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749492940/2024-04858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發文字號: | 成文日期: | 2024-07-17 | |
發文機關: | 市應急管理局(市安委辦) | 發布日期: | 2024-07-17 |
體裁分類: | 其他 | 主題分類: | 應急管理 |
上城區以省應急管理廳“一地創新、全省共享”試點應用為契機,構建“12535”自然災害防控機製,實現一鍵直達、風險管控、應急處置,有效提升全區自然災害整體協同、一體作戰能力。上城區被省防指評為防汛防台標準化建設優秀單位,紅梅社區等29個社區被評為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李寧體育園等避災安置場所受到應急管理部、省應急管理廳領導等多次調研肯定。
一是強化聯合指揮統籌調度,構建大減災大防控體係。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專題研究部署防汛防台、防災減災和極端天氣防禦應對,完善區、街道、社區(村)三級責任體係。按照“1833”聯合指揮體係要求,製定《上城區防汛防台“1833”聯合指揮體係方案》《上城區暴雨(含短臨強降雨)應急響應工作流程》《區應急管理局防汛防台應急響應工作方案》,進一步完善工作機製流程。區聯合指揮部專門設置作戰指揮室,製定防汛指揮要素圖、重點風險管控圖,編製防汛防台應急響應要點和清單,明確各級預警和響應等級措施,強化各級責任人第一時間叫應叫醒和風險隱患管控到位。今年梅汛期響應期間,區防指按照1833體係,立即建立綜合協調組、綜合秘書組、值守保障組、宣傳保障組適時進駐防指,按照每日定時會商和預警會商,及時下發“三張單”督促工作落實。梅汛期,區防指下發工作提示單12份,指令單1份。
二是深化數字賦能流程再造,完善“12535”防控機製。全區加強城市內澇數字化改革應用升級,自然災害防控工作全麵融入基層治理“141”體係,集成城市內澇、防災減災、安全生產、視頻視聯等功能模塊,嵌入氣象、台風、內澇、河道四個專業監測係統,形成1個“城市安全應急大腦”統籌指揮。全麵摸排各類風險底數,形成地質災害、城市內澇、住房建設、海塘河網、城市管理等五大類“風險底數清單”,細分18種情景落實風險防範和排查措施,按照管控等級建立“重點隱患管控清單”,落實全域閉環管控。以聯合指揮、預警預報、應急響應、風險管控、救援處置五項重點流程,一鍵發送“提示、預警、指令”三張單,按照預警和閾值自動觸發閉環管控風險,實現區街社網格智能聯動協同處置,現場處置和信息報告實時科學快速。針對暴雨、大風、地質災害3種預警,按照黃橙紅3色預警,通過消息、電話、視頻等“3個一”手段,及時叫醒叫應防汛責任人,全區各級責任人快速落實到位。梅汛期,及時處置道路短時積水139件,樹木倒伏40件,實現3分鍾內自動浙政釘、短信通知防汛責任人共27180人次,其中基層防汛責任人20286人次,社會麵防汛責任人6894人次。
三是聚焦實戰實效夯實基礎,提升全民防災減災素養。以5.12全國防災減災日、10.13國際減災日等為契機,針對城區城市內澇、地質災害、老舊危房等重點領域,區聯合指揮部加強應急救援實戰演練。近年來,我區培育成立社會應急救援隊伍10支,參與“進社區、進學校、進工廠”宣教活動143場次,培訓人數超2萬餘人次,助力全民安全素養提升。民安、藍天等救援隊積極參與山林、水域、城市等搜救18次,救出人員15名,有力支撐救援後勤保障,護航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全區投入經費1000餘萬元,用於避災安置場所、物資設備、隊伍建設等。積極創建國家、省級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建設應急物資倉庫215個,分區域建立區級應急物資倉庫4處,建設規範化避災安置點193個,規劃率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