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號: | 002489778/2022-00079 |
發布單位: | 市場監督管理局 |
責任部門: | 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
公開形式: | 政府網站 |
公開時限: | 長期公開 |
發布時間: | 2022-02-10 |
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1年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
來源: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知識產權局) 發布時間:2022年02月10日 瀏覽次數:()
2021年我局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全麵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場監管局關於法治政府建設的決策部署,以深入實施法治杭州六大專項以及“法治立局”戰略為抓手,對標“走前列、作示範”的要求,紮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先後被評為2020年度法治杭州建設成績突出單位、全省係統2016-2020年度法治宣傳教育表現突出單位、2016-2020年全省普法與依法治理工作先進集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堅持改革創新,法治化營商環境得到新優化。
一是評價指標全國領跑。國家發改委2021年5月通報2020年度營商環境評價結果,市場監管、開辦企業、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應用3個指標分列全國第1、第4、第5,知識產權政策體係指標獲得滿分。“一網通辦”、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獲省政府辦公廳督查激勵,知識產權強企工作獲省政府領導批示肯定。2021年營商環境考核全市第一。
二是商事改革持續深化。報請市政府出台《關於進一步深化商事製度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若幹意見》(杭政辦函〔2021〕38號)。錨定開辦企業“分鍾製”辦理,全麵提升開辦企業便利化數字化智能化服務水平。完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製,實行告知承諾事項已達106項。迭代升級“準入準營一網通”平台,實現“證照分離”與“多證合一、證照聯辦”、股權轉讓“一件事”、企業全生命周期“一件事”等改革聯動。健全完善商事登記中介代辦服務和新興餐飲業態規範管理製度,上線“商事登記委托代理信息管理係統”,網上審批一次通過率從50.32%升至80.01%。
三是新型監管得到肯定。探索“事項三色清單、分類剛柔並濟”新型監管機製,國務院職轉辦、省政府專報分別刊發經驗做法。深化“一體化、數字管”,企業信息公示雙隨機“智聯查”改革成果納入“浙企鏈”。與市發改委開通信用修複通道,成為全省首個可多渠道辦理信用修複的城市,“企業信用監管數字化改革”入選全市十大信用典型案例。深化“互聯網+監管”平台應用,掌上執法率、雙隨機抽查事項覆蓋率、雙隨機任務完成率、部門聯合監管率均超額實現年度目標。
四是公平競爭審查全麵落細。開展政策措施文件的審查與清理工作,共審查新增文件706件,其中修改2件,存量清理1150件,其中廢止與修訂76件。開展涉及不利於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地方性法規專項清理,共清理99件地方性法規,發現問題文件5件。組織99家重點企業參加反壟斷合規業務培訓,對區、縣(市)公平競爭審查業務培訓3場次,培訓人員200餘人。
五是知識產權保護提檔升級。市委市政府召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推進會,市委深改委審議通過《關於推進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省市場監管局與市政府開展知識產權局市會商。中國(杭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投入使用,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發明專利授權周期由22個月縮至3個月。設立市知識產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省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杭州分中心。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係建設成效得到國家知識產權局領導批示肯定,要求全國推廣。建立專利權保護行政司法對接、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和技術調查官參與行政裁決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製。加強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慶祝活動標識保護,成功申報西湖龍井茶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示範區,開展“西湖龍井”保護專項行動,聯合亞組委規範亞運會特殊標誌授權使用和特許經營行為。全年新增專利授權量122532件,增長13.56%;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95205件,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
