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力打造審計產品的優異銷售業績

發布日期: 2008- 11- 07 16: 46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 市審計局

杭州市餘杭區審計局

  審計項目是審計機關的主要產品,市局提出的“抓質量、創精品、出成果”工作要求,旨在提高全市審計機關的質量意識、成果意識和精品意識。近年來,我局緊緊圍繞市局的工作要求,傾心傾力創造精品,先後取得了全國審計機關先進集體、省廳市局考核優秀、區政府考核優秀、人民群眾滿意單位等優異的業績,優秀項目、審計信息等單項評比名列前茅,得到了上級領導和人民群眾的讚譽,打造了優異的產品銷售業績。現談談審計產品產銷兩個環節的做法和體會。

  一、以銷定產,突出拳頭產品。

  什麼是審計的拳頭產品?我們對此的定位是要突出兩種“效用”:即該產品要更好地為黨委、政府所用,要更有效地為民所用。在現有審計項目中,如何確定拳頭產品,我們在對本單位現狀進行思考和分析後認為,必須先解決審計機關人少事多的主要矛盾,在沒有辦法增人和減事的情況下,隻有眼睛向內,向現有的審計資源要效益、要效率。我們在嚴格貫徹審計署“二十字”方針的基礎上,在這方麵作了較多的探索和實踐,主要采用了“突出重點、重點突破”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1、所謂突出重點,是指對全年審計項目進行分類實施,即按照審計任務的大體框架,研究、明確重點項目,我局確定的重點項目在數量上一般為年度計劃項目數的20-25%,在方向上主要是重點部門、重點領域和重點資金。在實施重點項目上,除常規操作外,增加了4條保證措施:

  (1)選派“技術員”。局長辦公會議研究確定重點項目審計組長、主審,並授予選派精兵的權力,安排審計時間為非重點項目的1至2倍。

  (2)做好“指揮員”。項目審前調查結束後,局審計業務會議討論決定審計實施方案,明確需要重點關注、提煉審計產品的銷售“亮點”。

  (3)落實“導航員”。分管局長直接參與現場審計和指導,主要任務是落實局審計業務會議決定的精神實質。

  (4)當好“質檢員”。審計組報告提交局審計業務會議討論決定,主要是對前一次會議明確的內容作出交待、提供討論。

  2、所謂重點突破,是對指除重點項目外的一般項目,明確審計對象的重點審計環節,隻要重點環節審計到位了,視同審計任務的完結。在此類項目審計中,我們也采取了4條措施:

  (1)製定了項目重點審計環節製度。按鄉鎮財政、部門預算執行、經濟責任等項目類別,分別明確了同類項目的重點審計環節,也可以說明確了必審內容和必審環節。重點審計環節製度的推行,加強了同類項目的可比性、統一性,為綜合提煉審計成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提出了項目限時審結要求。按2至3人的審計組計算,原則上限定10個工作日完成實施。

  (3)出台了審計組業務會議製度。由分管局長、科長、審計組成員參加,在審計組報告階段召開業務會議,統一問題的定性、處理,避免審批環節的重複彙報和討論,提高工作效率。

  (4)加大了抽樣審計比重,對大量的財政財務數據主要運用抽樣審計方法來驗證。

  在審計中突出重點,不僅為審計人員贏得了思考的時間,也為製造什麼樣的產品、打造什麼樣的精品、提煉什麼樣的審計成果指明了方向。

  二、重視審計“後整理”,努力提高審計產品附加值。

  項目實施結束時,隻能看作半成品,要成為合格的產品和精品,還需要經曆“後整理”工序。我們較好地運用了“鑽、濾、串、煉”四種手段。

  1、突出一個“鑽”字,運用四級督查,體現審計產品的“真”。為克服一些單位、一些領域屢查屢犯的頑症,我們利用了審計組、局聯合督查組、區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區人大常委會四級督查形式,“鑽”審計結果落實的牛角尖,收效頗豐。如去年對五個單位應收未收款的督查,促使收回土地款等2100多萬元,並取消了違規擔保2700餘萬元。如今年對某會計師事務所違規承接工程造價谘詢業務、造成財政資金大量流失的問題,我們及時向省財政、建設部門發出了審計建議書,並多次電告有關部門嚴肅處理,省建設廳專門發文對該事務所的違規行為進行了全首通報,並注銷了兩名執業人員的相關資格證書。通過四級督查,審計威懾力大大增強,切實履行了維護財政資金安全與完整的重要職能,同時,也增強了廣大審計人員的信心和成就感,受到了區人大、區政府的讚揚。

