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所在位置:首頁 |
|
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
習近平
明年我國將進入“十四五”時期,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這個重要曆史交彙點,召開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時機重要,意義重大。這次是我主動提出要來講講的,目的是向全黨全社會發出明確信號:“三農”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極端重要,須臾不可放鬆,務必抓緊抓實。下麵,我講幾點意見。
一、真抓實幹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
我常講,領導幹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曆史關口,在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的形勢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世界動蕩變革的特殊時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麵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需要全黨高度重視的一個關係大局的重大問題。
——從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複興,鄉村必振興。我國自古以農立國,創造了源遠流長、燦爛輝煌的農耕文明,長期領先世界。縱覽曆朝曆代,農業興旺、農民安定,則國家統一、社會穩定;農業凋敝、農民不穩,則國家分裂、社會動蕩。到了近代,列強入侵,內憂外患,農村荒涼,民不聊生。我們黨成立以後,充分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把為廣大農民謀幸福作為重要使命,致力於使農民從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下解放出來。早在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同誌就指出,“農民是中國無產階級的最廣大和最忠實的同盟軍”;“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1936年,他在延安會見美國作家斯諾時說道,“誰贏得了農民,誰就會贏得了中國,誰解決土地問題,誰就會贏得農民”。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帶領農民打土豪、分田地,經過艱苦卓絕的武裝鬥爭,實現了億萬農民翻身得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組織農民重整山河、發展生產,進行了艱辛探索。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農民率先拉開改革大幕,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推動農村全麵進步,實現了由溫飽不足向全麵小康邁進的曆史性跨越。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標誌性工程,組織推進人類曆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上了大台階,糧食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農民人均收入較2010年翻一番多,農村民生顯著改善,鄉村麵貌煥然一新。貧困地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取得曆史性成就,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重大貢獻,為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些成績是全黨全國共同奮鬥的結果,大家都付出了艱辛努力。
“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務農重本,國之大綱。”曆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農為邦本,本固邦寧。我們要堅持用大曆史觀來看待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隻有深刻理解了“三農”問題,才能更好理解我們這個黨、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必須看到,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
盡管我們的“三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但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較大,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仍是社會主要矛盾的集中體現。從現在到2035年,也就3個五年規劃期,要抓緊行動起來。對農業農村現代化到2035年、本世紀中葉的目標任務,要科學分析、深化研究,把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搞清楚,科學提出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目標任務。當前,首先要把“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規劃製定好。
——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對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三農”向好,全局主動。當前,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日益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對此,我們要有清醒認識,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我反複強調要辦好自己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始終立足自身抓好農業生產,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應對風險挑戰,不僅要穩住農業這一塊,還要穩住農村這一頭。經濟一有波動,首當其衝受影響的是農民工。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2000多萬農民工返鄉。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國際經濟下行影響,一度有近3000萬農民工留鄉返鄉。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大局能夠保持穩定,沒有出什麼亂子,關鍵是農民在老家還有塊地、有棟房,回去有地種、有飯吃、有事幹,即使不回去心裏也踏實。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個長期過程,農民在城裏沒有徹底紮根之前,不要急著斷了他們在農村的後路,讓農民在城鄉間可進可退。這就是中國城鎮化道路的特色,也是我們應對風險挑戰的回旋餘地和特殊優勢。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們應對世界大變局的戰略舉措,也是我們順應國內發展階段變化、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把戰略基點放在擴大內需上,農村有巨大空間,可以大有作為。幾億農民同步邁向全麵現代化,能夠釋放出巨量的消費和投資需求。城鄉經濟循環是國內大循環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確保國內國際雙循環比例關係健康的關鍵因素。
全黨務必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經過幾十年特別是近8年努力,我們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黨全國、各行各業特別是脫貧地區廣大幹部群眾都付出了艱辛努力。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充分彰顯了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製度的政治優勢,向全世界展現了我們黨領導億萬人民創造的人間奇跡。
現在,我們的使命就是全麵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曆史性轉移。要看到,相當一部分脫貧戶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脫貧基礎還比較脆弱;一些邊緣戶本來就晃晃悠悠,稍遇到點風險變故馬上就可能致貧;脫貧地區產業普遍搞起來了,但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等支撐還不強,有的地方甚至幫扶幹部一撤,產業就可能垮掉。下一步,脫貧地區防止返貧的任務還很重,要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絕不能出現這邊宣布全麵脫貧,那邊又出現規模性返貧。
