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光執法 | >> 行政執法公開 | >> 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和工作要點 |
2023年,市公安局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聚焦新時代法治公安建設目標,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的決策部署,以服務保障杭州亞(殘)運安保、服務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市為主線,持續深化執法規範化建設,不斷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年內,杭州獲評首批“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係建設示範城市”,市公安局在中國社科院組織的首屆“中國公安法治指數評估”中排名第一,在全省公安執法質量評定中排名第一。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聚焦亞運安保,助力大考決戰決勝。用好立法資源,統籌安保所需和群眾需求,恪守“必要、適度”原則,充分運用省人大常委會授權決定,推動出台5部亞運保障專門規章,在交通出行和無人機、危險品、留宿場所管理等領域,設置臨時性行政措施,以法治護航安保。規範執法行為,編製涵蓋176個常見執法場景的執法執勤指引,以“流程圖+文字說明+法規依據”的形式,直觀展現執法要求,打造具有杭州特色、亞運風味的“語言+行動”規範執法體係,相關經驗獲《法治日報》等媒體報道點讚。加強個案把控,組建亞運安保法製應急服務隊,建立涉亞案件提級審核、同步上案工作機製,統一類案取證標準、辦案要求和量罰幅度,具體指導個案辦理,確保了執法“三效果”統一。
(二)打造最優營商環境,護航經濟社會發展。助力城市能級躍升,精心打造“11087·護杭平台經濟直通車”,增設城西科創移民事務服務機構,推出優化人才落戶、長三角區域戶籍準入年限累計互認、全麵放開縣域落戶等一攬子政策,助力引進35歲以下大學生39.7萬人,精準服務經濟創新提質和城市能級躍升。助力企業健康發展,開通為企服務線上專區和線下專窗,布設為企服務特色警務站133個,推出杭州版“首違不罰”清單,推行“知產警官”“涉外警官”“項目警官”等專業化服務,嚴打侵犯知識產權、合同詐騙等“侵企擾商”違法犯罪,切實保護企業合法權益。提供品質公共服務,聚力打造“一窗辦”“一網辦”“一次辦”綜合集成的“隨時隨地辦”模式,全域構建線下15分鍾辦事圈,全時提供線上102個事項“一網通辦”、13個事項“一鍵直辦”,群眾辦事滿意率達99.97%,進一步創優高效便捷的辦事環境。
(三)全麵履職盡責,營造良好治安環境。加強打擊力度,以“忠誠”行動統籌“夏安”“錢潮”係列行動齊發力,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鬥爭,重拳打擊盜搶騙、黃賭毒、食藥環等突出違法犯罪。持續推進電信網絡詐騙打防治理,抓獲電詐團夥同比上升40.22%,電詐受案同比下降15.4%,成功止損、勸阻資金31.5億。加強社會治理,首推矛盾糾紛“諧調共治一件事”改革,多維研判社會風險,多元化解社會矛盾,因矛盾糾紛引發的傷害、損財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5%,蕭山錢江世紀城派出所成功創建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完善非警務事項三級分流治理體係,提升群眾求助事務協同質效。加強普法宣傳,落實公民法治素養提升“頭雁”工程部署,成功打造“杭州市義警發展中心”等一批標誌性普法陣地,通過“杭州公安”“杭州交警”“杭州反詐”等平台推送普法信息2萬餘條,組織“110”宣傳日、“6.26”國際禁毒日等大型普法活動30餘場次,有力提升公眾法治意識,夯實社會共治基礎。
(四)推進依法行政,促進嚴格公正文明規範執法。加強規範性文件審查,嚴把主體、權限、內容、程序關口,深化戶籍製度改革、加強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障等4件提交市政府審議的行政規範性文件,均落實公開征求意見、集體討論、合法性審查等製定程序,確保相關文件符合憲法法律,維護法治統一。推動監管方式變革,構建起全覆蓋全閉環全方位的公安行政監管新格局,參與跨部門監管任務231個,公安口監管事項覆蓋率及檢查結果公開率均達100%,杜絕出現多頭查、重複查、隨意查等擾企問題。加強內部執法監督,組織開展受理立案清源、未結積案清倉、下行案件清查、取保候審清底“四清”專項整治,7次組織全市性執法質量檢查,27輪次開展處罰結果公開信息檢查,將全量涉法信訪投訴納入執法質量考核評價,自主查究執法問題,確保公安執法程序規範、結果公正。
