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002491165/2019-01164 | 文件編號 | |
發布機構 | 市文廣旅遊局 | 公開日期 | 2019-05-14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杭州市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發展“十三五”規劃
發布時間:2019-05-14 03:24 信息來源:市文廣旅遊局 點擊量:
“十三五”時期,是杭州深化改革創新,實現高起點上新發展的關鍵時期。深入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著力保障人民群眾基本公共文化權益,對於我市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基本建成文化強市、率先高水平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本規劃以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為依據,與《浙江省文化發展“十三五”規劃》、《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杭州市社會發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十三五”規劃》、《杭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等規劃相銜接,明確未來五年我市公共文化發展總體思路、主要任務、重點項目和保障措施,作為“十三五”時期杭州市高水平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的指導性文件。本規劃實施範圍為杭州市域九區四縣(市),規劃期限為2016-2020年,規劃基期為2016年。
一、發展基礎與麵臨形勢
(一)發展回顧
“十二五”期間,我市圍繞建設“文化名城,文化強市”戰略目標,把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推進。“十二五”期間,城鄉文化設施不斷升級、服務效能不斷提升、運行機製不斷創新、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公共文化發展主要指標位和綜合實力居全省、全國前列。
1、四級設施網絡覆蓋城鄉。基本建成“城市十五分鍾,農村三十分鍾”文化活動圈。全市共建有公共圖書館14個,11個區、縣(市)級圖書館達到國家一級圖書館標準。建成鄉鎮(街道)圖書分館164家、公共電子閱覽室540個。全市共建有文化館14個,12個區、縣(市)文化館建成國家一級館標準;街道(鄉鎮)綜合文化站(中心)190個,基本建成符合國家三級以上標準的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級文化活動中心(文化活動室)建成3028個。
2、六大惠民工程促進均等。一是配送服務激活群眾文化。建立健全群文配送機製,深入開展“送文化”下鄉、“文化走親”等活動,設立演出配送服務點436家。每年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2萬場以上,實現了“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演出”。二是文化低保服務弱勢群體。每年針對農村貧困人員、老年人、外來務工人員、未成年人等群體開展文化活動。已為4.26萬戶低保困難家庭減免有線電視入網費和基本視聽維護費,為6117戶低保困難家庭免費開通了數字電視電影頻道。三是廣播電視體係覆蓋城鄉。全市數字電視用戶數共248.43萬戶,農村實際用戶數達106.34萬戶。四是城鄉電影放映體係形成。全市建有電影放映單位131家,具有數字電影院線等13條院線。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每年放映公益數字電影約2萬場,每年觀影人數超過百萬人次。五是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全覆蓋。建成市級支中心1個,縣級支中心11個,建成鄉鎮(街道)基層服務點165個,村(社區)基層服務點2782個,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村(社區)服務點全覆蓋。六是全民閱讀活動全麵深化。每年舉辦一次全民閱讀活動,形成西湖書市、文瀾大講堂等閱讀推廣品牌。建成2080家農家書屋,實現“農家書屋”行政村全覆蓋。
3、文藝精品創作走向繁榮。“十二五”期間,杭州共有8個項目獲得國家五個一工程獎,35個項目獲得省五個一工程獎,5個項目獲得全國群星獎。2014年,電視劇《焦裕祿》、《國家命運》等4部作品入選全國“五個一工程”,連續三屆位居全國同類城市第一,首次實現省“五個一工程”七大藝術門類全覆蓋。群眾文化品牌深入民心,持續舉辦新春群眾文化係列活動、元宵燈會、“中國國際動漫節”、杭州市“西湖之春”藝術節、西湖國際音樂節、西湖讀書節等重大文化節慶活動。2015年“當好東道主·喜迎G20”文化活動聲勢浩大,“唱響杭州唱美西湖”愛家鄉愛西湖歌曲征集評選發布等係列迎峰會主題文藝活動,共有120餘萬名市民群眾參與。