要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製,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重點監測收入水平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做到早發現、早幹預、早幫扶,繼續精準施策。對有勞動能力的,要堅持開發式幫扶方針,幫助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不能靠發錢養人,防止陷入福利陷阱、政策養懶漢。對沒有勞動能力的人口,要做好兜底保障,及時納入現有社保體係,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對脫貧地區產業幫扶還要繼續,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促進產業提檔升級。易地扶貧搬遷了近千萬人,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很多大型集中安置區幾乎是平地起新城。要強化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多渠道促進就業,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搞好社會管理,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脫貧攻堅形成了龐大的扶貧資產,對這些資產要摸清底數、加強監管,確保持續發揮作用。
黨中央決定,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後,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要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現有幫扶政策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調整節奏、力度、時限,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麵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有關部門要對各領域具體政策進行梳理,出台操作性文件和工作方案。要堅持和完善向重點鄉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製度,繼續堅持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社會幫扶等機製,並根據形勢和任務變化及時完善。要平穩有序做好各級扶貧辦機構職能的調整優化,確保思想不亂、工作不斷、隊伍不散、幹勁不減。要壓實責任,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納入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範圍。
三、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
“五穀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我反複強調,糧食多一點少一點是戰術問題,糧食安全是戰略問題。今年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充裕功不可沒,充分印證了這一點。
我國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格局沒有改變,結構性矛盾剛著手解決,總量不足問題又重新凸顯。今後一個時期糧食需求還會持續增加,供求緊平衡將越來越緊,再加上國際形勢複雜嚴峻,確保糧食安全的弦要始終繃得很緊很緊,寧可多生產、多儲備一些,多了的壓力和少了的壓力不可同日而語。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麵積、產量不能掉下來,供給、市場不能出問題。
“民非穀不食,穀非地不生。”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早在2013年,我就講過要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保護耕地,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這些年,我先後對清理整治大棚房、違建別墅、亂占耕地建房和遏製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等提出要求,有關部門打了一套組合拳。但是,耕地亂象仍屢禁不止。比如,一些地方占用基本農田大搞綠化造林、挖湖造景,一些地方在公路、鐵路、河渠兩旁占用良田建設幾十米甚至幾百米寬的綠化帶。我們土地是不少,但同14億人口的需求一比,又是稀缺資源!建城市、搞工業、保生態都要用地,必須精打細算,排出優先序,絕不能占用耕地和違背自然規律去搞造林綠化。各省區市現有用於糧食生產的耕地必須保住,不能再往下降了!保耕地,不僅要保數量,還要提質量。建設高標準農田是一個重要抓手,要堅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這個決心一定要下,該拿的錢一定要拿!要把黑土地保護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把黑土地用好養好。要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職瀆職的,要嚴肅追究責任。
耕地就那麼多,穩產增產根本出路在科技。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特征的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各國都在搶占製高點。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們絕不能落後。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我反複思考,感到有一條必須明確,就是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我在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專門強調了這個問題。這設備那設備,這條件那條件,沒有良種難以實現農業現代化!大豆等種子講了多少年,但突破進度還是很不理想。要拿出攻破“卡脖子”技術的幹勁,明確方向和目標,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早日實現重要農產品的種源自主可控。有關部門要在嚴格監管、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快推進生物育種研發應用。要加快打通科技進村入戶的通道,促進政府公益性服務和市場社會化服務協同發力。既要用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智慧農業,也要加快補上烘幹倉儲、冷鏈保鮮、農業機械等現代農業物質裝備短板,特別是要加大農業重要裝備自主研製力度,加強動植物防疫檢疫體係、防災減災體係等建設。
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關鍵是讓農民種糧有錢掙。這幾年種糧成本增加、效益不高,不少地方甚至連年虧損。要穩定和加強種糧農民補貼,提升收儲調控能力,堅持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擴大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範圍。現在,糧食生產一大軟肋是生產成本偏高,解決辦法還是要創新經營方式,要培育好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健全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係,把一家一戶辦不了、辦起來不劃算的事交給社會化服務組織來辦。要加強農民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能力培訓,促進管理現代化。
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這些年,我國糧食生產明顯向主產區集中,這有其合理性,但集中過度也會帶來風險。如果各地都隻想吃飯不想種糧、隻想吃肉不想養豬,那誰來保供給!不能把糧食當成一般商品,光算經濟賬、不算政治賬,光算眼前賬、不算長遠賬。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有責任保麵積、保產量,飯碗要一起端、責任要一起扛。此乃國之大者!糧食安全要實行黨政同責,“米袋子”省長要負責,書記也要負責。長期以來,產糧大省、大市、大縣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值得表揚。要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製,加大獎補力度,決不能讓重農抓糧吃虧!
