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公開方式: | ||
文號: | 公開日期: | ||
發布單位: | 名勝區管委會 | 主題分類: | |
有效性: | 有效 |
發布日期: 2024- 08- 09 10: 10 訪問次數: 來源: 杭州西湖博物館總館 |
8月9日,讓我們一起走近西湖百亭之陟屺亭。
陟屺亭,在煙霞洞後山,石柱黛瓦,六角纘尖,設座板凳,湖石圍腳,居中設石圓桌一具,雅致而端莊。
陟屺亭,初建於清宣統三年(1911),晚清金鳳藻女士為其母所建,取《詩經·魏風·涉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句名之。
篆刻:陟屺亭
邊款:在煙霞洞後山,甲辰沈立新刻。
柱聯隸書:得來山水奇觀與君選勝;對此煙霞佳景使我思親。
金鳳藻撰聯,書者佚名。
又聯:三月湖光杭郡景;六朝山色秣陵秋。
上款:民國丁卯(1927)
下款:古閩十齡童···
匾額:陟屺亭(2007年沈立新書)
陟屺亭迤西25米左右是佛手岩,因洞口有一大石,如手掌下垂,筋節明晰,指爪蔥倩,故稱佛手岩。
佛手岩內留存下來北宋、南宋、明代民國等多方摩崖石刻,保存完好,字跡清晰。其中最早一方可追溯至北宋熙寧七年(1074),其保存完好,具有較高的曆史文化價值。
王廷老伯敭,張靚子明、孫迪彥誠、吳君平常甫、胡誌忠仲舉、郭附明仲。熙寧八年四月廿三日,自興教院遊煙霞洞,觀佛手、落石二巖。
在南高峰佛手岩,石灰岩,楷書,高34厘米,寬41厘米,7列,52字,字徑4厘米。創建於宋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
雎陽王廷老伯敭、錢唐吳君平常甫、大名王頤正甫、昭武上官塏彥明、臨川王安上純甫同遊。後二年伯敭與常父、彥誠、仲舉、明仲、子明同來。
在南高峰佛手岩,石灰岩,楷書,高34厘米,寬41厘米,字徑4厘米。籍載為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題刻。同龕右另有明代:“方豪與劉諫及奭來”附刻,字體、字徑同上。
林虙(fu)德祖、弟季虡(ju)野、楊畯耕道,元祐七年四月同遊煙霞洞、佛手岩。
在南高峰佛手岩,石灰岩,楷書,高28厘米,寬45厘米,7列,26字,字徑6厘米。創建於宋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
何伯應、潘安叔、江幼度、以淳熙丁酉十月六日,自高麗來遊,伯應之姪惟澂、子惟滋、姪孫林、安叔之子景羔、景西、景開侍行,僧師觀同至。
在南高峰佛手岩,石灰岩,楷書,高39厘米,寬28厘米,6列,52字,字徑6厘米。創建於宋淳熙丁酉公元1177年。
同龕右附明代:嘉靖四年三月廿八日,加□刊字人曹震來。楷書2列,18字,字徑3厘米,附刻於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
同龕左騎龕附刻明代:嘉靖二年正月九日,王藎、胡鎮、方豪同遊。楷書2列,16字,字徑4厘米,創建於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
兗國魯有開元翰,熙寧甲寅十月廿五日,遊佛手岩。
在南高峰佛手岩,石灰岩,楷書,高33厘米,寬31厘米,4列,20字,字徑6厘米。創建於宋熙寧甲寅(公元1074年)。同龕左附清代:柳浦瞿潁山、徵江方可中,丁未九日遊。楷書2列,15字,字徑3厘米。創建於熙寧甲寅(公元1074年)。
《宋史卷一百八十五》:魯有開,字元翰,參知政事宗道從子也。好《禮》學,通《左氏春秋》。用宗道蔭,知韋城縣。曹、濮劇盜橫行旁縣間,聞其名不敢入境。知確山縣,大姓把持官政,有開治其最甚者,遂以無事。興廢陂,溉民田數千頃。富弼守蔡,薦之,以為有古循吏風。
熙寧是北宋宋神宗趙頊的一個年號(1068-1077)共計10年,熙寧甲寅也就是1074年。
民國時期前來佛手岩探幽者也留下了珍貴的題刻,猶如讓我們觸碰到當年情景。
民國二十三年六月九日,隴右張維、魏敷滋、魏鴻發、黃文中尋幽至此,觀宋、明舊題字刻石記遊。