(二)精準立法建製,法規製度建設取得新成果。
一是持續推進重點領域地方立法。協助完成政府規章《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第325號令)修訂,推動市人大常委會出台《關於加強質量促進工作的決定》,推動出台政府規章《杭州市質量促進辦法》(第327號令)。完成《杭州市專利管理條例》修訂草案,並報送市人大常委會申報2022年地方性法規修訂項目;完成《杭州市網絡餐飲外賣配送監督管理辦法》、《杭州市網絡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修訂)、《杭州市預付式消費管理條例》草案,報送市司法局申報2022年政府規章正式項目。
二是率先全省出台行政執法規定。完成省局《關於在市場監管領域實施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和一般違法行為減輕行政處罰指導意見》試點。製發《關於規範案件辦理審批程序的通知》《食品經營違法案件適用免予行政處罰的指導意見》《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文書格式範本》《關於貫徹實施新〈行政處罰法〉進一步規範不予行政處罰行為的指導意見》等領先全省的行政執法規定,進一步規範行政處罰行為。完善裁量權控製規範體係,及時對《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規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若幹規定》及20個行政處罰裁量基準進行全麵修訂。
三是加強法規和規範性文件管理。動態落實維護機製,協助市人大、市政府、市司法局做好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的清理工作,提出修改、廢止等清理意見20餘條。嚴格執行行政規範性文件製定程序,出台13件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查率、公平競爭審查率均達到100%。對《杭州市電子商務平台誠信建設實施方案》《關於規範杭州市知識產權管理體係貫標認證工作的通知》進行實施後評估。
(三)強化監管執法,市場監管綜合效能獲得新提升。
一是規範平台經濟發展有力有序。推動市委市政府出台進一步加強平台經濟治理促進規範發展的17條意見。召開平台企業行政指導會,督促全市平台企業自查整改。開展網絡市場專項整治行動,針對“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重點行為加大執法力度,辦結涉及網絡違法案件5351件。“杭州數智網監”平台綜合集成“一庫一橋一渠一寶一網”功能,為構建平台經濟治理新模式提供有力支撐,有關經驗做法被新華社內參《國內動態清樣》刊發、《浙江日報》頭版報道。
二是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有新突破。查處新型“網評”刷單炒信係列案件12起,罰沒款200餘萬元,該係列案入選市場監管總局十大典型案例,獲市場監管總局高度評價,並引發社會強烈反響,中央電視台、中新社、浙江財經頻道等媒體相繼報道,人民日報發表相關評論文章。完成市場監管總局委托的阿裏巴巴、美團二選一壟斷案,省市場監管局委托的公牛集團壟斷案等大量反壟斷案件委托調查工作,牽頭完成省市場監管局委托的日郵汽車物流(中國)有限公司涉嫌協議壟斷案的調查工作。
三是食品安全領域執法持續加強。先後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無合法來源冷凍食品專項整治、長江禁漁專項執法行動、農村製售假冒偽劣食品專項執法行動、校園周邊食品抽查整治、入網餐飲服務經營者”無證清零”行動等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十餘次,共查獲食品安全違法案件5649件,移送司法機關31 件,罰沒款3293萬元。
四是市場重點亂象整治縱深推進。高質量開展“鐵拳”“亮劍”等係列執法,牽頭網絡訂餐食品安全、預付式消費亂象、藥店違規銷售處方藥、違規銷售保健食品和虛假宣傳等行業亂象整治,協同推進教育“雙減”,開展違法違規商業營銷宣傳、“護苗助老”、房地產等領域廣告宣傳集中整治,共辦結各類違法案件14899件,移送司法機關83件,罰沒款2.03億元。組織開展全市涉企收費檢查和配合做好全國涉企收費交叉檢查,加強惠企政策落實,責令轉供電主體清退違規加收電費1.74億元,惠及終端用戶9.63萬戶;責令行業協會(商會)清退違規收費250.4萬元。
(四)強化製約監督,規範權力運行取得新成效。
一是全麵加強執法監督。做好行政處罰案件的審核、聽證工作,強化對立案、結案、查封扣押、自由裁量權行使等重點環節的監督製約。開展全市係統行政執法案件集中評查,及時發布評查結果通報,並督促整改落實。首次開展電子案卷評查暨全係統行政處罰案件“審核能手”競賽並評選出“十佳審核能手”。推行特邀執法監督員製度,開展對區縣局簡易案件掌上辦案率專項執法監督。充分發揮層級監督作用,共辦理執法監督13件,對不當行政執法行為予以糾正。
二是全麵開展合法性審查。修訂發布《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執法公示實施辦法》、《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全過程記錄實施辦法》和《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重大執法決定法製審核實施辦法》。建立“事前預警防範、事中常態監督、事後規範執法”全程合法性審查保障機製,除規範性文件外,對重大行政決策和重大行政執法決定全麵、嚴格落實合法性審查,共審查重大行政決策6件、重大行政處罰38件、請示答複29件、疑難政府信息公開10件、敏感輿情信息24件;同時加強合同管理,共審查機關合同197份。