現在,城鄉居民食物消費結構在不斷升級,今後農產品保供,既要保數量,也要保多樣、保質量。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要繼續抓好生豬生產恢複,促進產業穩定發展。像大豆、棉花、玉米、小麥等一些大宗農產品生產,要抓緊研究部署,該擴大產量的要果斷下決心,不能讓人家拿住我們!這是涉及國家安全的大事!要打好農產品貿易這張牌,但關鍵要控風險、可替代、有備手,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支持企業走出去,提高關鍵物流節點掌控能力,增強供應鏈韌性。保糧食安全要一個品種一個品種深入研究、製定方案、落實下去。製止餐飲浪費最近有所好轉,必須長期抓下去,推動全社會形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
四、全麵推進鄉村振興落地見效
這幾年,鄉村振興已經動起來了,各地進行了積極探索,也見到了一些成效,現在到了全麵推開的時候了。全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於脫貧攻堅,必須加強頂層設計,以更有力的舉措、彙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這裏,我再強調幾件事。
第一,加快發展鄉村產業。目前,各地鄉村產業都有了一定基礎,有些地方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勢頭很好、很紅火。今年我在陝西秦嶺山區一個村看到,山溝溝裏小木耳做成了大產業。我在山西大同也看到,圍繞小黃花建成大基地,成了當地帶動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但是,從全國麵上看,鄉村產業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主要問題是規模小、布局散、鏈條短,品種、品質、品牌水平都還比較低,一些地方產業同質化比較突出。要適應城鄉居民消費需求,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拓展鄉村多種功能,向廣度深度進軍,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
現在,發展鄉村產業,不像過去就是種幾畝地、養幾頭豬,有條件的要通過全產業鏈拓展產業增值增效空間,創造更多就業增收機會。要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優化產業布局,推動農村由賣原字號向賣製成品轉變,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縣域。發展鄉村旅遊、休閑農業、文化體驗、健康養老、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既要有速度,更要高質量,實現健康可持續。
發展鄉村產業要讓農民有活幹、有錢賺。很多地方農業產業升級過程中,往往規模越來越大、用工越來越少、農戶參與程度越來越低,這是市場自發作用的結果。但是,我們要把握好度,不能忘了農民這一頭,要完善利益聯結機製,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盡可能讓農民參與進來。要形成企業和農戶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農戶能幹的盡量讓農戶幹,企業幹自己擅長的事,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要把農業現代化示範區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以縣為單位開展創建,形成梯次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格局。
各地普遍反映,發展鄉村產業還有很多政策堵點和痛點,最突出的是用地難、貸款難。鄉村建設用地需要給一些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更要靠內部挖潛。要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回歸本源。一些地方搞的特色農產品保險,受到農民歡迎,這是個方向,要總結經驗、加快推廣。
第二,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鄉村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綿綿用力,下足功夫。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把農民群眾精氣神提振起來。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孕育農村社會好風尚。要普及科學知識,推進農村移風易俗,革除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反對迷信活動,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要注重農村青少年教育問題和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工作舉措,加大資源投入,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第三,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這些年,我們在生態文明建設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農村生態環境持續好轉,農業綠色發展進展明顯。目前,治理農業麵源汙染、改善農村生態環境還處在治存量、遏增量的關口,正是吃勁的時候,鬆一篙,退千尋。要保持戰略定力,製定更具體、更有操作性的舉措,以釘釘子精神推進農業麵源汙染防治,抓好化肥農藥減量、白色汙染治理、畜禽糞便和秸稈資源化利用,加強土壤汙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複。這些工作要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總體部署相配套,跟上節奏,不斷取得實效。
農業是個生態產業,農村是生態係統的重要一環。要健全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製度,鞏固退牧還草、退耕還林成果,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這方麵要有個科學規劃,荒山、沙漠、灘塗、森林、草原等治理要因地製宜、符合實際,不能都是一種套路。長江、黃河流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農業農村任務十分艱巨。長江流域要抓好十年禁漁,加強執法監督和市場監管,妥善解決好漁民轉產轉業和社會保障問題。黃河流域要抓好農業深度節水控水,因水施種,發展節水農業、旱作農業,把農業用水效率提上去、總量省出來。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既是重要舉措,也是潛力所在,這方麵要做好科學測算,製定可行方案,采取有力措施。
第四,深化農村改革。全麵推進鄉村振興,必須用好改革這一法寶。要加快推進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第二輪土地承包即將陸續到期,要抓好再延長30年試點,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農村宅基地改革要穩慎推進。要完成農村集體產權製度改革階段性任務,用好改革成果,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要完善農業支持保護製度,繼續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要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完善體製、優化職能、轉變作風,更好為“三農”服務。凡是涉及農民基本權益、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必須看準了再改,保持曆史耐心。要尊重基層和群眾創造,鼓勵地方積極地試、大膽地闖,用好試點試驗手段,推動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
第五,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今後一個時期,是我國鄉村形態快速演變的階段。建設什麼樣的鄉村、怎樣建設鄉村,是擺在我們麵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當前,擴內需、穩投資、搞建設,不能隻盯著城鎮。農村這塊欠賬還很多,投資空間很大。這幾年,農村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改善,但往村覆蓋、往戶延伸還存在明顯薄弱環節。要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短板要加快補上。要在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上持續發力,注重加強普惠性、兜底性、基礎性民生建設。“十四五”時期,要接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重點抓好改廁和汙水、垃圾處理,健全生活垃圾處理長效機製。
