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001008001026149/2024-33271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文號: | 公開日期: | 2024-10-24 | |
發布單位: | 名勝區管委會 | 主題分類: | |
有效性: | 有效 |
發布日期: 2024- 10- 24 10: 13 訪問次數: 來源: 名勝區靈隱管理處 |
10月24日,白雲悠悠,秋風送爽,正是登高祈福的好時節,小編為大家介紹一條秋日登高遊線。飛來峰坐落於西湖以西,因印度高僧慧理之言:“此是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而名。飛來峰上共有造像115龕390餘尊,主要分布在青林洞、玉乳洞、龍泓洞、冷泉溪沿岸、呼猿洞及飛來峰頂等處。自五代至明代,長達數百年的開窟造像過程中,共有兩次以國家財力開窟行為。第一次發生於五代時期,現存飛來峰頂、青林洞頂區域的吳越國時期造像皆為此時所造。第二次發生於元代,由江南釋教總督楊璉真迦主持,多分布在龍泓洞、冷泉溪、呼猿洞南岸片區,為中國南方地區元代造像最為集中的區域,同時也是我國內地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石窟造像群。
推薦遊線:青林洞→玉乳洞→龍泓洞→冷泉溪沿岸→飛來峰頂
青林洞
又名射旭洞,千年以前即為文人士大夫階層所流連,於洞中崖壁留下大量摩崖題刻。其中盧舍那佛會造像周圍共有題名七則,包括:“李琮、朱明之、楊景略、黃頌、胡援、林希,元豐二年五月四日遊靈鷲洞。”“子容、濟翁、彥聖、潛夫、潛叔、元卿、平叔、守道,熙寧丙辰八月癸巳,自淨慈、南屏、下天竺過靈鷲,遂遊靈隱而歸。”俗稱濟公床之“十八羅漢像”下方,亦有北宋題名:“癸卯重午與王伯虎來,二弟遫、逌,偕行,沈遼題。”“臨安錢德範、莆陽僧貽孫同遊,皇祐二年六月一日。”
玉乳洞
在青林洞北,以洞中石鍾乳色白而名。洞中有十八羅漢及禪宗六祖像及多處題名。如“禮部右侍郎儀征阮元常來遊此,吳厚生刻。”其中明代方豪“玉乳洞”題名打破了北宋“晁美叔遊”題名。
龍泓洞
又名通天洞,洞口有理公塔,洞內遍布摩崖題刻,包括:“泉州刺史烏重儒,寶曆二年六月十八日,赴任過遊此寺。”“鹹淳丁卯七月十八日,賈似道以歲事禱上竺回憩於此。客束元嚞、俞昕、張濡、黃公紹、王庭,從子德生侍。期而不至者,廖瑩中。”“乾隆己卯冬日,錢塘黃易小鬆、金匱錢泳立群同來。”等。
冷泉溪
位於飛來峰北側,溪北為靈隱寺,岸上有冷泉亭。白居易曾作《冷泉亭記》曰:“東南山水,餘杭郡為最。就郡言,靈隱寺為尤。由寺觀,冷泉亭為甲。”此處摩崖造像沿溪岸崖壁展開,大多為元代開鑿,有《大元國杭州佛國山石像讚》,曰:“花木四時春,可以作供養。猿鳥四時啼,可以作回向。日月無盡燈,煙雲無盡藏。華雨而紛紛,國風而蕩蕩。願祝聖明君,與佛壽無量。為法界眾生,盡除煩惱障。我作如是說,此語即非妄。”
飛來峰頂
飛來峰上舊有始建於隋代的神尼舍利塔,塔址附近崖壁上有唐代杭州刺史盧元輔題刻:“水田十裏學袈裟,秋殿千金儼釋迦。遠客偏求月桂子,老人不記石蓮花。武林山價懸隋日,天竺經文隸漢家。苔壁媧皇煉來處,泐中修竹掃雲霞。”周圍有數處吳越國時期開鑿之殘窟殘像。皇祐二年(1050),王安石來到西湖,寫下著名的《登飛來峰》一詩:“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