(五)提升法律素養,夯實規範執法基礎。抓住關鍵少數,持續開展憲法法律培訓,提升領導幹部法治思維和法治理念,組織36批次529名新任領導幹部參加憲法宣誓,確保憲法精神入腦入心。落實行政訴訟負責人出庭要求,出庭應訴率達到100%。抓實中層辦案,出台首案必辦、名單管理、掛網晾曬、績效評估等剛性措施,全市1181名中層幹部列入主辦警官名錄,共計辦理案件5350件,辦案數同比上升30.2%,成為“懂辦案、會辦案、辦好案”的“領頭雁”。抓精素質提能,研發“VR警務實戰培訓係統”,配套製作42部視頻教學片,培訓覆蓋民警7800餘人(次),推動民警熟練掌握法律要求。研發“AI法寶”,自動提供法律條文解釋及疑難問題解答分析,輔助民警高效執法。鼓勵民警參加“法考”,年內82名民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位居公安係統全省第一。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執法理念還有錯位。有的民警對法治敬畏之心不足,一定程度存在重破案輕辦案、重實體輕程序、重數量輕質量問題,寬嚴相濟、少捕慎訴的理念沒有很好地貫徹落實。
(二)執法機製還需完善。隨著電詐等涉網新型犯罪占比提升,傳統執法機製未能很好地匹配犯罪形態集團化、網絡化、鏈條式變化,警種職能交叉、分工過細、資源分散等問題影響執法效能。
(三)執法效果有待提升。個別案件辦理存在簡單執法、機械執法問題,未能有效化解深層次矛盾糾紛,未能實現“三個效果”有機統一。
三、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履職情況
切實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副市長、公安局長羅傑親自研究、部署、推進法治建設,帶頭宣講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8次主持黨委會研究法治建設議題,52次批示提出具體意見。堅持領導幹部帶頭學法,全年20次組織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法,專題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和《數據安全法》《行政複議法》等法律法規,提升法治素養。實體化運行執法監督管理委員會,市本級組織召開委員會會議4次,具體研究推進公安法治建設、執法質量評定、執法頑疾整治等重點工作。
四、2024年法治建設主要安排
2024年,市公安局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後亞運“十大攀登行動”部署要求,主動融入大局、服務中心,深入推進法治公安高質量發展,為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作出應有貢獻。
(一)持續推進大部門大警種製改革。以業務為邏輯起點,以職能歸並為切入點,按照“黨建統領、專班運行”“一類事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一件事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等模式,全麵推進市縣公安機關大部門大警種製改革,構建職能科學、事權清晰、指揮順暢、運行高效的公安機關職能體係。
(二)持續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持續擦亮“11087·護杭平台直通車”為企服務品牌成色,深化重點企業聯絡警官製度、重點項目聯絡警官製,大力推行柔性執法,嚴格落實“首違不罰”“輕微不罰”“無過錯不罰”製度要求,保護企業健康發展,持續助力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市。
(三)持續完善執法辦案機製。高質運行兩級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加強對重點案件、重點環節的質量管控和法製審核,規範取保候審、查扣凍等強製措施執行。構建現代化行政監管新模式,消除多頭檢查、重複檢查、隨意檢查現象,打造行政監管現代化建設“杭州樣板”。
(四)持續提升執法主體能力。落實縣級公安機關中層領導辦案製度,常態化開展中層幹部執法素質能力測試、法律比武競賽。嚴格落實坐堂值班製度,不斷提高中層領導辦案、審案、管案的能力和水平。麵向全警開展法製培訓,及時傳達新法新規和辦案要求,夯實規範辦案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