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務公開 > 信息公開目錄 > 規劃計劃 > 規劃信息
索引號 00248984X/2021-31064 文件編號 發布機構 杭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成文日期 2021-12-28 主題分類 衛生 組配分類 專項規劃
有效性 公開形式 主動公開 公開範圍 麵向全社會

杭州市醫療衛生服務體係暨醫療機構設置“十四五”規劃(杭州市區域衛生“十四五”規劃)

來源:杭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發布日期:2021-12-28 10:15 瀏覽次數:

為統籌市域衛生服務體係建設,促進全市衛生健康資源配置均等化,提升衛生健康服務的整體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高品質健康服務和醫療保障需求,夯實共同富裕的健康基礎,按照黨的新時期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和“健康中國”建設總體部署,根據國家《“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係建設方案》《浙江省醫療衛生服務體係暨醫療機構設置“十四五”規劃》,結合我市實際,製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現狀基礎

“十三五”期間,我市堅持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市域衛生服務體係建設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持續提升,人群主要健康指標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

1.醫療服務體係基本完備,市域資源規模優勢明顯。

全市公衛、醫療、婦幼、急救、老齡等全生命周期服務體係逐步健全完善,省級、市級醫院的輻射範圍快速擴大。截至2020年底,杭州全市共擁有各類醫院353個(含省級醫院13家,市級15家),床位90057張(含省直屬25587張,市直屬10751張)。最新一輪國家“城市體檢”成果顯示,我市基層衛生機構服務已經實現全覆蓋。各類醫療機構中三甲醫院在全市開放了45個院區,三乙醫院開放了20個院區。

2.醫療機構總體水平較高,市級醫院建設成效顯著。

省、市公立醫院醫療技術水平得到了人民群眾的高度認可,在國內具有較高的學科聲譽。最新公布的2019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國考”,全國2413家參加醫院中,市本級有多家醫院在全省全國名列前茅。市一醫院排名第63位,居於全國三級公立醫院前6%,連續兩年躋身“國考”A+行列;市紅十字會醫院位列中西醫結合醫院全國第3位,全省第一,最優等級A+;市七醫院位列精神專科醫院全國第4位,全省第一,最優等級A級(最高等級);市中醫院位列中醫院全國第12位,全省第一,最優等級A+級。

3.“雙下沉、兩提升”成效明顯,區、縣(市)衛健服務質量提升。

全市借助市屬醫院高峰學科、重點學科優勢,結合各區、縣(市)疾病特點和就醫需求,開展多種形式的托管合作辦醫,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精準下沉,10家市屬醫院托管25家縣級醫院,其中全麵托管13家,重點托管4家,專科托管8家,托管科室130餘個。統計顯示,每月下派各專業專家1000餘人次(高級職稱占比85%以上),縣域就診率達90%以上。

(二)麵臨形勢和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光榮使命,杭州作為省會城市,堅持“數智杭州•宜居天堂”的發展導向,爭當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城市範例,我市醫療衛生服務體係正處於化解大城市病風險,助推公共服務普惠均等,促進行政區與功能區深度融合的曆史窗口期,麵臨著“十三五”期間建設慣性和“十四五”新階段、新特征的雙重挑戰。

1.人口及環境變化造成公共衛生體係持續承壓。

“七人普”我市常住人口1193.6萬人,較“六人普”增加37.19%,流動人口增加,人口老齡化加劇,傳染病與慢性病兩者並存、雙重疊加,使得疾控工作任務多、變化快、難度高、風險大,全市公共衛生體係處於持續承壓狀態。

2.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影響醫療資源布局平衡。

省級醫院82.5%集中在我市,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核心城區,是我市人民享受優質服務的主要提供者。省級“十四五”規劃明確在杭省級衛生重大項目51項,多數為新建、擴建項目,其中2家由區級資金建設的超大型醫院單院區規模均已超過70萬平方米。地方政府巨資投入並無償移交的建設模式,對有擴張意願的三甲醫院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而經濟相對較弱的兩縣一市受財政承受能力的限製,較難招引三甲醫院布局。