  2、突出一個“濾”字,透過現象看本質,體現審計產品的“效”。審計中發現的種種問題和情況,有著特定的滋生環境,有其深層次的製度根源,我們發現後要不斷地分析原因,把一些表象“過濾”後指向實質。如我們對城鄉一體化項目審計時,發現村村存在虛報投資的問題,通過一批項目的審計分析,最後認定是因為對村莊整治建設內容界定模糊所致,因此,我們上報了綜合報告,區政府及時召集財政、一體辦等部門,研究明確了可操作性較強的補助政策,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添上了重要的一筆。

  3、突出一個“串”字,通過擺舉事實陳述利弊,體現審計產品的“深”。我們建立了審計盤點製度,定期通過局務會議盤點審計成果,針對一些普遍性問題,需要借助合適的機會,厚積薄發,實現審計目標。如對全區鎮鄉業務費年年攀升的問題,我們通過串連大量的事實依據,在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上作了重點彙報,使得區委區政府下決定進行“立規整治”,目前,控製鎮鄉街道業務費用的辦法已經區政府常務會議、區委常委會討論通過,下半年開始執行。如對鎮鄉公務人員個人收入存在嚴重的苦樂不均問題,已列入區政府下半年調研計劃。如區委區政府對審計提出關於加強國有資產經營管理的建議非常重視,先後采取了多項措施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管。

  4、突出一個“煉”字,注重調研分析,體現審計產品的“實”。在審計處理時,我們並非一味追求查處,而提倡審計人員不妨坐下來多傾聽一些被審單位的“苦衷”,在座談中獲取大量的信息,經過提煉後上報,局裏根據這些情況每年確定一些課題,由局領導帶隊調研,以調研報告的形式上報區政府。如公安機關派出所在鎮鄉開支費用問題,有其合理的一麵,當然也有違規的一麵,經過大量的調研分析,提供了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區領導看後認為這樣的報告有利於解決實際問題,審計部門的“客觀公正”得到了公安部門、有關鎮鄉的充分認可。

  三、實幹加巧幹,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產品銷售網絡。

  實幹是基礎,但審計價值鏈要有效延伸,必須建立行之有效的產品銷售網絡。在優秀項目、審計信息方麵取得較好成績的同時,我們將區領導、部門和鎮鄉、人民群眾納入了審計產品的使用對象範圍。

  1、應用。審計結果在幹部任用中得到了實質性應用,在組織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我們梳理了近兩年經濟責任、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單位存在的問題、整改情況、相關責任等信息報組織部門,作為今年幹部任用的參考依據之一。

  2、展現。審計成效積極展現在區領導麵前,我們通過區委、人大、政府、政協、紀委等十餘種信息載體,積極宣傳審計成效、調研文章,2005年,區領導的肯定性批示比上年增加了1倍多。

  3、警示。審計發現的問題經常性地提醒各單位,我們每年召開審計結果通報會、懇談會,與部門、鎮鄉負責人共同探討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既要合法合規又要科學健康發展的矛盾和難點,受到了與會人員的歡迎;針對一些共性問題,我們多次向各單位負責人發出公開信,陳述利弊,善意提醒,使得審計與被審雙方達到了和諧。

  4、民本。審計工作動態逐漸被人民群眾了解,我們通過電子政務平台,從工作動態、成效、隊伍建設、精神風貌等方麵發布了大量信息(2005年發布了400餘條),同時,將大部分信息通過政府網外發,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審計機關在幹什麼、怎麼幹、取得了什麼效果,使人民群眾認識到審計機關為民審計的真實情況。從宣傳結果看,人民群眾對審計產品的滿意度快速提高,我局也被評為滿意單位(排名第五),人民群眾對審計產品的信任度增加,如今年來,對經濟領域的舉報材料明顯增多。

  四、考核激勵,為打造審計產品優異的銷售業績提供了製度保證。

  審計人員是審計成果綜合運用的主體,隻有全體審計人員群策群力、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保證多出精品。為此,我們製定出台了相應的考核激勵措施,從考核角度講,存在較大的強製性,從激勵角度講,又有較大的引導性。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方麵:

  1、設定科室考核目標。設定了每個科室審計信息任務數、被上級采用任務數和相應的時間要求,不符合要求的要作相應扣分。

  2、設定職級係數考核目標。從局長到副科長四個職級中,要求每名幹部完成一定數量的審計信息、調研文章,否則將扣除部分職級係數。相反,完成質量較好的人員,可按規定高靠上一級係數。

  3、在個人考核中體現多勞多得的原則。在考核辦法中明確了區、市、省、署四級采用的相應加分,與個人獎金掛鉤,並明確個人考核結果為年度優秀公務員評定的重要依據之一,做到以實績論英雄。

  從考核結果看,表現出良好的激勵效果,打破了一些常規觀念,如部分同誌的實際係數超過了上一職級的領導,如部分不重視“後整理”、缺乏提高產品“附加值”意識的同誌逐漸改變了觀念。通過考核激勵,營造了爭優創先的良好氛圍,為提高審計工作整體質量提供了較好的製度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