三是全麵完善複議應訴。全省首發《全市市場監督管理係統行政複議體製改革二周年情況的通報》及十大案例;強化與複議機構的溝通,致力共建機製,推動落實複議抄告製度,深入發揮複議集中後的層級監督作用。繼續抓好行政複議訴訟“兩高一低”專項整治,每季度發布全市係統行政案件“兩高一低”情況通報,全市係統複議糾錯率6.74%,同比下降3.72個百分點,訴訟敗訴率2.26%,同比下降3.62個百分點。
(五)營造法治氛圍,法治基礎保障得到新加強。
一是紮實開展全員學法用法活動。落實領導幹部學法製度,將領導幹部學法列入黨委中心組學習年度計劃,結合新法頒布實施,先後組織《反食品浪費法》等專題學法活動4次。組織全市係統參加第二屆全國市場監督管理法律知識競賽,實現全係統100%參與,並以全省最多參與人數(3596人)取得平均分99餘分的佳績,位列全省第三,臨平區局實現全省唯一“雙一百”。抓好市場監管領域重點和新修訂的法律法規學習教育,共舉辦知識產權、標準化、廣告、藥械化等市場監管法規政策專業培訓班10餘期,受訓3000餘人次。
二是協同推進法治宣傳數字賦能。加強以“數智”為核心特色的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不斷完善融媒體普法機製。參加第五屆“阿普杯”普法創意大賽,報送6部普法微視頻;參加省市場監管局普法微視頻展示活動,獲評一類作品1個、三類作品2個、優秀作品5個。構建“普法+科普”的專業普法新模式,借力“食品安全宣傳周”、“全國醫療器械安全宣傳周”、“質量月”等主題日,通過微信公眾號向公眾宣傳食品安全、化妝品、質量促進等法律法規及科普知識。發揮監管優勢,組織製作食品安全、價格欺詐、網絡購物等題材的普法公益廣告片,通過杭州電視台、公交電視、地鐵電視、廣告屏、係統微信矩陣等多種渠道播放。
三是大力推動宣教建設提速加碼。召開全省“學史力行重實踐 法治護航啟新程”惠民惠企普法現場會,黨委委員、副局長來波平作典型發言。以全省市場監管係統第一批法治宣傳基地為引領,強化市食藥院、蕭山區局普法基地的迭代升級。加強濱江區局知識產權綜合服務中心、桐廬縣局普法宣教基地等特色普法基地的建設、培育,成功創建為全省係統第二批法治宣傳教育示範基地。在本係統逐步形成了一批有市場監管特色的、可看可聽可學的普法教育基地。加強法治理論研究,在首屆長三角市場監管係統法治理論研究、法治杭州建設優秀調研等中紛紛獲獎。
(一)法規製度體係有待進一步完善。由於改革發展日新月異,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迅猛,市場監管領域遇到的問題層出不窮,而製定、修訂法律、法規、規章的程序複雜且周期較長,使得原有監管領域和新業態、新模式領域存在立法或配套製度空白等問題,市場監管領域法規製度需進一步豐富和完善。
(二)監管方式有待進一步創新。機構改革後市場監管職能不斷擴展,監管領域快速擴大,監管事項愈加龐雜,涉及工商、食藥、質監、物價、專利、商務等眾多領域,專業性強、工作量大、情況複雜,監管新趨勢新問題帶來新挑戰,需要在遵循效益最優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綜合運用市場、行政、法律、科技、信用、社會參與等手段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能。
(三)履職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機構改革、行政區劃調整導致市場監管工作量持續增加,工作難度明顯加大,而人員調動頻繁,法律知識的積累、業務知識的更新又需一個較長的過程,幹部隊伍普遍存在知識儲備不足、本領恐慌、法治素養欠缺等情況,從而導致履職風險增加,幹部隊伍法治素養、履職能力亟待提升。
三、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有關情況
(一)強化組織領導,保障工作推進。全麵落實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行政)工作第一責任人責任,成立由我局黨委書記、局長範建軍任組長的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行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領導小組成員及職責分工,切實加強法治政府建設領導,及時研究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供保障。完善並落實局黨委會議聽取法治政府建設專題彙報製度,黨委會議對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普法教育依法治理工作要點、法治政府建設考評等工作進行了專題研究和部署。結合班子年終考核,認真開展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年度述法工作。黨委書記、局長範建軍作為全市市直機關唯一代表向市人大常委會作依法履職情況報告。
(二)強化法治思維,狠抓重點環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召開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邀請浙江省委黨校褚國建副教授作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題講座;黨委全體成員帶頭參加全國市場監督管理法律知識競賽和全省市場監管係統學法考法活動,發揮了“關鍵少數”以上率下的示範帶頭作用。嚴格執行局黨委會、局長辦公會議事規則,貫徹落實《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案件負責人集體討論工作規則》,不斷健全重大行政決策目錄化管理和合法性審核、重大疑難案件集體討論等法治工作機製。完善信息公開機製,及時公布黨務、政務應主動公開的信息,全力服務信息公開需求,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三)強化責任落實,提升法治成效。圍繞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場監管局對法治政府建設的部署和要求,以及我局2021年度法治建設工作要點,以深入實施法治杭州六大專項、全麵落實“法治立局”戰略為抓手,分解落實責任,強化過程管控,重視考核評價,紮實推進法治建設各項工作且取得明顯成效。貫徹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製度,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到100%,我局黨委書記、局長範建軍作為主要負責人帶頭出庭應訴,庭審現場化解矛盾當庭撤訴。本年度,市局本級新發生被複議案件25件,應訴案件18件,無敗訴(被糾錯)情況發生。