3.大型醫院發展與預防為主的衛生方針關聯不夠。

我市行政區劃調整後,十區三縣(市)融合度日益提高,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生態型的大都市空間結構正在形成,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85%,城市大型醫院將逐步主導區域醫療服務供給。受社會評價體係、原有醫保計費模式和醫院維持性經費來源的影響,大型醫院更趨向於擴大收治規模,提升三、四類手術占比和床位周轉率。“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尚未對大型醫院發展產生激勵和約束作用。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黨的全麵領導,堅持新時期衛生健康工作方針,按照“四個杭州”“四個一流”的要求,秉持“大健康、大融合、公益性、保基本、促特色、守底線”工作理念,加快構建全域統籌、共建共享、優質高效的杭州市醫療衛生服務體係,奮力展現“重要窗口”的“頭雁風采”,樹立首位意識,在爭當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城市範例中貢獻衛健力量。

(二)基本原則

——堅持人民至上、健康為先。切實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以公平可及為重點,降低全社會健康總成本,切實把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及其他主體充分調動起來,真正把健康“守門人”製度建立起來。

——堅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推動健康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鼓勵“治未病”創新,加大早期幹預力度,最大程度減少人群患病,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醫防融合、平急一體。實施傳染性疾病哨點基層全覆蓋,加強省、市、縣各級醫院、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日常協同,建立平急一體公共衛生指揮體係。

——堅持係統智治、共建共享。轉變發展理念,推進數字化改革,強化省、市、縣醫療服務協同,嚴守功能定位,堅持質量為先,加強網格化布局,提高優質資源利用率,建立起覆蓋全市的協調型醫療健康服務網絡。

(三)總體目標

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確、協調高效、中西並重、醫防融合、富有韌性的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係,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水平與特大型城市需求相適應,優質醫療資源供給充分惠及全市,城市醫聯體網格化初步建成,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與保障能力全國領先,多層次中醫醫療體係全麵覆蓋,實現病有良醫、老有康養、幼有優育,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繼續保持全國領先。

附表 醫療衛生服務體係資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標及目標


序號

指標名稱

單位

現狀值(2020)

目標值(2025)

指標性質

醫療資源配置

1

每千常住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

——

8.5

指導性

2

其中:公立醫療衛生機構

——

6.7

指導性

3

        內:縣域醫療衛生機構

——

3.7

指導性

4

社會辦醫院

——

1.8

指導性

5

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

——

4.78

指導性

6

每千常住人口注冊護士數

——

5.5

指導性

7

醫護比

-

1:1.14

1:1.16

指導性

8

床-人(衛生技術人員)比

-

1:1.49

1:1.5

指導性

醫療服務

9

每萬人全科醫生數

5.01

5

指導性

10

三甲/三乙綜合醫院平均住院日

6.41/

8.18

6.5 以下/

7.5 以下

指導性

11

三甲綜合醫院三四類手術占比

%

42.36

46以上

指導性

公共衛生

12

疾控機構標準化率

%

50

100

指導性

13

每千常住人口精神床位數

——

0.5

指導性

14

傳染性疾病基層哨點覆蓋率

%

99

100

指導性

老年服務

15

每千名老人擁有醫療衛生機構老年康複護理床位

——

5.5

指導性

幼托服務

16

每千人擁有嬰幼兒照護設施托位

2

4.6

指導性

中醫藥服務

17

國家級中醫(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國家中醫特色醫院、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個數

1

3個以上

指導性

18

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基層醫療機構占比

%

97

98以上

指導性

19

縣級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及以上水平比例

%

82

100

指導性

注:指標按常住人口計算。

三、機構設置與功能定位

醫療衛生服務體係由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等組成,秉持公益性本色,政府舉辦非營利性醫療衛生機構,在基本醫療衛生事業中發揮主導作用,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可及。