鄉村建設要遵循城鄉發展建設規律,做到先規劃後建設。現在,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是大趨勢,村莊格局會繼續演變分化。有的村莊會聚集更多的人口和產業,有的會逐步同城鎮融合,有的會逐漸衰落。要合理確定村莊布局分類,看得準的先幹起來,看不準的可以等一等。鄉村建設要注重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不要一個樣式蓋到頭,一種顏色刷到底。有些地方就沒把握好,有的盲目大拆大建,貪大求洋,搞大廣場、造大景點;有的機械照搬城鎮建設那一套,搞得城不像城、村不像村;有的超越發展階段、違背農民意願,搞大規模村莊撤並。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必須真正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
鄉村建設要抓緊幹起來,穩紮穩打、久久為功。我在浙江工作時就是從“千村示範、萬村整治”抓起,曆屆省委和省政府一張藍圖幹到底,十多年的努力讓鄉村麵貌發生了大變化。當然,各地情況不一樣,要加強分類指導,不要一刀切、搞運動,不要幹超越發展階段的事。
第六,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見實效。振興鄉村,不能就鄉村論鄉村,還是要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當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突破了60%。今後15年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製機製的窗口期。要從規劃編製、要素配置等方麵提出更加明確的要求,強化統籌謀劃和頂層設計。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於農業農村比例的政策已經出台,各地要抓好落實,不能玩數字遊戲。農民進城務工是個大趨勢,要把該打開的“城門”打開,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農民進城要符合客觀規律,保持曆史耐心,不要大呼隆推進,更不要受不正確的政績觀所驅動。
要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推進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縣域統籌,把城鄉關係擺布好處理好,一體設計、一並推進。要強化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縣鄉村統籌,加快形成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的建管格局,推動公共資源在縣域內實現優化配置。要賦予縣級更多資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權,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設成為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
第七,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對鄉村治理也是一次大考,各地經受住了考驗。目前,我國農村社會處於深刻變化和調整時期,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雖然錯綜複雜,但歸結起來就是一個“散”字。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要以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為優先方向,圍繞讓農民得到更好的組織引領、社會服務、民主參與,加快構建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係。要鞏固農村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果,形成持續打擊的高壓態勢。要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嚴厲打擊把持基層政權、操縱破壞基層換屆選舉、侵吞集體資產等違法犯罪活動,依法製止利用宗教、邪教幹預農村公共事務。要用好現代信息技術,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提高鄉村善治水平。
五、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麵領導
全麵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健全黨領導農村工作的組織體係、製度體係、工作機製,提高新時代黨全麵領導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去年,黨中央下發了《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各級黨委要扛起政治責任,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方針,以更大力度推動鄉村振興。特別是縣委書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農”工作上,當好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鄉村振興牽涉的部門很多,縣以上各級黨委要發揮好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健全議事協調、督查考核等機製。這次機構改革把黨委農辦設在農業農村部門,目的就是加強黨的領導。有的地方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缺兵少將,運轉起來疙疙瘩瘩。要抓緊充實力量、完善運轉機製、切實予以加強。
鄉村振興各項政策,最終要靠農村基層黨組織來落實。這些年,我去過很多村,發現凡是發展得好的,都有一個好支部、好書記。明年鄉鎮、村將集中換屆,要早做謀劃、采取措施,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村“兩委”成員特別是村黨組織書記。要突出抓基層、強基礎、固基本的工作導向,推動各類資源向基層下沉,為基層幹事創業創造更好條件。當前,基層反映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表海”“會海”泛濫,“打卡”“考核”一大堆,“上麵千把錘、下麵一顆釘”。這個事情黨中央高度重視,進行了專項治理,情況有所好轉,但還要下點猛藥,常抓不懈。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幹。必須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幹部隊伍。要選派一批優秀幹部到鄉村振興一線崗位,把鄉村振興作為培養鍛煉幹部的廣闊舞台,對在艱苦地區、關鍵崗位工作表現突出的幹部要優先重用。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更加複雜,新情況新問題很多,要求更高。各級幹部要加強理論學習和調查研究,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本領。要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要廣泛依靠農民、教育引導農民、組織帶動農民,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投身鄉村振興,建設美好家園。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12月28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
習近平
明年我國將進入“十四五”時期,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這個重要曆史交彙點,召開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時機重要,意義重大。這次是我主動提出要來講講的,目的是向全黨全社會發出明確信號:“三農”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極端重要,須臾不可放鬆,務必抓緊抓實。下麵,我講幾點意見。