張維,字鴻汀,是甘肅在民國時期最有成就的學者之一。他從辛亥革命前後至上世紀20年代末,抱著革新政治的理想積極從事各項活動。在30年代幾次挫折之後,轉向學術研究,在隴右史地與文獻研究方麵留下大量論著。40年代編成《隴右金石錄》十卷,後又陸續編成《校補》與《補》,刪除誤收,調整朝代誤置篇目,增收新搜集到篇目。所錄文字時有與原文不合者,多為將原文俗字、罕見字改為正體字、通用字,避諱也改為正字,並改正了原碑文中一些錯用之字詞,因民間作碑者有的水平不高,故時有錯訛。鴻汀先生的做法為地方文獻的整理提供了一條有益的經驗。
魏敷滋,字南芳,甘肅皋蘭人。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 生。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曾任甘邊寧海鎮守使署參謀副官長,青海護軍使署參謀長兼第二十六師參謀長,甘肅總指揮部參議,陝甘青寧“剿匪”總司令部參議。
魏鴻發(1886—1982),字紹武。甘肅甘穀(今屬天水市)人。畢業於河北保定軍校。1921年至1925年,先後任隴東鎮守署、甘肅督軍署參謀長、親軍司令、衛戍司令,甘肅省安肅區觀察史等職。
黃文中(1890年—1946年),字正心,後改字中天,甘肅臨洮洮陽鎮人。東京明治大學經濟學學士,並加入同盟會。回國後任甘肅省教育廳一科科長,並在各大、中學校兼課。他抨擊軍閥專製,批評時政,倡導民主自由,有民主鬥士之稱。1931年後避居杭州,為西湖景觀題寫了多幅名聯,為一代楹聯大家。
黃文中博學多藝,人稱才子,在詩文、楹聯、書法諸方麵都有很高的造詣。在他因得罪於甘肅當局,遠走外地,而滯留杭州西湖期間,撰書楹聯甚多,文辭書法俱佳,至今仍膾炙人口。1935年湖北楊昭恕教授遊杭州,和黃文中同居一樓,過從甚密,對其文才、書法極為讚賞,抄錄全作編為《黃文中西湖楹帖集》,在上海出版,流傳於大江南北。黃文中撰書的“西湖天下景”匾額和著名的疊字聯“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馳名全國。
乙亥四月,偕貴陽邢端,宿煙霞洞,遊佛手岩,觀宋人題名,江安傅增湘記。
在南高峰佛手岩,石灰岩,楷書,高50厘米,寬25厘米,3列,28字,字徑5厘米。創建於公元1935年。乙亥年為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時年傅增湘64歲,邢端53歲。
傅增湘(1872-1949),字沅叔,別署雙鑒樓主人、藏園居士、藏園老人、清泉逸叟、長春室主人等,中國近代著名藏書家。四川省江安縣人。光緒二十四年(1898)進士,選入翰林院為庶吉士。1917年12月至五四運動前,曾入內閣任教育總長。傅氏一生藏宋金刻本一百五十種,四千六百餘卷;元刻本善本數十種,三千七百餘卷;明清精刻本、抄本、校本更多,總數達二十萬卷以上,是晚清以來繼陸心源皕宋樓、丁丙八千卷樓、楊氏海源閣、瞿氏鐵琴銅劍樓之後的又一大家。傅增湘無論是在藏書、校書方麵,還是目錄學、版本學方麵,堪稱一代宗主。傅增湘是現代赫赫有名的一個大藏書家,無論是在藏書、校書方麵,還是目錄學、版本學方麵,堪稱一代宗主。
邢端(1883-1959),字冕之,號蟄人,筆名新亭野史,貴州貴陽人,1883年8月6日生。1901年辛醜科舉人,1904年甲辰科進士。畢業於日本大阪高等工業預備學校及東京法政大學。曆任翰林院檢討、奉天八旗工廠總辦、天津工業學堂監督、北洋政府工商部僉事、圖書館主任、農商部技監。1917年9月起曆任農商部礦政司司長、工商司司長、普通文官懲戒會委員、善後會議代表、井陘礦務局總辦。1928年後賦閑。1951年7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西湖諸亭默默地杵在那裏,有閑時你可以去造訪,它們無時不在講述著這裏和曾經,或許這就是湖山之佳。
作者簡介:沈立新(1954.1~),男,浙江杭州人,杭州西湖學研究會文化藝術分會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西湖印社社長。
來源:走近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