(一)專業公共衛生機構

1.疾病預防控製體係

機構設置:市、區、縣(市)政府分別設置1家標準化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科學配置專業人員,提升檢驗檢測、流行病學調查和應急處置能力。

功能定位:強化上級疾控機構對下級疾控機構的業務指導和工作協同,建立市、縣(市、區)職責明確、能級分明、運轉順暢、上下聯動、保障有力的疾病預防控製管理體製機製。加強疾控中心對醫療單位公共衛生服務的指導、培訓和考核,建立信息共享與互聯互通等協作機製。完善以疾控機構為主體,醫療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優勢互補、“三位一體”的疾病預防控製網絡。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和規劃預留的醫療衛生用地,市區不再規劃新增長期傳染病醫院(院區)用地。

2.婦幼保健體係

機構設置:市、區、縣(市)政府分別設置1家標準化婦幼保健機構。全麵加強市、縣(市、區)兩級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建設,強化危重孕產婦救治保障。完善兒童急救體係。

功能定位:健全以婦幼保健機構為核心、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以大中型醫院為支撐的婦幼健康服務網絡,提升婦幼健康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保障婦女兒童享有高質量的醫療保健服務。各級婦幼保健機構以孕產保健、婦女保健、兒童保健和生殖保健為中心,以必要的臨床診療技術為支撐,加強保健與臨床融合,提供婦幼健康服務,並負責轄區婦幼健康工作業務管理。杭州市婦幼保健院是全市婦幼保健業務指導中心,承擔市域婦幼健康工作業務管理任務。縣級婦幼保健機構承擔縣域內婦幼健康業務管理、人群服務和基層指導,融入縣域醫共體建設。

3.院前急救體係

機構設置:在市急救中心建設“全市一張網”的統一框架下,外圍六區三縣(市)分別設置急救分中心,城區按急救平均反應時間不超過11分鍾的標準,合理加密急救站點。

功能定位:承擔全市各種傷病員(含戰時和重大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等傷病員)的院前醫療救治、各級重要會議及社會活動現場醫療保障、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重大意外事件的緊急立體救援工作,開展急救知識技能普及宣傳培訓、院前急救醫療科研。

4.采供血體係

機構設置:按行業需求,區、縣(市)設置儲血點,依規建設無償獻血網點,推動蕭山區采供血點獨立執業許可設置和建德市中心血庫的規範化改建。

功能定位:省血液中心承擔杭州市采供血業務,蕭山區采供血點和建德市中心血庫做好執業範圍內的無償獻血者招募、血液采集與製備、臨床用血供應、醫療用血業務指導及血液儲存的質量控製。各采供血機構加強對其所設儲血點的質量監督,保證血液儲存質量,按照臨床需要進行血液儲存和調換。

5.職業病防治體係

機構設置:依托市職業病防治院及區、縣(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建設布局合理、定位準確、功能清晰並向鄉鎮延伸的全市職業病防治技術支撐體係。

功能定位:圍繞全市職業健康中心工作、重點任務,按照國家職業病防治技術支撐體係建設指導意見要求,加強杭州市職業病防治院和區、縣(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等技術支撐機構的基礎設施、技術裝備、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全麵提升全市職業病危害監測評估、工程防護、診斷救治等技術支撐能力。

(二)醫院

醫院分為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公立醫院分為政府辦公立醫院和其他公立醫院。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全麵執行和落實同級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製。以政府資金、捐贈資產舉辦或者參與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不得設立為營利性醫院。

1.省辦醫院

機構設置:根據省級規劃設置,合理控製單體規模,核心城區原則上不再新增占地,將集中於核心區的醫療資源向外圍區、縣(市)疏解。

功能定位:逐漸轉向專注疑難危重疾病救治,全麵參與屬地公共衛生防控體係建設。與城市醫療集團形成高層次合作關係,支持構建分級診療製度,重點暢通患者向下轉診渠道,鼓勵出具治療方案,在屬地醫聯體實施治療。

