進傳統文化傳播。賽來西·阿不都拉與方華老師見證儀式,並分別向白秋英同學贈送了象征希望的石榴紅家園U盤與藝術與考古學院徽章,白秋英則向4位結對同學回贈了母親手工製作的象征珍貴記憶珍藏的相機掛繩。
“非遺共富”正出發 團結的種子撒遠方 在微宣講環節,馬克思主義學院薛燕、學校“西城心旅”團隊、藝術與考古學院方華,以及來自杭州非遺黨員先鋒誌願服務隊的非遺傳承人,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解讀了非遺與中華民族共同體、非遺與鄉村發展等命題,向大家展示了浙大城市學院在非遺傳承保護、民族團結互助等方麵做出的努力與成績。杭州市文化館副館長潘小燕為在2024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體驗項目(浙江館)“杭州周”展示羌族刺繡創新作品的同學頒發了榮譽證書。拱墅區委統戰部和學校黨委統戰部向積極探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單位部門黨委與支部贈送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教材,以幫助大家更好地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
青年力量點亮中秋 魚燈祈願美好未來 各學院的學生在傳梭博物館老師的帶領下,共同繪製中秋魚燈,品嚐非遺月餅。本次活動在各民族師生的歡聲笑語中落下帷幕,活動不僅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展現了當代青年積極參與非遺保護的熱情,為促進各民族青年交往交流交融貢獻力量。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青年加入到非遺傳承的隊伍中,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壯麗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