4、創先創強活動取得佳績。至“十二五”末,我市共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範項目1個,“全國文化先進縣”5個,省級文化先進縣10個,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範區4個,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範項目5個,省級文化強鎮31個,省級文化示範村(社區)98個,“全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個,“浙江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6個。下城區東新街道“農民工文化家園”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全國農民工文化建設示範項目”。
5、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杭州圖書館完成市級和85%以上的縣級數字圖書館虛擬網建設,並與國家數字圖書館聯通,開展地方特色資源庫建設工作,推動本土文化資源的數字化轉換,公共圖書館“一證通”工程深入推進,基層服務點延伸至農家書屋。杭州文化館被列為全國數字文化館的試點單位。下城區“公共文化服務預告菜單”、拱墅區“文化智慧一點通”等數字化實現公共文化服務供需有效對接。
6、服務方式不斷創新。杭州圖書館“多終端全方位數字服務平台—文瀾在線”項目獲第四屆文化和旅遊部創新獎。杭州文化館群眾文化“集約化、一體化”運行機製獲文化和旅遊部“群星獎”,杭州文化館通過“校地共建”建有高校文化站21家,下沙高校文化站覆蓋率100%,參與學生近萬人次。《餘杭區鄉鎮綜合文化站服務與管理創新》獲全國第十六屆“群星獎”(項目類),桐廬縣圖書館鄉鎮分館建設、拱墅區公共文化服務“三聯”模式、江幹區文化團隊標準化等取得較好社會效應。全國省會城市第一部文化年鑒《杭州文化年鑒》(創刊卷)創編完成。
7、“1+X”標準體係基本構建。製定《加快推進杭州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的實施意見》和《杭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60條。各區、縣(市)形成餘杭區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公共服務規範、下城區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評估規範、拱墅區文化誌願服務管理規範、蕭山區鄉鎮(街道)公共文化服務評估規範、江幹區文化團隊服務管理規範等7項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走在了全國前列。
8、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格局逐步形成。市政府出台了一係列稅收、土地、人才等優惠政策,采用政府補貼、企業冠名、社區文化基金會建設等辦法興辦文化設施、開展文化活動。先後出台《關於鼓勵和扶持文化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繁榮發展的若幹政策意見(試行)》(2012)以及《杭州市文化類民辦非企業單位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2012)等,扶持非營利性文化組織發展。在全國較早推出《杭州市政府采購公益文化產品和服務試行辦法》,對公益文化產品實行政府采購,確保財政資金精準投入。
9、公共文化服務隊伍不斷壯大。實施《青年文藝家發現計劃》,建立文化人才信息庫,收錄專業人才1000名。選送80餘名文化人才深造和館際交流。對文化係統開展分類比、分層次培訓。共聘用2316名專職宣傳文化員,實現了全市行政村“一村一名宣傳文化員”。出台了杭州市《關於加強縣級和城鄉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落實相關經費。積極開展文化誌願服務活動,全市文化誌願者已超過30萬。
10、公共文化服務政策製度不斷完善。“十二五”期間,出台《中共杭州市委深入推進文化名城文化強市建設的若幹意見》、《杭州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一名城四強市”建設的意見》、《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政策意見》、《公共文化設施布局專項規劃》、《杭州市基本公共服務體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係列政策。設立每年1000萬元的農村文化建設專項經費。
(二)麵臨形勢
1、文化發展麵臨的機遇
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文化強國建設持續推進,法製保障文化發展的作用進一步加強,深化改革全麵推進。文化對社會風尚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發展有文化內涵、曆史記憶和地域特色的美麗城鎮成為重要選擇。文化與其它行業的融合趨勢明顯,“互聯網+”和高新科技的發展為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內容和供給方式帶來深刻變革。“十三五”時期是杭州建設全麵小康社會、共建共享“生活品質之城”的關鍵時期,經濟發展新常態在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同時,也將對文化發展產生顯著影響。當前杭州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6萬美元,群眾的文化精神需求不斷增長;同時,我市迎來承辦2016年G20峰會和籌備2022年亞運會、建設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重大曆史機遇,城市國際化進入加快推進階段,這都將為我市文化發展賦予新的內涵、拓展新的空間,也將給杭州公共文化發展提供新動力。