2.市、區辦醫院

機構設置:落實國家城市醫聯體建設管理要求,通過醫聯體網格服務覆蓋全部市區。科學確定建設標準,支持位於核心區的綜合三甲醫院向外圍區、縣(市)擴容,助力新區融杭。鼓勵高水平專科醫院開辦分院(院區),合理擴大規模。外圍的六區均應設置至少1所三甲規模綜合醫院。推動市域優質中醫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建設特色鮮明的中醫醫院。重點支持市、區級康複醫院建設,推動部分一級、二級醫院轉型為康複醫院。保留現有區級中醫醫院、精神專科、傳染病和老年病醫院。

功能定位:城市醫療集團加強與省級醫院合作,整合區域資源作為區域醫療服務的主體,承擔大部分醫療健康服務。醫聯體牽頭醫院承擔網格內重症臨床診治及醫學教學、科研功能,逐步減少常見病、多發病、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主動將急性病恢複期患者、術後恢複期患者及危重症穩定期患者及時轉診至下級醫療衛生機構繼續治療和康複,專科醫院通過高峰學科建設,重點提升腫瘤、心腦血管、創傷、精神、婦產、兒童、老年等專科服務能力。

3.縣(市)辦醫院

機構設置:縣(市)政府重點建設至少1所達到三甲規模和水平的高水平綜合醫院以及1所二甲以上中醫醫院,鼓勵整合現有資源成立區域總醫院,提升縣域醫共體集約化水平,支持縣(市)辦高水平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作為醫共體牽頭醫院。縣(市)至少有1所縣級公立醫院設置康複醫學科。

功能定位:承接上級醫院下沉資源,承擔縣域常見病多發病臨床診治、急診急救和危重症轉診功能,負責基層衛生人才培養任務、適宜技術的推廣應用和相應公共衛生服務、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等工作。

4.其他公立醫院

支持部隊、公安、民政、殘聯、退伍軍人等部門舉辦為特定人群服務為主的醫院,支持國有企業和集體企事業單位舉辦非營利性醫院。各級其他公立醫院的資源納入同級衛生規劃統籌管理。

5.民營醫院

機構設置:鼓勵在醫療資源薄弱區域或兒科、康複、護理、精神衛生等短缺專科領域舉辦醫療機構,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舉辦規模化、連鎖化的康複醫療中心,增加提供康複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數量。政府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不得與社會資本合作舉辦營利性醫院。

功能定位: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差異化服務和老年護理等緊缺服務,也可以參與醫聯體建設。加快推進社會辦醫成規模、上水平發展,鼓勵醫療聲譽高、社會效益好的民營醫院做高做強。

(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指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村衛生室、醫務室、門診部和診所等。

機構設置:按照《浙江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標準和管理規範》(浙衛發〔2017〕104 號)建好配強政府(集體)舉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政府在每個鄉鎮辦好一所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在每個街道範圍或3-10萬居民設置一所獨立法人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轄區服務人口每3000-5000人設置社區衛生服務站,納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體化管理。在基層衛生力量不足的區域規劃建設新居住區時,至少先配套建設1家政府舉辦的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常住人口超過1000人的行政村(非衛生院所在地),原則上應由政府或集體舉辦標準化村衛生室(服務站),偏遠地區要建立完善多種形式服務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圈。

功能定位:主要承擔預防、保健、健康教育、疾病管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以及部分疾病的康複、護理、安寧療護服務,接收醫院轉診患者,向醫院轉診超出自身服務能力的患者。承擔基層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和居家康複指導、居民心理健康指導等任務。支持中心鎮衛生院具備二級乙等以上綜合醫院服務水平,支持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展為社區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0%建立中醫館。

