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潤
財政資金績效審計是審計機關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現代財政製度建立的有效路徑。近年來,筆者在審計實踐中發現,各地市在財政績效管理方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起步較晚、經驗不足等原因,財政績效管理仍存在許多的問題。
一、財政資金績效管理常見的問題
一是資金前期規劃水平有待提高。由於對應用項目庫的重視不足,部分職能部門項目庫形同虛設,有的項目庫隻是一個excel表格,入庫項目前期調研不充分,導致部分項目帶有明顯的主觀性。項目庫建設利用不充分,進一步導致部分職能部門提報資金分配方案滯後、人為調整分配方案的問題時有發生。
二是資金管理使用有短板。如資金項目前期論證不充分,有的僅停留在紙麵數據,甚至是自己的想象中,缺乏實地考察調研,致使項目後期不斷追加預算或資金長期閑置,資金無法發揮效益。此外,主管部門習慣於做“甩手掌櫃”,資金撥付後,不對建設單位進行嚴格監管,致使建設過程中,項目進度、質量無法保證。
三是資金績效評價流於形式。一方麵財政部門績效監督不到位,績效監控流於形式、績效管理深度不足,不能對評價結果不佳的項目進行預算壓減,往往一評了之,使得績效不佳的結論成了一紙空談。另一方麵,職能部門績效準備工作不細化、不量化、不科學。評價指標多以“支持建設”、“促進轉化”、“推動發展”等定性指標為主,有的績效評價結論甚至隻有“達標”或者“良好”兩種評價。
二、導致財政資金績效管理問題的原因
從審計結果看,導致財政資金預算績效管理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各部門重視程度不夠,責任追究機製落實不到位。一方麵雖然各級政府均出台了一係列有關績效管理的政策文件,但多集中於近兩年,使得部門對績效管理理解不到位,績效管理多停留在形式上。另一方麵,財政部門並沒有將績效評價結果充分運用,責任追究也沒有落實到位,比如有的項目雖然績效評價分數低,但在次年審批項目預算時資金不降反升,削弱了績效監督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二是績效評價技術指標建設流於形式,績效評價時間節點單一固化。事實上,在基層,績效評價技術體係還遠沒有建立完善,所謂評價體係大多是未經過大量實踐論證的定性指標,定量指標也大多是根據往年經驗設定,缺乏提高資金使用質量的動因。此外,政府項目往往投入與回報存在一定的時間錯位,在評價時間點選擇上,不考慮實際的一刀切,結果往往很難反映項目長期、全麵的績效情況。
三是第三方機構發育不完善,評價質量存疑。從審計結果看,各部門單位,包括財政部門,在績效評價過程中,往往借助社會機構,但與事務所經常性業務不同的是,政府項目績效評價不僅需要具有專業性,其往往需要從背景、財力、社會效益多個方麵進行性考量,具有很強的綜合性,第三方機構一般關注麵不夠,使得績效評價報告可讀性不高,以此作為管理依據,缺乏說服力。
三、深化財政資金績效管理的對策建議
強化責任意識,落實主體責任,樹立全過程的績效管理觀念,提高自身在財政績效中參與度和責任感。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指標,逐步豐富、規範績效評價資金項目庫和指標體係,提高相關指標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驗證程度,從不同的角度,不同時間跨度對績效評價的內容作出評判。
注重績效評價與結果運用。財政部門應強化績效評價結果與財政資金分配、項目動態調整之間的關係。對於評價不高、資金使用效益不好的部門,應該要求其進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應在後續資金分配上重新予以考慮。
完善與第三方的合作機製。建立財政績效評價專家庫,專家應涵蓋財務、工程等多方麵,人員涉及高校、國企、社會機構等不同領域,同時對專家庫中的專家滾動管理,不斷吸引優秀專家加入。結合行政審批服務局線上中介服務超市,加強行政審批服務局對第三方機構評價質量的檢查力度,及時對不符合要求的中介機構予以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