2、文化發展麵臨的挑戰
我市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水平仍然存在區域不均衡現象,在全省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評估指標排名中,我市綜合實力排名前列,但仍有個別區、縣(市)未建有公共圖書館或基礎文化設施滯後。公共文化的財政支出,與全市經濟總量和財政規模相比仍顯不足,部分區、縣(市)業務經費和文化設施建設經費投入不足,基層公共文化機構運轉經費缺乏製度性保障。公共文化設施運營、文化項目運作、公益性文化服務社會化程度不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效能有待進一步提升。因此,要準確把握“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律和特征,以法治思維、改革方法和創新手段,補齊短板,加快發展,努力打造杭州公共文化發展的升級版,為全國提供更多杭州素材、杭州經驗。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四個全麵”戰略布局為統領,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全麵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為契機,牢牢把握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和建設世界名城這一主線,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堅持傳承創新,努力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更進一步、更快一步”,為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名城提供強大的價值引領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正確方向,以人為本。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貫穿到各領域各環節。以人民為中心,增進文化福祉,促進人的全麵發展。
2、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確立政府的主體定位,強化公共財政支撐。著力提高人民群眾文化參與度,激發各類社會主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
3、堅持城鄉一體,統籌協調。主動適應新型城鎮化和人口流動趨勢,促進優質文化資源向農村、新城和弱勢群體傾斜,努力實現機會均等,進一步縮小城鄉間、區域間、群體間服務差距。
4、堅持改革創新,融合發展。全麵深化改革,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服務供給模式和資金保障方式,促進公共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互聯互通,推動公共文化與其他領域融合發展。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建成城鄉一體、服務優質、便捷高效、全民惠及的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率先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著力打造成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的先行區和示範區,全省文化中心的示範作用進一步顯現。
——突出服務中心工作。堅持協調發展理念,服務好G20峰會以及2022年亞運會前期工作,注重圍繞中心更緊密,服務大局更有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有效。
——健全文化設施網絡。加快重大文化項目建設進度,補齊設施短板,構建固定文化設施、流動文化設施、數字文化設施為一體的服務網絡,著力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
——推進標準化均等化。全麵落實杭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完善“1+X”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係,為農民工等特殊群體提供更精準服務,推動市域內公共文化服務均衡協調發展。
——開展智慧文化建設。加快公共文化機構數字化建設,提升遠程服務能力,加強數字產品和服務的開發,開展數字資源進校園服務,實現基層文化設施內免費提供Wi-Fi。
——推動社會化發展。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社會化參與。支持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提供公共文化設施、產品和服務,推動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運營。