一、真抓實幹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
我常講,領導幹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曆史關口,在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的形勢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世界動蕩變革的特殊時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麵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需要全黨高度重視的一個關係大局的重大問題。
——從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複興,鄉村必振興。我國自古以農立國,創造了源遠流長、燦爛輝煌的農耕文明,長期領先世界。縱覽曆朝曆代,農業興旺、農民安定,則國家統一、社會穩定;農業凋敝、農民不穩,則國家分裂、社會動蕩。到了近代,列強入侵,內憂外患,農村荒涼,民不聊生。我們黨成立以後,充分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把為廣大農民謀幸福作為重要使命,致力於使農民從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下解放出來。早在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同誌就指出,“農民是中國無產階級的最廣大和最忠實的同盟軍”;“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1936年,他在延安會見美國作家斯諾時說道,“誰贏得了農民,誰就會贏得了中國,誰解決土地問題,誰就會贏得農民”。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帶領農民打土豪、分田地,經過艱苦卓絕的武裝鬥爭,實現了億萬農民翻身得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組織農民重整山河、發展生產,進行了艱辛探索。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農民率先拉開改革大幕,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推動農村全麵進步,實現了由溫飽不足向全麵小康邁進的曆史性跨越。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標誌性工程,組織推進人類曆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上了大台階,糧食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農民人均收入較2010年翻一番多,農村民生顯著改善,鄉村麵貌煥然一新。貧困地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取得曆史性成就,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重大貢獻,為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些成績是全黨全國共同奮鬥的結果,大家都付出了艱辛努力。
“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務農重本,國之大綱。”曆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農為邦本,本固邦寧。我們要堅持用大曆史觀來看待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隻有深刻理解了“三農”問題,才能更好理解我們這個黨、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必須看到,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
盡管我們的“三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但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較大,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仍是社會主要矛盾的集中體現。從現在到2035年,也就3個五年規劃期,要抓緊行動起來。對農業農村現代化到2035年、本世紀中葉的目標任務,要科學分析、深化研究,把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搞清楚,科學提出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目標任務。當前,首先要把“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規劃製定好。
——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對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三農”向好,全局主動。當前,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日益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對此,我們要有清醒認識,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我反複強調要辦好自己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始終立足自身抓好農業生產,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應對風險挑戰,不僅要穩住農業這一塊,還要穩住農村這一頭。經濟一有波動,首當其衝受影響的是農民工。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2000多萬農民工返鄉。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國際經濟下行影響,一度有近3000萬農民工留鄉返鄉。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大局能夠保持穩定,沒有出什麼亂子,關鍵是農民在老家還有塊地、有棟房,回去有地種、有飯吃、有事幹,即使不回去心裏也踏實。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個長期過程,農民在城裏沒有徹底紮根之前,不要急著斷了他們在農村的後路,讓農民在城鄉間可進可退。這就是中國城鎮化道路的特色,也是我們應對風險挑戰的回旋餘地和特殊優勢。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們應對世界大變局的戰略舉措,也是我們順應國內發展階段變化、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把戰略基點放在擴大內需上,農村有巨大空間,可以大有作為。幾億農民同步邁向全麵現代化,能夠釋放出巨量的消費和投資需求。城鄉經濟循環是國內大循環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確保國內國際雙循環比例關係健康的關鍵因素。
全黨務必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經過幾十年特別是近8年努力,我們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黨全國、各行各業特別是脫貧地區廣大幹部群眾都付出了艱辛努力。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充分彰顯了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製度的政治優勢,向全世界展現了我們黨領導億萬人民創造的人間奇跡。
現在,我們的使命就是全麵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曆史性轉移。要看到,相當一部分脫貧戶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脫貧基礎還比較脆弱;一些邊緣戶本來就晃晃悠悠,稍遇到點風險變故馬上就可能致貧;脫貧地區產業普遍搞起來了,但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等支撐還不強,有的地方甚至幫扶幹部一撤,產業就可能垮掉。下一步,脫貧地區防止返貧的任務還很重,要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絕不能出現這邊宣布全麵脫貧,那邊又出現規模性返貧。