(四)其他醫療衛生機構

1.精神衛生機構

機構設置:市七醫院作為市本級精神衛生中心,牽頭建立覆蓋全市城鄉的市域一體精神衛生醫聯體。外圍六區三縣(市)除錢塘區外,至少有1所縣級公立醫院設置有病房的精神科。依托社區服務機構,完善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複服務。在符合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設立精神(心理)科門診。

功能定位:精神專科醫院和有精神專科特長的綜合醫院是精神疾病患者急性住院治療的主要機構,承擔精神疾病的預防、醫療、康複和心理行為問題幹預、心理健康促進等任務。各級精神衛生中心作為區域內精神衛生防治和心理健康服務技術管理機構,承擔各類精神疾病和心理行為問題的預防、醫療、康複、健康教育、信息收集等培訓與指導工作。市本級精神衛生中心加強服務能力建設,為全省提供精神衛生支持,並輻射周邊省份。依托各級精神衛生中心成立公共衛生應急心理救援中心,負責本級心理救援隊伍組建,承擔相關事件發生時具體心理救援工作的組織和實施。精神疾病社區康複機構主要承擔康複訓練期和收養期的精神疾病患者生活和職業技能康複訓練以及生活照料等任務。

2.其他醫療機構

合理設置獨立的區域醫學檢驗、病理診斷、醫學影像、血液透析、醫療消毒供應、健康體檢等機構,與各級各類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立協作關係,實現區域資源共享。鼓勵發展護理院(中心、站)、康複醫院(中心)、安寧療護中心等接續性服務機構,為以老年人為重點的疾病慢性期、恢複期患者等提供護理服務、康複醫療服務和安寧療護服務等。規範連鎖化、集團化經營的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等獨立設置醫療機構,引導總部在杭的大型機構形成集團優勢。

全部或部分利用公立醫療資源開辦的醫療機構,均應按照公立醫療機構資源納入區域衛生規劃統籌管理。

四、主要衛生資源配置

(一)床位資源

1.統籌區域床位資源規模

結合省級資源在各區的占比和分布特點,按照“核心區調控優化、外圍區縣(市)加快擴容”的原則,統籌區域內各類床位資源。“十四五”期間,按常住人口1250萬人規劃編製床位,兼顧流動人口分布情況和跨“十四五”大型項目建設周期,結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關於人口導入情況的設定,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依規擴容和層級均衡。

2.調整床位資源配置結構

根據國家建立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體係有關要求和醫療服務分級診療目標,梯次配置市域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支持主要麵向屬地化服務的高水平機構擴容,優先增加傳染病、腫瘤、兒科、精神科、老年病、中醫科室等床位配置,全麵加強康複、護理、安寧療護等緊缺床位供給。支持市、縣級機構優勢專科、高峰學科擴大床位規模,快速提高屬地化機構整體醫療水平。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中醫類醫院床位數達到1.2張,康複床位達到0.3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康複護理床位5.5張。康複醫院和綜合醫院康複科床位、老年護理病區的床位,護理院、療養院等醫療機構床位,可根據需要在規劃指標的基礎上適當增加。

3.優化床位使用效率

加強開放床位管理,提升床位精細化管理水平,二、三級公立醫院成立住院服務中心,對全院床位資源實行統一管理、統籌調配。區分市級、縣級,對三甲/三乙級綜合醫院平均住院日、三甲綜合醫院三/四級手術占比指標進行區別化管理,鼓勵區、縣(市)級醫院高質量發展。對績效先進、CMI值高的醫院,在配置床位時給予傾斜。鼓勵一級、二級醫院加強差異化服務,探索建立區域開放床位調配路徑,在醫聯體內部“移穀平峰”提高床位總體使用效率,盤活資源。

4.加強床位資源配置管理

落實省改革完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製度有關要求,將綜合監管結果與醫療機構床位審批掛鉤。鼓勵城市醫療集團依規整合資源,適應整院托管和組建醫聯體等不同運行模式,逐步建立增減聯動的編製床位管理模式。市、縣級公立醫院新建或擴建工程立項前,要先依規報批,建成後再核定編製床位,不得在規劃外擴張。