——提升文化服務效能。進一步推動簡政放權,完善協調機製,推動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建設,健全供需對接機製。
——改善文化發展環境。講好杭州好故事,助力國際名城建設,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城市文化國際影響力持續擴大。
“十三五”時期杭州公共文化主要發展指標
(2016-2020)
三、主要任務
(一)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
1、推動市、縣兩級重點項目實施。以《杭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2016—2020年)》為指引,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做到建設規範、管理科學、運營高效。加快推進杭州市廣電監測中心、杭州市群眾文化中心、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積極推動杭州美術館項目、杭州藝術學校等項目前期工作。各區、縣(市)建有獨立建製、部頒一級的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市、各區、縣(市)建有符合標準的博物館、非遺展示場所(館)。推動上城區圖書館、江幹區海塘遺址博物館,富陽、臨安等特色博物館等建成開放。完成餘杭、下沙等區(經濟開發區)等區級文化藝術中心建設。
2、夯實基層綜合性文化中心建設。鄉鎮(街道)按照服務人口數建有單獨設置、符合標準的綜合文化站。中心鎮文化站建設達到特級文化站標準,一級鄉鎮文化站達到90%以上。在省級特色小鎮建設中重視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村級文化活動室實現100%全覆蓋,設有可供群眾集體參與的多媒體視聽室。社區(行政村)綜合文化中心(文化禮堂)配齊必要的計算機、播放機、投影儀、音響燈光等設備。
3、加強文化廣場(公園)建設。按照人口規模和服務半徑,建設選址適中、與地域條件相協調的文化廣場(公園)。一個街道至少設置一處文化廣場(公園),占地麵積不小於1000平方米,用地落實困難的地區可采取分設的形式,但每處不宜小於300平方米。文化廣場(公園)應建設閱報欄、電子閱報屏和公益廣告牌,並加強日常維護,及時更新內容。配備體育健身設施和燈光音響設備等,有條件的應搭建戲台舞台,到2020年,在文化公園(文體廣場)內建成戲台舞台比例達到20%。
專欄1 公共文化設施優化項目 |
■市級公共文化設施:實現市有五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非遺館和美術館)。
■縣級公共文化設施:縣有四館(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非遺館(非遺展示場所))。 新建縣級圖書館、文化館應達到國家一級館標準。
■鎮級公共文化設施:服務人口在5萬人(含)以上的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築麵積不低於2000平方米,其設備配置、活動開展、人員配備、綜合管理等達到《鄉鎮(街道)文化站建設標準》;服務人口3—5萬的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築麵積不低於1500平方米;服務人口3萬人以下的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築麵積不低於800平方米。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的室外活動場地不低於800平方米。鄉鎮(街道)文化站的建築麵積可累計單體站、分站及其他延伸服務網點的麵積。
■村級綜合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村裏建設的農村文化禮堂,麵積不少於200平方米,其中講堂不少於50平方米,具備演出、展覽、科普、廣播、閱讀、影視、信息共享、體育健身等功能;尚未建設文化禮堂的村,結合基層服務綜合設施建設,整合閑置中小學校等資源,建設建築麵積不少於100平方米、室外活動場地不少於300平方米、因地製宜配置器材的文化活動中心。社區建有麵積不低於200平方米的文體活動中心。新建社區文化活動室一般設置規模為300平方米,可結合社區中心、社區體育設施綜合設置。
■其他設施:基層廣電設施建設達到省頒標準;推動全市公共文化設施落實無障礙設施;合理利用公園、綠地、廣場等公共場所的全民健身器材設置。 |
(二)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
1、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根據常住人口變化趨勢,合理配置城鄉文化資源,深入推進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建設,實現一體化配送與運營,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裏”。建立城市與農村文化建設幫扶機製,重點加大對城市新區,加快新城、新建大型社區等人口密集地區的文化設施建設,在城西和大江東區域建設中增加大型文化設施建設。廣泛開展流動文化服務,配置必要的流動文化設備。積極開展文化進社區、進農村、進校園和區域文化聯動等活動。
