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區縣信息
華數在桐廬建了一個共富產業園
信息來源: 杭州日報 發布時間: 2024-12-02 10:36 瀏覽次數:

18.jpg


桐廬華數共富產業園3000平方米自建倉庫。


同樣都幹著日化百貨批發的活,半年前,韓煒奇一個月有30天要待在倉庫裏,如今,每月隻需5天去倉庫。對他來說,這意味著可以抽出更多時間去拓展業務。

“入駐共富產業園也就半年,營業額提升了10%,經營成本下降了2%。”韓煒奇在桐廬縣專營日化百貨批發,他說這一行資金體量大,但利潤非常薄,每一個上升或下降的數字,對接下來的經營都有很大的影響,“慶幸的是,我來對了地方。”

桐廬華數共富產業園是由桐廬華數發起組建的一家集縣域供配鏈管理與殘疾人就業服務於一體的綜合化信息產業園,通過數字化手段和大數據的應用,加速傳統快消品流通的數字化轉型,助力殘疾人就業,實現全民共富。截至目前,庫存周轉率提高了20%,人員效率提升50%以上;薪火扶殘已複製落地覆蓋人群1000多名。

“2022年,我們著手籌備倉儲係統的開發;2023年,我們搭建了3000平方米的實體倉庫;今年4月園區正式啟動運營。我們一直認為共富是帶動,而不是替代。”桐廬華數數字電視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建新強調,“正因如此,從項目尚處於調研階段起,就有眾多企業密切關注著我們的進展。”

韓煒奇說,作為批發經銷商,一方麵從找場地、建倉庫到組建配送團隊,運營成本比較高,倉庫利用率低,另一方麵,很多經銷商都以手工記賬結合電腦記賬為主,由於信息化程度低,缺乏財務後勤的數據支撐,利潤率到底有多少自己也不清楚,導致無法準確做出下一步決策。“這讓我們陷入了兩難:想抽身做業務拓展,沒精力;想退出,找不到接盤的人。”韓煒奇很無奈。

好在這個時候,韓煒奇遇見了桐廬華數共富產業園項目:“從原先一周一配送,到現在的城區內24小時、城區外48小時統一送達,效率提高了,下遊的小賣店也無須囤貨,不會出現商品臨期或過期現象,大大減少了運營成本,加強了與批發商之間的黏性。”

桐廬華數共富產業園針對桐廬縣域的日用品、快消品、日化品的代理商,提供從建倉、分揀、配送、對賬複核的全流程配套服務,推出“共享倉共享配”為企業實現降本增效,“目前,為更好地服務於小微企業的運營,我們僅收取平台服務費,能夠有效降低企業日常運營成本。”葉建新說。

“節流”與“開源”缺一不可。桐廬華數與農商銀行開展深度合作,把供配鏈商品與銀行的積分兌換打通,通過各類批發商品和下遊門店聚在一起形成供配鏈,供線上線下用戶進行積分兌換。此外,共富產業園不僅提供有形的空間場地和可見產品種類,還提供無形的便民服務內容,如華數電視、5G寬帶、新能源服務等。

“共富,在我眼裏有兩層含義:一要共贏,作為企業雙方都要得利;二要承擔社會責任,作為國企要有擔當。薪火扶殘就是對共富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葉建新說。

當前,殘疾人由於身體條件所限,就業選擇餘地較少,特別是在縣域地區,這種問題特別突出。

“我現在每個月收入都超過6000元,這裏還包住宿和工作餐,特別滿意。”來自湖北的劉沿彬是第一個進入到園區的殘疾人就業者。他從最開始的操作員到現在的管理人員,得益於園區的“鏈路”服務——前期招募有就業需求的殘疾人;中期通過係統性培訓和智能化人崗匹配,用科技助殘扶殘;後期點對點輸送大量的殘疾人才,從而幫助鄉鎮商貿實現降本增效。

眼下,在共富產業園區的殘疾人廣泛活躍在園區企業的後台管理、客服服務、直播帶貨、視頻後台編輯製作等各個崗位。

“下一步,我們還將積極探索大眾品質消費公平共享機製,全力推動消費幫扶促共富,加快構建快消品流通數字化轉型新範式,打造殘疾人職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新樣板,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共富產業園發展經驗。”葉建新說。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