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桐廬縣莪山佘族鄉龍峰民族村沉浸在一片歡騰的海洋中。
由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中共桐廬縣委統一戰線工作部、桐廬縣農業農村局、桐廬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指導,桐廬縣莪山佘族鄉人民政府主辦的“三月三龍呈祥,西湖佘鄉鳳求凰”民俗文化消費季在此拉開帷幕,吸引近千名遊客共赴這場春日裏的民族文化盛宴。

上午8時,首批遊客從杭州出發,沿著春日的富春江畔一路向西。當車隊抵達莪山佘族鄉,一場充滿民族風情的迎賓儀式已在村口等候。
盡管下著小雨,但氣氛十分熱烈。
隨著佘族長者的三聲火銃鳴響,身著鳳凰裝的佘家姑娘手捧彩帶,跳起歡快的《迎賓舞》。銀飾叮當聲中,遊客們被迎入村中,仿佛穿越時空,踏入佘族文化的斑斕世界。

“佘族三月三又稱‘烏飯節’,是佘民祭祖祈福、歌舞傳情的重要日子。”莪山佘族鄉黨委書記朱傑介紹,莪山有著“中國佘族第一鄉”之稱。一百多年前,莪山佘民從溫州文成、麗水青田一帶遷入,他們至今使用佘語,保持著婚喪嫁娶、祭祖祭祀等傳統習俗,被稱為“千年山哈·百年佘鄉”。
“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此活動讓更多的人感受沉浸式民俗體驗,體驗佘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朱傑說。

從村口延伸至文化禮堂的“鳳凰銜寶·非遺市集”,成為活動最熱鬧的打卡點。
50餘個攤位上,佘鄉紅曲酒飄著醇香,佘族彩帶編織匠人指尖翻飛,葫蘆畫藝人以電烙筆勾勒花鳥蟲魚。
遊客們不僅可品嚐佘家烏米飯、黃金粽,還能親手體驗做紅曲酒釀,感受傳統技藝的溫度。

“這條‘山哈帶’有‘定情信物’的寓意,每道紋路都藏著佘族人的情感密碼。”在佘族彩帶攤位前,非遺傳承人鍾秀杏向遊客展示著編織技藝。據說,佘族的姑娘有了心上人,便會親手織就一條“山哈帶”帶送給他。

在她身旁,佘族婚俗迎親表演“鳳冠霞帔”還原了傳統婚禮的熱鬧場景。
新娘出嫁留三留、山枝攔路喝酒對歌、男拜女不拜的儀式,讓遊客直呼“漲知識”。來自杭州、上海、金華等地的近千名遊客,循著佘族婚嫁巡遊隊伍步入村寨,沉浸式體驗“迎親、對歌、過火堆”等傳統婚俗。

正午時分,紅街佘寨街區上,長桌宴席已經備好。隨著一聲銅鑼響,“鳳宴九州·高山流水長桌宴”正式開席。
佘家土雞、酒糟帶魚、娘親豆腐等地道菜肴依次擺開,佘族姑娘手提酒壺,捧著竹片,以“高山流水”的敬酒禮儀為遊客斟酒。

“這是佘族人接待貴賓的最高禮遇。”鄉民藍大爺端著一碗紅曲酒介紹,釀造紅曲酒的古法已傳承百年,須經九蒸八曬,酒色如琥珀,入口綿長。“今天大家喝的是去年封壇的‘女兒紅’,寓意生活紅紅火火!”
午飯過後,民俗演藝輪番上演。在梯田山歌對唱環節,佘歌非遺傳承人蘭蘭、鍾江靈帶來傳統佘歌《降生》、新作佘歌《鳳凰飛進中國夢》,老一輩傳承下來的佘歌和新時代佘歌,用同樣美妙的佘語,唱出對美好生活的讚頌,悠揚歌聲在山穀間回蕩.

最激動人心的莫過於佘族運動會。問登、搖鍋等競技項目讓遊客躍躍欲試。在“鳳凰涅槃”篝火儀式上,遊客與佘民手拉手圍成圈,隨著《鳳凰於飛》的旋律載歌載舞,火光映紅了每個人的笑臉。

當日壓軸環節,一場以“鳳凰歸巢”為主題的佘族服飾大秀驚豔登場。改良版鳳凰裝配合銀鳳冠,一眼就能看到“山哈公主”的美麗。
“我們保留了傳統元素,但用更輕盈的麵料和剪裁,讓鳳凰裝走進現代生活。”佘族服裝設計師藍玲說。

“沒想到佘族文化這麼豐富!”來自杭州的遊客張女士舉著剛買的佘族彩帶說:“孩子還學會了唱佘歌,這樣的文化體驗比單純旅遊更有意義。”
作為杭州唯一的民族鄉,莪山佘族鄉近年來持續深挖“佘”字內核。鄉黨委書記朱傑表示:“我們堅持‘文化+’戰略,把佘族節慶打造為文旅IP,通過‘非遺+研學’‘民俗+電商’等模式,推動佘鄉從‘賣風景’向‘賣文化’升級。”
從杭州主城自駕1小時即達的區位優勢,加之佘族婚俗、竹竿舞等獨特體驗,使莪山成為長三角親子遊、研學遊熱門目的地。未來,莪山佘族鄉將以“三月三”為起點,通過“非遺+旅遊”“文化+產業”的融合模式,打造“西湖邊的佘鄉”民族鄉村共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