2、保障特殊群體基本文化權益。麵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農民工、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生活困難群眾等積極開展公益性培訓服務、演出展覽和科技普及活動。以公共文化機構、社區和用工企業為實施主體,將農民工文化建設納入常住地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加大對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專項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的供給。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提供無障礙設施,公共圖書館配備盲文書籍並為盲人閱讀提供服務。加大對殘疾人文化藝術指導培訓工作的支持力度,組建藝術團體,開展文化活動,力爭殘疾人社區活動參與率達到70%以上。
3、通過標準化促進均等化。製定出台市級高校文化站管理和服務規範,力爭到2020年實現每個區、縣(市)都能出台1項單項標準。完善現有各區、縣(市)出台的單項文化標準,將具有推廣性、示範性的縣級標準上升為市級和省級標準,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1+X”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體係,確保標準化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三)推動文化服務效能提升
1、規範服務內容。以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為導向,確定讀書看報、看電影、看戲等基本服務項目,推動實現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需求相對接。積極開展公共場所閱報欄、應急廣播體係建設。深入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錯時開放,並在服務方式上有新突破。
專欄2 文化服務標準化項目 |
1.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每周開放時間不少於60小時;鄉鎮公共電子閱覽室開放時間不少於30小時;農家書屋每周開放時間不少於40小時。 |
2.縣級公共圖書館人均藏書1.2冊以上,或總藏量不少於65萬冊;人均年新增藏書量不少於0.08冊。農家書屋圖書不少於1200種、1500冊,報刊不少於10種,年新增圖書不少於60種。 |
3.市、縣(市、區)公共圖書館每年組織送書下鄉1.3萬冊次;縣級公共圖書館對鄉鎮圖書分館每年流通不少於4次。市、縣(市、區)、鄉鎮(街道)人民政府每年指導舉辦1次全民閱讀活動。 |
4.在城鎮主要街道、公共場所、居民小區等人流密集地點設置閱報欄或電子顯示屏,提供時政、三農、科普、文化、生活等方麵的信息服務。 |
5.鄉鎮有線廣播聯網率達到100%,有線對農廣播覆蓋率達到100%;農村有線廣播村村響每天播出次數不少於2次,每次不少於30分鍾。 |
6.為全民提供突發事件應急廣播服務。 |
7.通過直播衛星,免費提供17套廣播節目,通過無線模擬,免費提供不低於6套廣播節目,通過數字音頻,免費提供不低於15套廣播節目。 |
8.有線電視聯網率達100%,農村有線數字電視實際入戶率達90%以上;電視自辦對農欄目每周達3檔(含)以上,平均每檔不少於10分鍾。 |
9.通過直播衛星提供25套電視節目,通過地麵數字電視提供不低於15套電視節目,未完成無線數字化轉換的地區,提供不少於5套電視節目。在城市和有線電視通達的農村地區,為城鄉低保戶免費提供基本有線(數字)電視節目。 |
10.為農村群眾提供數字電影放映服務,合理調整放映結構,其中每年國產新片(院線上映不超過兩年)比例不少於1/3。城鎮社區、外來務工人員聚集地納入農村電影服務。 |
11.為中小學生每學期提供2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 |
12.根據群眾需要,通過政府采購等方式,平均每年為每個鄉鎮(街道)送地方戲曲等文藝演出6場以上。 |
13.國有劇院每年舉辦公益性演出不少於15場。 |
14.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公共博物館(非文物建築及遺址類)、公共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基本服務項目健全。 |
15.每個區、縣(市)每年組織開展群眾文體活動不少於15次;每個鄉鎮(街道)每年舉辦文化節、讀書節、運動會等文體活動不少於12次;每個村(社區)每年組織群眾性文體活動不少於4次。 |
16.公共博物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公共美術館每年分別舉辦免費展覽不少於6次。 |
17.市、區縣(市)每年組織跨區域文化走親不少於6次。 |
18.鄉鎮(街道)之間每年組織跨區域聯動不少於4次;村(社區)之間不少於2次。 |
19.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每年舉辦公益培訓或講座不少於16次;鄉鎮(街道)綜合站每月開展的文化、體育、科技、教育、衛生等各類公益培訓或講座(含視頻)不少於1次,全年不少於12次;村(社區)的文化活動室或文化禮堂全年不少於6次。 |
20.公共博物館、公共美術館每年舉辦公益培訓或講座不少於8次。 |
