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749492940/2024-04981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發文字號: | 成文日期: | 2024-11-25 | |
發文機關: | 市應急管理局(市安委辦) | 發布日期: | 2024-11-25 |
體裁分類: | 其他 | 主題分類: | 應急管理 |
為進一步預防和減少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發生,錢塘區對轄區住宅小區開展全覆蓋排查,在各個街道選取試點小區,開展“架空層還民”改造行動,打造居民“幸福空間”。
一是堅持分類改造,推進善居工程建設。依據住宅小區的不同類型及改造可行性,將架空層改造項目分為低配版、高配版、頂配版三大類別,以差異化策略高效配置資源。一是低配版,主要針對自建房小區,以基礎安全為核心,安裝簡易隔離裝置。二是高配版,主要針對老舊商品房小區,通過修複外飾麵、設置標識,美化架空層,以安全舒適為核心。三是頂配版,主要針對高檔商品房小區,設置休閑座椅、運動器材等,打造集休閑、運動、交流功能於一體的全方位高品質架空層,滿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二是探索多元治理,鑄就善治服務典範。麵對場地限製與資金短缺的挑戰,通過“三建”模式,動員多方主體參與,有效克服阻力,破解改造難題。一是小區自建模式,由物業或業委會利用小區經營性收入等經費實施改造,聯合消防大隊轄區執法幹部現場指導架空層改造方案。二是社區共建模式,聯合消防大隊、街道、社區製定工作措施和獎懲方案,先完成改造的小區采取落實以獎代補機製,增強改造動力與實效。三是企業援建模式,引入第三方投資,將改造後的架空層及小區內閑置場地資源轉讓給合作企業,共享改造成果。截至目前,已完成48個小區架空層整改和53個小區地下室改造。
三是強化警示宣傳,積極善導文明新風。多措並舉切實提高“架空層還民”宣傳成效。一是入戶式宣傳,聯合消防大隊、社區網格員、區域微站等基層力量“敲門入戶”發放消防安全知識手冊,宣傳引導居民規範停放電動自行車。拍攝居住小區架空層改造試點視頻,通過“進社區”消防培訓廣泛播放、轉發,提供試點經驗。二是警示性宣傳,在小區公共櫥窗和單元樓道口張貼電動自行車火災案例警示海報,在小區電梯廣告屏滾動播放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提示、室外大屏投放案例視頻警示宣傳。三是群眾性宣傳,充分利用錢塘區“新灣大嫂”,“沙地媽媽”等地域特色品牌宣傳隊伍,日常活躍在大街小巷或選定區域擺攤設點,用接地氣的方言宣傳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的危害性,規勸鄰裏及時將違規停放的電動自行車搬離,提升居住小區消防安全水平。近一個月,已上門宣傳305戶,下發宣傳資料1000餘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