(二)人力資源

創新差異化、柔性化衛生人才引入路徑,為國內、國際高水平醫療專家來杭服務創造便利條件,將杭州的城市吸引力放大傳導到對各類衛生人才的吸引上。

——疾病預防控製機構人員配置:綜合考慮轄區流動人口構成和各級醫療機構人力資源管理層級等因素,以滿足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需求為標準,加強疾病預防控製機構人員力量配備。到2025年,全市疾病預防控製機構編製數基本到位,每千常住人口公共衛生人員數達到0.83以上,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業公共衛生醫生配備達2名/萬人以上。合理增加職業健康、流行病統計監測等專業技術人員比例。

——婦幼保健機構人員配置:婦幼保健機構衛生技術人員比例應當不低於總人數的80%,區縣級婦幼保健人員原則上按照每萬常住人口1-1.5名配置,市級根據工作任務合理配置。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原則上按照常住人口每2萬人配備專職婦保、兒保人員各1名。

——精神衛生機構人員配置:市、縣兩級按照6.6名/10萬人的標準配備精神科醫師數。社會心理健康服務工作者逐年增加至合理水平。每個街道/鄉鎮配備至少1名精神康複服務專幹,包括康複師、社會工作者等。

——醫療機構人力資源配置:區域醫療機構人員配置應滿足屬地醫防融合要求。引育結合,加快市域衛生人才增量提質。加強麵向重症患者、老年患者、孕產婦和新生兒患者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醫療護理人員配置。承擔臨床教學、帶教實習、支援基層、援外醫療、應急救援、醫學科研等任務的醫療衛生機構應適當增加人員配置。提高護理、康複專業人員占比。強化信息技術人員配備,各級醫療機構按照每百名職工總人數配備1-1.5名信息技術人員。

——縣域醫共體人員統籌配置:由牽頭醫院統一招聘、統一培訓、統一使用、統一調配和管理。動態核定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編製,按照省、市標準,逐步配備到位。擴大訂單式培養規模,推行縣招鄉管村用。建製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應配備至少 2 名公共衛生醫師。到2025年,每個政府(集體)辦村級醫療衛生機構至少擁有1名執業(助理)醫師。

——急救中心、采供血等其他專業機構人員配置:合理配置院前醫療急救專業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每輛救護車至少配置醫師1名,駕駛員1名,急救輔助人員2名。到2025年,院前急救醫生專職比例不低於60%。

——衛生監督機構人員配置:按照“權責一致、編隨責增、人事相宜、保障履職”的原則,綜合考慮轄區人口、工作量、服務範圍和經濟水平等因素,確定衛生健康綜合執法機構人員編製至少達到0.6人/萬人。加強農村地區衛生監督協管力量的配備,縣級衛生監督機構可在鄉鎮派駐衛生監督人員。

(三)設備資源

公立醫療機構配備大型醫用設備以政府投入為主。相關學科(專科)建設、人員隊伍和科研、臨床水平達到市內領先水平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配置高端乙類大型醫用設備。支持相關專科能力達到三級甲等相應水平的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首次配置高端乙類大型醫用設備,推進區域內共享共用,不斷提升大型醫用設備的利用效率和服務水平。

根據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的需要,對標國際先進水平,配置和更新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實驗室檢測設備、大型救治設備、衛生應急裝備和信息化設施設備,承擔重大疫情救治任務的定點醫院要重點加強ECMO、移動DR、呼吸機、監護儀等生命支持類、急救類設備配置。

完善急救中心(站)設施設備配備,結合交通半徑和常住人口合理配置急救車和負壓救護車,市急救中心和各急救分中心救護車按每3萬常住人口不低於 1輛的標準配置,其中至少40%為負壓救護車。

