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政府信息公開目錄 > 建議提案
索引號: 749492940/2021-04567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發文字號: 成文日期: 2021-06-11
發文機關: 市應急管理局(市安委辦) 發布日期: 2021-06-11
體裁分類: 答複 主題分類: 應急,安全
杭州市應急管理局關於市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第144號提案的答複
發布日期: 2021-06-11  17:31 瀏覽次數: 來源:辦公室

致公黨杭州市委會:

貴會在市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提出的《關於加強社區綜合應急能力建設築牢基層防災減災救災人民防線的建議》(第144號)收悉。提案緊密聯係杭州城市社區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體係建設,提高社區居民避災自救能力和基層災害應急管理水平,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推進經濟社會平穩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等重要內容的實際,就我市現階段基層防災減災救災的管理體係不夠健全、基礎建設不夠合理、智慧化程度較低、觀念意識較淡薄等方麵的問題做了全麵深入的分析,並提出了很好的對策建議。提案的采納落實,必將有力地促進我市應急保障和基層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開展。經與市財政局、市氣象局 等協辦單位會商,現提出如下答複意見:

一、當前我市基層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基本狀況

1.防災減災體係不斷完善。2018年國家機構改革以來,防災減災救災職能迅速調整到位,“大安全、大應急、大減災”工作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市縣兩級完成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係統建設;製修訂一批自然災害應急預案,鄉鎮、街道和社區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編製並及時修訂率達100%;部分社區還通過建立“網格”責任分工、預案機製應對、抓好隊伍建設等多種手段做好災害應急準備、緊急救援和群眾轉移安置等。

2.防災基礎設施不斷充實。“上蓄中滯下排”防洪排澇工程體係不斷完善,地質災害監測設施持續優化,地麵氣象觀測站網布局更加合理,地震監測監測台站“三化”改造全麵完成,全市共建成各級避災安置場所2674個,其中完成避災安置場所規範化建設1634個,建有綜合性人防應急疏散避難基地9個。

3.防災減災保障更加有力。建立統一的應急物資儲備體係,應急物資預警、生產、儲備、調撥及緊急配送等工作機製不斷完善,全麵推進應急物資儲備三級網絡建設,建立政府儲備與社會儲備相結合、實物儲備與生產能力儲備相結合的多樣化應急物資儲備方式。所在鄉鎮(街道)和村(社區)都建有防汛救災物資儲備點。全市443個救災物資儲備庫中,共儲備帳篷3694頂、棉被7988床、折疊床5198張、應急包7403套、應急照明設備1731件及其他救災防汛物資。

4.防災減災科技支撐平台初步形成。借力“城市大腦”建設,建成城市大腦水利駕駛倉、氣象數字駕駛艙和氣象數字界麵以及防汛防台應急聯動、城市安全等應用場景,以“一張圖”理念全麵展示應急管理底數和風險,構建高風險目標視頻、物聯監測動態感知網絡,實時監測、預警、研判、處置城市運行異常事件、高風險事件,初步實現防抗救全周期智能管控。部分社區也將既往災害信息、城市氣候環境信息和區域各類關鍵要素歸入數據中心和信息平台,用於日常災害監測和預警,不斷提升防災減災工作的智慧化水平。

5.防災減災宣傳教育高效深入。防災減災宣傳教育不斷深入,在全國防災減災日、消防宣傳月、國際減災日等重要節點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進企業、進學校、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進公共場所“七進”活動,積極建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184個國家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和231個浙江省綜合減災示範社區等。

取得成效和進步的同時,對照高質量發展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體現在:一是統籌協調機製不夠健全。自然災害防災減災救災綜合協調機製仍需進一步完善,跨部門信息共享、災情會商與發布、災害損失評估等工作機製有待健全,災害風險防治業務力量分散,基層防災減災力量薄弱,社會力量參與和市場機製發揮不夠,災害風險治理整體格局尚未形成,風險水平不清、治理能力不足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二是智慧化程度較低。應用上智能場景較少,數字化應用不夠深入。防災減災業務與新一代數字技術融合不夠,災害監測預警設施信息化和運維智能化程度不高,防災減災數字化應用場景較少,災害監測數據未能完全轉化為數據資源。三是防災減災觀念意識還待加強。正如提案所述,基層普遍對開展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願意把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到防災減災工作中來。社區居民親身經曆的災害性事件較少,難以形成對災害的感性認識,存在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居民家庭未配備安全繩、急救包、滅火器等自救設備等。