2、統籌整合基層文化資源。推廣拱墅區“三聯模式”,按照屬地原則,盤活存量,實現區域內公共文化設施、活動、人才、信息共享。加強館際合作,建立圖書館聯盟、文化館聯盟、博物館聯盟等。推進城區網格化、全天候公共閱讀服務,到2020年,市圖書館新建2座主題圖書館,建成10座24小時微型圖書館,新增2座24小時微型智能圖書館。推廣高校文化站,實現在杭高校文化站全覆蓋。以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整合基層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設施,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專欄3 社會設施免費開放服務項目 |
1.中小學校體育場地錯時、免費向社會開放,其中工作日每天早、晚相加不少於3小時,雙休日、節假日每天不少於6小時。 |
2.公共體育場館公益開放時間每天累計不少於6小時。 |
3.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科技館等文體設施向公眾免費開放,每周不少於40小時。 |
4.公園、綠地等公共場所全民健身器材免費使用。 |
5.未成年人、老年人、現役軍人、殘疾人和低收入人群參觀文物建築及遺址類博物館實施門票全免。 |
6.文物建築及遺址類博物館在文化遺產日、國際博物館日等特殊節日向社會免費開放。 |
7.統籌整合各類文化資源,提前1個月公布麵向基層的基本文化服務項目“大菜單”;新增文化服務項目或由於裝修等原因暫停文化設施服務,須提前7天向社會預告。 |
3、推動示範項目引領。完成西湖區、江幹區、下城區等第三批省級公共文化服務示範項目創建,力爭全國文化先進區、縣(市),第四批省級公共文化服務示範項目創建有新突破。通過示範創建,以點帶麵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整體水平。
(四)實施城鄉智慧文化工程
1、搭建智慧化服務平台。通過手機終端“智慧文化一點通”、杭州圖書館“文瀾在線”、杭州群眾文化網站等實現文化信息預報、電子文化地圖發布、群眾文化需求點單等功能。推進智慧圖書館建設,擴大“悅讀服務”、“悅借服務”覆蓋,進一步實施包括家庭數字圖書館、數字閱讀平台等項目的數字資源推廣計劃,推動少兒數字資源向全市中小學覆蓋,加快建設“市民文化書屋體驗點”。推動24小時圖書館建設智慧化。加強群眾文化資源數據庫建設,打造區域共建、服務多元、開放互動的文化館互聯網服務平台,建成智慧文化館。為市,區、縣(市)中小學學生提供數字資源進校園服務。
2、提高無線網絡覆蓋水平。到2020年,區、縣(市)文化機構和文化設施全部免費提供WI-FI;鄉鎮(街道)公共文化設施內免費提供WI-FI;社區(行政村)圖書室(農家書屋)、農村文化禮堂免費提供WI-FI;公共電子閱覽室提供免費上網服務。
3、加快數字資源建設。建立公共文化資源數據采集、整合和評估機製,實現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加快建設形成比較完備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體係和文化機構智能服務係統,加快對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文化機構館藏資源的數字化加工。加快智慧文化社區建設,將數字文化資源傳輸到村(社區)文化中心(室),實現“一站式”服務。應用現代信息管理技術,建立市級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平台,完善基層公共文化設施運營統計數據報送機製。
(五)完善廣電低保服務體係
1、確保農村廣播電視“長期通”、“優質通”。進一步統籌有線、無線和衛星等各種覆蓋手段,力爭到“十三五”期間實現高質量的廣播電視“戶戶通”。推進應急廣播工程建設和鄉鎮廣播電視站建設,出台長效管理機製和政策,落實人員、場所、維護所需資金,完善鄉鎮廣播電視站的宣傳、廣播和管理職能。
2、推進廣播電視低保工程。根據民政部門確認的低保戶群眾,98%以上能享受到免費收看有線電視的政策,努力做到“應保盡保”。繼續落實保障資金,完成廣電低保工程市級財政專項補助資金的審核撥付及區縣市財政補助資金的督促撥付。通過媒體和政府網站,做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的公示。
3、繼續實施電影“2131”工程。加快推進“電影進社區”、“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的進程,確保每年300場“電影進社區”播放,並向流動人口集聚區和新建住宅小區覆蓋。努力提高農村電影公益放映水平,創新電影放映方式,指導各區、縣(市)農村電影管理部門從“辦農村電影放映”向“管農村電影放映”轉變,通過服務外包、社會資本競價方式,形成政府和相關企業及社會力量共同承擔農村公益性放映任務。
4、促進全民閱讀活動。市,區、縣(市),鄉鎮(街道)每年舉辦1次全民閱讀活動。在全市範圍開展覆蓋廣泛、內容豐富的西湖讀書節活動,在載體設計、活動形式中實現突破;凝聚閱讀民間力量,支持讀書會、書吧、讀書沙龍等閱讀誌願組織開展公益性的閱讀推廣和文化活動,組織民間閱讀聯盟,將“推進全民閱讀”轉變為“全民推進閱讀”,建設書香杭州。推動全民閱讀地方性立法。
(六)創新管理體製運行機製
1、推進社會購買服務。廣泛吸收社會資本參與。通過政府購買、社會資助、項目運營等形式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專業化發展,提升服務效能。將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完善購買服務目錄,健全公共文化活動服務外包政策。到2020年,在全市形成一批競爭有序、運行規範的社會主體,逐步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供給體係,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事業的氛圍更加濃厚。