要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製,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重點監測收入水平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做到早發現、早幹預、早幫扶,繼續精準施策。對有勞動能力的,要堅持開發式幫扶方針,幫助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不能靠發錢養人,防止陷入福利陷阱、政策養懶漢。對沒有勞動能力的人口,要做好兜底保障,及時納入現有社保體係,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對脫貧地區產業幫扶還要繼續,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促進產業提檔升級。易地扶貧搬遷了近千萬人,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很多大型集中安置區幾乎是平地起新城。要強化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多渠道促進就業,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搞好社會管理,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脫貧攻堅形成了龐大的扶貧資產,對這些資產要摸清底數、加強監管,確保持續發揮作用。
黨中央決定,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後,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要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現有幫扶政策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調整節奏、力度、時限,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麵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有關部門要對各領域具體政策進行梳理,出台操作性文件和工作方案。要堅持和完善向重點鄉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製度,繼續堅持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社會幫扶等機製,並根據形勢和任務變化及時完善。要平穩有序做好各級扶貧辦機構職能的調整優化,確保思想不亂、工作不斷、隊伍不散、幹勁不減。要壓實責任,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納入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範圍。
三、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
“五穀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我反複強調,糧食多一點少一點是戰術問題,糧食安全是戰略問題。今年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充裕功不可沒,充分印證了這一點。
我國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格局沒有改變,結構性矛盾剛著手解決,總量不足問題又重新凸顯。今後一個時期糧食需求還會持續增加,供求緊平衡將越來越緊,再加上國際形勢複雜嚴峻,確保糧食安全的弦要始終繃得很緊很緊,寧可多生產、多儲備一些,多了的壓力和少了的壓力不可同日而語。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麵積、產量不能掉下來,供給、市場不能出問題。
“民非穀不食,穀非地不生。”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早在2013年,我就講過要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保護耕地,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這些年,我先後對清理整治大棚房、違建別墅、亂占耕地建房和遏製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等提出要求,有關部門打了一套組合拳。但是,耕地亂象仍屢禁不止。比如,一些地方占用基本農田大搞綠化造林、挖湖造景,一些地方在公路、鐵路、河渠兩旁占用良田建設幾十米甚至幾百米寬的綠化帶。我們土地是不少,但同14億人口的需求一比,又是稀缺資源!建城市、搞工業、保生態都要用地,必須精打細算,排出優先序,絕不能占用耕地和違背自然規律去搞造林綠化。各省區市現有用於糧食生產的耕地必須保住,不能再往下降了!保耕地,不僅要保數量,還要提質量。建設高標準農田是一個重要抓手,要堅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這個決心一定要下,該拿的錢一定要拿!要把黑土地保護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把黑土地用好養好。要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職瀆職的,要嚴肅追究責任。
耕地就那麼多,穩產增產根本出路在科技。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特征的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各國都在搶占製高點。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們絕不能落後。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我反複思考,感到有一條必須明確,就是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我在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專門強調了這個問題。這設備那設備,這條件那條件,沒有良種難以實現農業現代化!大豆等種子講了多少年,但突破進度還是很不理想。要拿出攻破“卡脖子”技術的幹勁,明確方向和目標,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早日實現重要農產品的種源自主可控。有關部門要在嚴格監管、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快推進生物育種研發應用。要加快打通科技進村入戶的通道,促進政府公益性服務和市場社會化服務協同發力。既要用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智慧農業,也要加快補上烘幹倉儲、冷鏈保鮮、農業機械等現代農業物質裝備短板,特別是要加大農業重要裝備自主研製力度,加強動植物防疫檢疫體係、防災減災體係等建設。
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關鍵是讓農民種糧有錢掙。這幾年種糧成本增加、效益不高,不少地方甚至連年虧損。要穩定和加強種糧農民補貼,提升收儲調控能力,堅持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擴大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範圍。現在,糧食生產一大軟肋是生產成本偏高,解決辦法還是要創新經營方式,要培育好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健全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係,把一家一戶辦不了、辦起來不劃算的事交給社會化服務組織來辦。要加強農民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能力培訓,促進管理現代化。
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這些年,我國糧食生產明顯向主產區集中,這有其合理性,但集中過度也會帶來風險。如果各地都隻想吃飯不想種糧、隻想吃肉不想養豬,那誰來保供給!不能把糧食當成一般商品,光算經濟賬、不算政治賬,光算眼前賬、不算長遠賬。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有責任保麵積、保產量,飯碗要一起端、責任要一起扛。此乃國之大者!糧食安全要實行黨政同責,“米袋子”省長要負責,書記也要負責。長期以來,產糧大省、大市、大縣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值得表揚。要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製,加大獎補力度,決不能讓重農抓糧吃虧!