加強采供血車輛配備,原則上按供血量每3噸配置1輛送血車,合理配置流動采血車。

(四)實驗室資源

市域各類P3實驗室規劃總量不超過3個,市區不布局P4實驗室。市級建設1處P3實驗室,依托區、縣(市)疾病預防控製機構建設若幹高標準生物安全二級(P2)實驗室。三級綜合性醫院和傳染病醫院建立加強型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具有多種基因檢測技術平台,具備自行開展生化、免疫、臨床基因擴增檢驗等實驗室條件。縣級醫院應建有生物安全二級的實驗室。市、縣統籌配置必要的移動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結合臨床研究型醫院建設,探索推進非傳染性疾病研究型實驗室建設。

(五)學科(專科)資源

進一步調整和完善市、區級醫學重點學科(專科)體係,形成錯位發展、相互支撐的市、區兩級醫學重點學科(專科)梯隊。以臨床需求為核心,分層分級建設高峰學科、重點學科(重點培育學科)和區域共建學科,重點打造普通外科學、消化內科學、皮膚病學、腫瘤治療學、結核病學、肝病學、腎病學、轉化精神醫學、中醫婦科學、婦產科學10個醫學高峰學科,爭取成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或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五年內爭取國家級科研立項50項,省(部)級科技計劃項目立項150項以上;爭取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獎項20項,力爭獲得國家級科技獎項。力爭2-3個學科進入全國同類學科排行前十強,5-6個學科進入全國同類學科排行前五十強。打造在全省具備一定口碑的品牌學科10-15個,深受群眾歡迎的特色學科10-15個。強化學科融合,創新多學科聯合診療(MDT)模式,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六)臨床技術資源

支持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臨床重點專科(學科)建設,力爭建成一批國內領先、具有一定國際知名度的臨床中心和特色優勢學科,並以此為基礎,籌建1家現代化研究型醫院,作為創新資源聚集平台。整合市域醫療機構、高校、企業等參與建設杭州市臨床生物標本庫、杭州市生物信息資源庫和大儀器大設備平台,建立資源開放共享機製,通過本市衛生健康信息平台向臨床研究提供數據支持。

統籌規劃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配置,加強技術準入和綜合監管,嚴禁商業化和產業化。新增開展夫精人工授精或供精人工授精技術的醫療機構和開展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的醫療機構。

(七)信息數據資源

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打造衛生健康大數據資源中心。完善全員人口、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曆、基礎資源等核心數據庫,深化衛生健康數據資源目錄應用,強化數據智能化治理和應用。

推動數據集成共享。通過數字化新技術應用打通信息壁壘、建立數據鏈條,推動業務流、數據流高效疊加,打造跨部門數據共享和場景化多業務協同。推動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醫療服務與傳染病監測、慢病及其危害因素監測、免疫規劃監測、健康危害因素監測、精神衛生監測、疾病預防控製綜合管理等 6大疾病預防控製業務信息係統互聯互通,推進行業內各級各類健康數據高質高效彙集。

積極構建涵蓋服務與治理、科研與創新、基礎與應用的數字衛生健康新架構,推動醫療健康大數據在惠民應用、政府管理、社會治理和產業發展等領域的深度應用。構建基於大數據的覆蓋麵廣、影響力深的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的智慧型健康監測、診斷評估和預警體係,加強數字流行病學和智能化疫情防控工程研究,深化“一圖一碼一庫一指數”經驗成果。

(八)醫療用地資源

依據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合理編製醫療衛生設施布局規劃,完善醫療衛生設施網絡。確立市級管總、區(縣、市)管塊、醫療機構分級分類使用的管地用地體係,形成“規劃隨著需求走,項目隨著規劃走,供地隨著項目走”的供地流程,建立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項目建設優先的供地次序。

