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所在位置:首頁
>> 工作動態 >> 最新動態
最新動態
杭州舉辦“發現新銳調解員 共繪治理新畫卷”展示活動
發布時間: 2024-12-09 09:36 作者:   來源: 促進處   瀏覽次數:

12月6日,在“12·4”國家憲法日主題宣傳活動期間,杭州舉辦“發現新銳調解員 共繪治理新畫卷”展示活動。活動共發現“新銳調解員”34名,“調解達人”20名,2024年度“全市調解能手”10名。

活動通過“薪火”推薦、情景劇、音樂快板、普法課堂、歌舞等形式,展示了調解員解決各類矛盾糾紛的鮮活形象。活動旨在尋找發掘隨著經濟社會和調解實踐發展湧現出的新興調解力量和形式,生動展示杭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新思路和新成果,講好“抓源促治、強基固本”,高水平建設平安杭州和法治杭州的調解故事,推動調解深入人心、融入生活。

今年8月以來,杭州以“調解走基層”和“普法進社區”的形式,先後在臨平塘棲、桐廬江南、臨安錦城、上城南星街道、濱江臨江花園、錢塘江濱花園、蕭山嘉德廣場等地舉辦了13場普法活動,通過發放宣傳手冊和海報、原創普法情景劇、新銳調解員風采展示、和事佬調解經驗分享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與群眾麵對麵交流,講憲法、講法律、講《杭州市矛盾糾紛預防和多元化解條例》、講調解故事。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媒體平台上開展調解員事跡展示活動,講述調解故事,展現調解員風采,引起了廣泛關注,相關內容點擊量超134萬人次。

近年來,在矛盾糾紛多元調解探索中,杭州形成“一體兩翼三足”模式,初步建立矛盾糾紛多元調解體係。“一體”指以調解供給側改革為“主體”建設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供給體係。“兩翼”指以法治保障和政策推動為“兩翼”,加強矛盾糾紛多元調解頂層設計。“三足”指以數字賦能、流程再造和基層承載力為“三足”,建設矛盾糾紛多元調解支撐體係。

目前,全市鄉鎮(街道)和村(居)傳統人民調解組織已全部實現規範化,在矛盾糾紛較突出的15個領域建立了110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立行政調解機構464個,全市共有各類民非調解組織132家。

在建設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供給體係中,湧現出如“棲調彙”省級區域調解品牌、“群眾評議團”、“暖心茶室”等諸多調解典型案例和做法。

其中,臨平區塘棲鎮因地製宜打造“棲調彙”省級區域調解品牌,全鎮信訪總量、民商事案件、糾紛類警情同比分別下降27.46%、46.34%、31.7%。

淳安縣楓樹嶺鎮創新設立“群眾評議團”,總結提煉出“提議評”三字工作法,邀請在社會上有威望的人士,比如退休老幹部、老黨員、聯村幹部等擔任群眾評議員,由申請調解的村民指定部分評議員對矛盾糾紛事項進行評議,在評議過程中說“土話”,開“土方”,用最貼近老百姓的語言進行調解,發揮地緣、人緣、親緣優勢,推動矛盾問題快速化解。

錢塘區司法局新灣司法所綜合運用“解決、解釋、解困、解氣”工作法化解信訪問題,成立由派出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人民法庭矛盾糾紛“三所一庭”四解工作室,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有效化解社區內的各類矛盾糾紛,實現了源頭治理與末端治理的有機結合,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加入收藏】  【打印】  【  】  【輔助線】  【背景顏色】  【關閉
分享:
杭州舉辦“發現新銳調解員 共繪治理新畫卷”展示活動
發布時間:2024-12-09 09:36
信息來源:促進處 瀏覽量:

12月6日,在“12·4”國家憲法日主題宣傳活動期間,杭州舉辦“發現新銳調解員 共繪治理新畫卷”展示活動。活動共發現“新銳調解員”34名,“調解達人”20名,2024年度“全市調解能手”10名。

活動通過“薪火”推薦、情景劇、音樂快板、普法課堂、歌舞等形式,展示了調解員解決各類矛盾糾紛的鮮活形象。活動旨在尋找發掘隨著經濟社會和調解實踐發展湧現出的新興調解力量和形式,生動展示杭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新思路和新成果,講好“抓源促治、強基固本”,高水平建設平安杭州和法治杭州的調解故事,推動調解深入人心、融入生活。

今年8月以來,杭州以“調解走基層”和“普法進社區”的形式,先後在臨平塘棲、桐廬江南、臨安錦城、上城南星街道、濱江臨江花園、錢塘江濱花園、蕭山嘉德廣場等地舉辦了13場普法活動,通過發放宣傳手冊和海報、原創普法情景劇、新銳調解員風采展示、和事佬調解經驗分享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與群眾麵對麵交流,講憲法、講法律、講《杭州市矛盾糾紛預防和多元化解條例》、講調解故事。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媒體平台上開展調解員事跡展示活動,講述調解故事,展現調解員風采,引起了廣泛關注,相關內容點擊量超134萬人次。

近年來,在矛盾糾紛多元調解探索中,杭州形成“一體兩翼三足”模式,初步建立矛盾糾紛多元調解體係。“一體”指以調解供給側改革為“主體”建設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供給體係。“兩翼”指以法治保障和政策推動為“兩翼”,加強矛盾糾紛多元調解頂層設計。“三足”指以數字賦能、流程再造和基層承載力為“三足”,建設矛盾糾紛多元調解支撐體係。

目前,全市鄉鎮(街道)和村(居)傳統人民調解組織已全部實現規範化,在矛盾糾紛較突出的15個領域建立了110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立行政調解機構464個,全市共有各類民非調解組織132家。

在建設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供給體係中,湧現出如“棲調彙”省級區域調解品牌、“群眾評議團”、“暖心茶室”等諸多調解典型案例和做法。

其中,臨平區塘棲鎮因地製宜打造“棲調彙”省級區域調解品牌,全鎮信訪總量、民商事案件、糾紛類警情同比分別下降27.46%、46.34%、31.7%。

淳安縣楓樹嶺鎮創新設立“群眾評議團”,總結提煉出“提議評”三字工作法,邀請在社會上有威望的人士,比如退休老幹部、老黨員、聯村幹部等擔任群眾評議員,由申請調解的村民指定部分評議員對矛盾糾紛事項進行評議,在評議過程中說“土話”,開“土方”,用最貼近老百姓的語言進行調解,發揮地緣、人緣、親緣優勢,推動矛盾問題快速化解。

錢塘區司法局新灣司法所綜合運用“解決、解釋、解困、解氣”工作法化解信訪問題,成立由派出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人民法庭矛盾糾紛“三所一庭”四解工作室,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有效化解社區內的各類矛盾糾紛,實現了源頭治理與末端治理的有機結合,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