現在,城鄉居民食物消費結構在不斷升級,今後農產品保供,既要保數量,也要保多樣、保質量。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要繼續抓好生豬生產恢複,促進產業穩定發展。像大豆、棉花、玉米、小麥等一些大宗農產品生產,要抓緊研究部署,該擴大產量的要果斷下決心,不能讓人家拿住我們!這是涉及國家安全的大事!要打好農產品貿易這張牌,但關鍵要控風險、可替代、有備手,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支持企業走出去,提高關鍵物流節點掌控能力,增強供應鏈韌性。保糧食安全要一個品種一個品種深入研究、製定方案、落實下去。製止餐飲浪費最近有所好轉,必須長期抓下去,推動全社會形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
四、全麵推進鄉村振興落地見效
這幾年,鄉村振興已經動起來了,各地進行了積極探索,也見到了一些成效,現在到了全麵推開的時候了。全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於脫貧攻堅,必須加強頂層設計,以更有力的舉措、彙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這裏,我再強調幾件事。
第一,加快發展鄉村產業。目前,各地鄉村產業都有了一定基礎,有些地方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勢頭很好、很紅火。今年我在陝西秦嶺山區一個村看到,山溝溝裏小木耳做成了大產業。我在山西大同也看到,圍繞小黃花建成大基地,成了當地帶動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但是,從全國麵上看,鄉村產業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主要問題是規模小、布局散、鏈條短,品種、品質、品牌水平都還比較低,一些地方產業同質化比較突出。要適應城鄉居民消費需求,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拓展鄉村多種功能,向廣度深度進軍,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
現在,發展鄉村產業,不像過去就是種幾畝地、養幾頭豬,有條件的要通過全產業鏈拓展產業增值增效空間,創造更多就業增收機會。要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優化產業布局,推動農村由賣原字號向賣製成品轉變,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縣域。發展鄉村旅遊、休閑農業、文化體驗、健康養老、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既要有速度,更要高質量,實現健康可持續。
發展鄉村產業要讓農民有活幹、有錢賺。很多地方農業產業升級過程中,往往規模越來越大、用工越來越少、農戶參與程度越來越低,這是市場自發作用的結果。但是,我們要把握好度,不能忘了農民這一頭,要完善利益聯結機製,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盡可能讓農民參與進來。要形成企業和農戶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農戶能幹的盡量讓農戶幹,企業幹自己擅長的事,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要把農業現代化示範區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以縣為單位開展創建,形成梯次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格局。
各地普遍反映,發展鄉村產業還有很多政策堵點和痛點,最突出的是用地難、貸款難。鄉村建設用地需要給一些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更要靠內部挖潛。要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回歸本源。一些地方搞的特色農產品保險,受到農民歡迎,這是個方向,要總結經驗、加快推廣。
第二,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鄉村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綿綿用力,下足功夫。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把農民群眾精氣神提振起來。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孕育農村社會好風尚。要普及科學知識,推進農村移風易俗,革除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反對迷信活動,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要注重農村青少年教育問題和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工作舉措,加大資源投入,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第三,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這些年,我們在生態文明建設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農村生態環境持續好轉,農業綠色發展進展明顯。目前,治理農業麵源汙染、改善農村生態環境還處在治存量、遏增量的關口,正是吃勁的時候,鬆一篙,退千尋。要保持戰略定力,製定更具體、更有操作性的舉措,以釘釘子精神推進農業麵源汙染防治,抓好化肥農藥減量、白色汙染治理、畜禽糞便和秸稈資源化利用,加強土壤汙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複。這些工作要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總體部署相配套,跟上節奏,不斷取得實效。
農業是個生態產業,農村是生態係統的重要一環。要健全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製度,鞏固退牧還草、退耕還林成果,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這方麵要有個科學規劃,荒山、沙漠、灘塗、森林、草原等治理要因地製宜、符合實際,不能都是一種套路。長江、黃河流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農業農村任務十分艱巨。長江流域要抓好十年禁漁,加強執法監督和市場監管,妥善解決好漁民轉產轉業和社會保障問題。黃河流域要抓好農業深度節水控水,因水施種,發展節水農業、旱作農業,把農業用水效率提上去、總量省出來。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既是重要舉措,也是潛力所在,這方麵要做好科學測算,製定可行方案,采取有力措施。
第四,深化農村改革。全麵推進鄉村振興,必須用好改革這一法寶。要加快推進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第二輪土地承包即將陸續到期,要抓好再延長30年試點,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農村宅基地改革要穩慎推進。要完成農村集體產權製度改革階段性任務,用好改革成果,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要完善農業支持保護製度,繼續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要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完善體製、優化職能、轉變作風,更好為“三農”服務。凡是涉及農民基本權益、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必須看準了再改,保持曆史耐心。要尊重基層和群眾創造,鼓勵地方積極地試、大膽地闖,用好試點試驗手段,推動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