四、2022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安排
(一)提升法治市場監管建設成效。根據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於法治政府建設的決策部署,落實市場監管總局、省市場監管局2022年法治建設工作部署,謀劃全市法治市場監管建設的實施計劃和落實。根據2022年法治浙江、法治杭州建設考評目標要求,並結合2021年度法治建設考評結果,堅持問題導向,以完善短板弱項為抓手,細化分解任務,強化過程管控,注重效能評價,確保各項工作任務圓滿完成。
(二)繼續完善法規製度體係。持續推動外賣配送、網絡交易、預付式消費等領域立法。根據2022年度立法機關的立法項目,全麵做好先期調研,及時跟進上位法的調整動態。協助做好地方性法規、規章清理工作。繼續做好規範性文件管理工作,完善合法性審查、備案、清理等長效機製和實施效果評估製度,根據全麵深化改革、經濟社會發展和上位法立改廢情況,及時調整修改。
(三)依法履行市場監管職能。聚焦賽會服務保障,開展隱患清零行動。發揮大物防專班作用,統籌協調做好冷鏈食品、高風險地區入杭物品的物防工作;嚴格防疫物資質量安全監管,開展新冠病毒疫苗流通專項監督檢查。組建亞運會駐點監管隊伍,以食材專倉、亞運村等為重點,全麵落實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等安全保障任務。加強矛盾糾紛化解,深入開展“積案清零、清單銷號和源頭治理攻堅年”活動,按時完成信訪積案集中化解清零行動。聚焦營商環境試點,開展創先爭優行動。聯動推進商事主體登記確認製、“證照分離”、科技型企業“同股不同權”等改革試點;完善住所申報承諾製改革製度,探索住所與經營場所分離登記製;優化企業注銷流程,建立完善簡易注銷容錯機製。深入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跨部門綜合監管、“互聯網+監管”,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分級分類精準監管機製。申報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杭州市知識產權交易服務中心,優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運營平台功能;發揮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製度作用,推行“簡案快辦”。聚焦市場公平有序,開展亮劍護航行動。迭代“杭州數智網監”平台功能,實施網絡商品質量和網絡經營行為雙重監管;培育網絡經濟產業特色集群,規範發展直播電商、平台經濟、共享經濟和流量經濟。強化公平競爭審查製度落實,健全公平競爭審查部門會商製度,提升審查質量水平。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加大對侵犯商業秘密、網絡傳銷等違法行為打擊力度,做好反壟斷案件委托調查。持續推進平台經濟、長江禁漁、涉企收費、教育“雙減”、“西湖龍井”保護等領域執法;加大對危害食品、藥品、工業產品、特種設備安全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持續深化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和行業亂象治理;加強亞運會特殊標誌和特許商品、區域性公共品牌和老字號等保護。
(四)構建高效執法監督機製。深化落實行政執法“三項製度”,開展行政執法“三項製度”、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基準落實情況專項檢查,查找短板和卡點;組織開展執法案卷集中評查和審核能手評選,通報評查評選結果。繼續強化與複議機構的溝通合作,推動落實複議抄告製度;繼續抓好行政複議訴訟“兩高一低”專項整治,發布整治情況通報。拓展專項監督和社會監督,充分發揮特邀行政執法監督員作用,進一步暢通群眾舉報投訴渠道。積極探索數字賦能行政執法監督工作,配合市司法局開展行政執法監督信息係統運用試點。
(五)全麵加強隊伍建設。推動充實基層法製機構力量,加大法製人員培訓力度,以新頒布法律、法規、規章以及法製業務熱點、難點問題為重點開展專業性、實務性培訓,著力建設一支正規化、專業化的法製隊伍。繼續推行法律顧問製度,促進法律顧問在製定重大行政決策、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查、重大執法決定法製審核、合同合法性審查等法律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加快執法隊伍法治素養提升進程,根據市場監管總局、省市場監管局統一部署,組織係統幹部參加法律知識競賽、學法考法等活動;強化培訓頻次,創新學法方式,通過專題培訓、案例指導、以案釋法、刊發新法速遞、發布執法警示等多種形式,營造學法用法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推動係統幹部法治思維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