二、做好全市基層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對策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針對我市現階段基層防災減災救災的管理體係不夠健全、基礎建設不夠合理、智慧化程度較低、觀念意識較淡薄等方麵的問題,認真吸收提案提出的對策建議,著力從優化防災減災體係、加強避難(避災)安置場所規範化建設、推動防災減災智慧化、強化宣傳教育等方麵加大力度,重點突破。

1.進一步優化基層防災減災救災體係。一是優化完善從地方政府到鄉鎮街道、再到社區居委會的多級防災減災管理體係,通過製訂完善《減災工作製度》《應急救援物資管理製度》,開展多種形式的防災減災應急演練等方式,積極探索建立健全資金物資保障、培訓演練保障和應急聯動機製;二是落實網格化管理。結合社區工作特點,落實“網格”責任分工。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民情網絡組織架構,設立專職災害信息員,及時準確掌握居民需求及傳遞信息。定期開展隱患排查以及應急救災演練,提高基層網格人員應急處置能力;三是發動社會力量和專業力量,建立“防災減災”誌願者隊伍,指導相關企業、物業公司、居民群眾參與防災減災工作。

2.高標準推進應急避難(避災)安置場所規範化建設。經過努力,我市現在共建有避災安置場所2674個,另還建有部分應急避難場所,主要是用於應對自然災害和其他相關災難發生時的臨時安置。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省廳最新修訂頒布的《避災安置場所建設與管理規範》,按照標準抓好避災安置場所新規範化建、改建工作。做到“五個確保”,即確保選址和建築物安全,確保場所內外標識牌、指示牌正確設置,確保場所內救災物資按標準配備,確保場所內功能分區科學設置,確保災害發生後能及時提供熱食。同時,要按照相關規定和標準做好新建避災安置場所的配套設施配置,配備基本的生活設施、必要的安全消防設施、一定的照明和溫度調節設施、與場所規模相匹配的物資倉儲設施。避災安置場所內應張貼懸掛有關圖片資料,宣傳防災減災救災科普知識。加大力度,平災結合,充分發揮應急避難(避災)安置場所的綜合保障功能,努力實現應急避難(避災)安置場所規範化建設全覆蓋。

3.進一步推進防災減災智慧化。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在現有杭州城市大腦應急係統的基礎上,依據城市大腦的總體規劃,結合防災減災智慧化、數字化的要求,搭建社區防災減災智慧信息化平台,加強政府部門間、政府與民眾間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二是抓好數據歸集。把數據工程作為應急指揮平台基礎性工程來抓,統一數據標準、口徑、製式,確保數據歸集整合路徑暢通。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監測預警等技術,整合大量分散在各部門行業數據,彙聚全市雨量站、水位站、地質災害風險點、城區橋涵隧道、低窪地帶積水點、救援隊伍、物資儲備庫、避災安置點等數據,打造“多層級數據疊加、多方位監測預警、多維度綜合研判”的風險分析一張圖;三是優化決策支撐。基於部門業務數據、感知數據、視頻數據等,自動關聯預案,自動發出啟動響應等級提醒,自動生成風險識別一張圖,自動識別附近避災點和逃生路線,提升信息係統的輔助決策支持功能,在突發事件發生時進行合理的資源調度,為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提供決策分析支撐。對全市範圍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數據進行清點盤查;對各地處置救援數據進行統計彙總。

4.進一步做好防災減災宣傳教育。一是落實主體責任。明確各級政府為防災減災宣傳的主體,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大相關宣傳經費的保障力度,將防災減災救災納入社區黨建及和諧社會創建工作,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二是打造宣傳陣地。以全國防災減災日、國際減災日為節點,集中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活動,不斷提升市民群眾的防災意識和減災能力。同時充分利用全國和省級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各級避災安置場所開展典型案例喚醒公眾減災意識活動,重點針對火災、地震、台風等災害開展應急處置和避險自救宣傳教育;三是加強教育引導。充分利用社區文化宣傳機構和場所,積極開展防災減災知識專題教育等活動和體驗,引導社區居民自覺配備家庭安全繩、應急燈、急救包等必要的應急裝備,不斷提升民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

衷心感謝貴會對我市防災減災工作的關心與支持!


杭州市應急管理局

2021年5月8日

(聯係人:羅慶華,聯係電話:85259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