2、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鼓勵麵向基層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通過直接投資、讚助活動、捐助設備、資助項目、提供產品和服務,以及公益創投、眾籌等方式參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管理,鼓勵民間展示館等公共空間建設。開展社會化運營試點,吸引社會組織和企業參與鄉鎮(街道)文化站、社區文化室、文化禮堂的運營和管理。通過減免稅費、表彰冠名、項目幫扶等政策引導社會參與。加強捐贈文化資產的登記、管理和使用工作。
3、推進法人治理結構。按照關於深化文化體製改革和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要求,理順政府和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之間的關係,探索管辦分離的有效形式。進一步落實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法人自主權,強化公共服務功能,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推動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等組建理事會,吸納有關方麵代表、專業人士、各界群眾參與管理,健全決策、執行和監督機製。探索建立鄉鎮(街道)文化站、文化禮堂等理事會製度。
4、創新基層管理機製。發揮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作用,推動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參與式管理。建立文化預報製度,建設統一的市級公共文化服務信息發布平台,定期發布文化活動訊息和數字杭州文化地圖。健全民意表達和監督機製,引導城市社區居民和村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項目規劃、建設、管理和監督。調動駐村(社區)單位、企業和社會組織等多方麵力量,共同參與基層文化的管理和服務,形成多元聯動格局。紮實推進社區文化誌願服務。推進將公共文化服務納入基層社區服務網格進行管理,培育城鄉社區互助文化,營造社區和諧環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推動各級黨委、政府把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不斷完善相關配套政策,製定行動計劃和實施方案,統籌規劃,協調推進,務求實效。市、縣兩級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協調機構應及時協調、跟蹤和督查工作落實情況。做好宣傳輿論引導工作,努力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二)加強財政保障
合理劃分各級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支出責任,依據當地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將公共文化服務保障資金納入公共財政經常性支出預算,進一步拓展資金來源渠道,加大政府性基金與一般公共預算統籌力度。製定出台《杭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資金管理辦法》。通過政府購買、項目補助、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等政策措施,支持文化企業和各類社會文化機構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對社會組織、機構和個人用於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捐贈支出,按規定落實好稅前扣除政策。
(三)加強隊伍建設
按照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配齊配強編製人員和購買相應公益性崗位。製定出台《杭州市進一步完善基層文化事業單位文化專業人才公開招聘工作的指導意見》,積極探索文化類特殊專業技術人才公開招聘新途徑,科學設置職位資格條件和測評方式。建立文化人才發現、培養、使用、培訓、評價製度。加強各級文化專兼職人員的培訓,建立先培訓後上崗製度。依托高校和研究機構,加強對杭州文藝發展戰略、創作評論、人才培養、宣傳推廣等方麵的研究,形成一支穩定的文藝評論隊伍。通過與高校聯建杭州市公共文化研究和培訓中心,集聚一批理論聯係實踐的學者,建設新型智庫。規範文化誌願服務,建立市級文化榮譽製度。
(四)開展考核評估
構建科學考評製度,完善評價指標體係,加強對市級重大文化項目資金使用、實施效果、服務效能等方麵的監督和評估,全麵開展績效評價。完善文化產品、文化服務的質量監測體係,探索建立第三方評價機製。加強考評結果的應用,推動文化行政部門、公共文化機構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推動單位考評結果與個人績效掛鉤,考評結果作為確定預算、收入分配與負責人獎懲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