第五,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今後一個時期,是我國鄉村形態快速演變的階段。建設什麼樣的鄉村、怎樣建設鄉村,是擺在我們麵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當前,擴內需、穩投資、搞建設,不能隻盯著城鎮。農村這塊欠賬還很多,投資空間很大。這幾年,農村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改善,但往村覆蓋、往戶延伸還存在明顯薄弱環節。要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短板要加快補上。要在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上持續發力,注重加強普惠性、兜底性、基礎性民生建設。“十四五”時期,要接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重點抓好改廁和汙水、垃圾處理,健全生活垃圾處理長效機製。
鄉村建設要遵循城鄉發展建設規律,做到先規劃後建設。現在,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是大趨勢,村莊格局會繼續演變分化。有的村莊會聚集更多的人口和產業,有的會逐步同城鎮融合,有的會逐漸衰落。要合理確定村莊布局分類,看得準的先幹起來,看不準的可以等一等。鄉村建設要注重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不要一個樣式蓋到頭,一種顏色刷到底。有些地方就沒把握好,有的盲目大拆大建,貪大求洋,搞大廣場、造大景點;有的機械照搬城鎮建設那一套,搞得城不像城、村不像村;有的超越發展階段、違背農民意願,搞大規模村莊撤並。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必須真正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
鄉村建設要抓緊幹起來,穩紮穩打、久久為功。我在浙江工作時就是從“千村示範、萬村整治”抓起,曆屆省委和省政府一張藍圖幹到底,十多年的努力讓鄉村麵貌發生了大變化。當然,各地情況不一樣,要加強分類指導,不要一刀切、搞運動,不要幹超越發展階段的事。
第六,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見實效。振興鄉村,不能就鄉村論鄉村,還是要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當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突破了60%。今後15年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製機製的窗口期。要從規劃編製、要素配置等方麵提出更加明確的要求,強化統籌謀劃和頂層設計。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於農業農村比例的政策已經出台,各地要抓好落實,不能玩數字遊戲。農民進城務工是個大趨勢,要把該打開的“城門”打開,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農民進城要符合客觀規律,保持曆史耐心,不要大呼隆推進,更不要受不正確的政績觀所驅動。
要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推進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縣域統籌,把城鄉關係擺布好處理好,一體設計、一並推進。要強化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縣鄉村統籌,加快形成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的建管格局,推動公共資源在縣域內實現優化配置。要賦予縣級更多資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權,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設成為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
第七,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對鄉村治理也是一次大考,各地經受住了考驗。目前,我國農村社會處於深刻變化和調整時期,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雖然錯綜複雜,但歸結起來就是一個“散”字。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要以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為優先方向,圍繞讓農民得到更好的組織引領、社會服務、民主參與,加快構建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係。要鞏固農村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果,形成持續打擊的高壓態勢。要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嚴厲打擊把持基層政權、操縱破壞基層換屆選舉、侵吞集體資產等違法犯罪活動,依法製止利用宗教、邪教幹預農村公共事務。要用好現代信息技術,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提高鄉村善治水平。
五、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麵領導
全麵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健全黨領導農村工作的組織體係、製度體係、工作機製,提高新時代黨全麵領導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去年,黨中央下發了《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各級黨委要扛起政治責任,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方針,以更大力度推動鄉村振興。特別是縣委書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農”工作上,當好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鄉村振興牽涉的部門很多,縣以上各級黨委要發揮好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健全議事協調、督查考核等機製。這次機構改革把黨委農辦設在農業農村部門,目的就是加強黨的領導。有的地方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缺兵少將,運轉起來疙疙瘩瘩。要抓緊充實力量、完善運轉機製、切實予以加強。
鄉村振興各項政策,最終要靠農村基層黨組織來落實。這些年,我去過很多村,發現凡是發展得好的,都有一個好支部、好書記。明年鄉鎮、村將集中換屆,要早做謀劃、采取措施,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村“兩委”成員特別是村黨組織書記。要突出抓基層、強基礎、固基本的工作導向,推動各類資源向基層下沉,為基層幹事創業創造更好條件。當前,基層反映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表海”“會海”泛濫,“打卡”“考核”一大堆,“上麵千把錘、下麵一顆釘”。這個事情黨中央高度重視,進行了專項治理,情況有所好轉,但還要下點猛藥,常抓不懈。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幹。必須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幹部隊伍。要選派一批優秀幹部到鄉村振興一線崗位,把鄉村振興作為培養鍛煉幹部的廣闊舞台,對在艱苦地區、關鍵崗位工作表現突出的幹部要優先重用。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更加複雜,新情況新問題很多,要求更高。各級幹部要加強理論學習和調查研究,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本領。要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要廣泛依靠農民、教育引導農民、組織帶動農民,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投身鄉村振興,建設美好家園。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12月28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