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西湖名人緣|誌摩三吟雷峰塔 |
|
|
|
12月24日,今日推出古今西湖名人緣之誌摩三吟雷峰塔。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徐誌摩是一位有一定影響的詩人,也是一個複雜而特殊的詩人,作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詩作具有特殊的認識作用和美學價值。 杭州西湖雷峰塔,深深觸動了詩人的創作情懷,徐誌摩曾經為之寫了三首詩。 1922年,他從英國歸來時,寫下了《月下雷峰影片》一詩: 我送你一個雷峰塔影, 滿天稠密的黑雲與白雲; 我送你一個雷峰塔頂, 明月瀉影在眠熟的波心。 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 團團的月彩,纖纖的波鱗, 假如你我蕩一支無遮的小艇, 假如你我創一個完全的夢境! 雷峰塔和月亮 詩句對意境的描繪真是美極了:塔影、雲影、波光粼粼,深夜的雷峰塔,恬靜得像個如真似幻的夢境。這首小詩既立體地呈現了自然美景,又夢幻地塑造了“另一個世界”。她尤如一曲優美的小夜曲,望不見隔岸的琴弦,悠悠回蕩的琴音卻令人不忍離去。 1923年9月29日,他遊西湖,又寫到了《雷峰塔》: 那首是白娘娘的古墓 (劃船的手指著蔓草深處); 客人,你知道西湖上的佳話? 白娘娘是個多情的妖魔; 她為了多情,反而受苦, 愛了個沒出息的許仙,她的情夫; 他聽信一個和尚,一時的糊塗, 拿一個缽盂,把他妻子的原形罩住。 到今朝已有千把年的光景, 可憐她被鎮壓在雷峰塔底—— 這座殘敗的古塔,淒涼地, 莊嚴地,永遠在南屏的晚鍾聲裏! 雷峰塔內講述白蛇傳的木雕壁畫 南屏晚鍾 1925年9月17日,徐誌摩再次遊覽西湖,發現他心愛的雷峰塔已經倒坍,惋惜之餘,以他的如花之筆,又寫下了《再不見雷峰》一詩: 再不見雷峰,雷峰坍成了一座大荒塚, 頂上有不少交抱的青蔥; 頂上有不少交抱的青蔥, 再不見雷峰,雷峰坍成了一座大荒塚。 為什麼感慨,對著這光陰應分的摧殘? 世上多的是不應分的變態, 世上多的是不應分的變態; 為什麼感慨,對著這光陰應分的摧殘? 為什麼感慨:這塔是鎮壓,這墳是掩埋, 鎮壓還不如掩埋來得痛快! 鎮壓還不如掩埋來得痛快, 為什麼感慨:這塔是鎮壓,這墳是掩埋。 再沒有雷峰;雷峰從此掩埋在人的記憶中: 像曾經的幻夢,曾經的愛寵; 像曾經的幻夢,曾經的愛寵, 再沒有雷峰,雷峰從此掩埋在人的記憶中。 坍塌前的雷峰塔 重建後的雷峰塔 詩人反複吟詠,一吟三歎,字裏行間充滿了無限的感慨,可見徐誌摩對印象中雷峰塔的雄姿,特別是古塔月下的瑰麗風光,深深地嵌入了他的心中。 作者簡介:錢鈞,杭州市西湖學研究會會員;浙江省旅遊協會旅遊教育分會副會長;浙江省旅行社協會監事、導遊分會會長;出版過《華東黃金旅遊線導遊詞》等類書籍25本。 內容來源:走近西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