縣(市、區)政府根據人口導入情況和屬地經濟社會發展預期,及時增加預留衛生用地數量。在保持規劃單元內醫療用地總量不減少的前提下,各級衛生健康部門依規安排醫療用地具體使用;涉及市級以上醫療資源布局的,需由市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在各縣(市、區)之間統籌,防止競爭性召引。城區規劃預留的醫療衛生用地優先用於主要麵向本市域內服務的政府舉辦老年病、康複、護理、兒科、精神衛生等短缺專科領域,醫美、口腔、眼科、體檢等社會化資源充裕的領域機構,原則上不占用市區預留的醫療用地。嚴控醫療用地調整,主城區確需局部調減衛生用地存量的,原則上要按占一補一在同一規劃單元內補足;涉及三甲醫院布局調整的,在控規調整方案報政府審批前,應先經市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同意。對政府舉辦公立醫療機構遷移騰出的醫療用地原則上要重新收儲,全部用於政府舉辦衛生健康事業。

五、重點任務

加強各級黨委在醫療服務體係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圍繞市委提出的“把1.68萬平方公裏作為一個整體統一謀劃”要求,持續放大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後的政策紅利,通過共享共建實現優質醫療健康服務更加普惠公平。

(一)建設強大的現代化公共衛生安全體係

貫徹中央關於疾控體係改革的總體方案,強化疾病預防控製機構的功能定位。

1.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係

健全由政府主導、公共衛生專業機構為主體、各醫療機構為骨幹、各部門通力協作的市、縣(市、區)、街道/鄉鎮三級公共衛生服務體係。堅持“預防為主、平急結合、長短兼顧、醫防協同”的方針,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建強建優市、縣(市、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推進疾病預防控製機構現代化建設,實施疾病預防控製機構標準化工程,進入國內同級疾控機構第一方陣。推動全市基層醫療機構傳染性疾病監測哨點全覆蓋,進一步夯實基層防控網底。進一步完善精神衛生綜合管理機製,加強精神衛生專業隊伍建設,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係,推動社會心理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在規範發展的基礎上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心理健康服務。公安監管場所落實國家關於醫療衛生專業化要求。

2.完善市域醫防協同體係

堅持防治結合,貫通監測預警、預防控製、應急響應、醫療救治和心理援助的全鏈條機製,實現工作銜接聯動、服務連續整合、人員柔性流動、信息互通共享。提升傳染病醫療救治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係,提升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敏感性和應對能力,提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能力,將風險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或降至最低。強化應急狀態下動員響應、區域聯動、人員調集能力。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建立公共衛生培訓、演練等機製。完善基層疾病預防控製網格化管理,建立社區疾病預防控製片區責任製。配合人民防空醫療救護工程,加強人民防空醫療救護力量建設。支持西湖大學和市一醫院集團合作建設國家應急醫學研究中心。

3.加強公共衛生專業機構隊伍建設

足額配備全市疾病預防控製、職業健康、婦幼健康和衛生健康綜合執法機構、基層公共衛生人員,充實公共衛生專業隊伍。落實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福利待遇和改善工作條件,穩定現有人員,大力培養和引進高層次公共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加強現有公共衛生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實踐考核,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各公共衛生專業機構按需設崗,設定崗位職責,完善考核和激勵機製,拓展人才上升空間。探索建立醫防協同機製,推動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管理與技術人員雙向流動。

4.建設高標準生物實驗平台

服務於打造國內公共衛生最安全城市目標,謀劃建設高標準病原生物安全實驗平台。提升實驗室檢驗檢測能力,核酸檢測能力達到500萬份/24小時(按1:10混檢)。加強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統籌疾病預防控製機構、醫療機構和第三方機構檢測資源,構建質控統一、資源聯動、信息共享的實驗室檢測網絡和檢驗檢測數據信息平台。統籌資源籌建集物資-樣本-檢驗三位一體、平急結合的整合型區域檢測中心,承擔公共衛生檢測質控中心、區域公共衛生檢驗中心和全市公共衛生生物樣本庫三大職能,滿足日常監測、應急檢測、科研共享的一體化功能。

5.完善應急救援和急救中心體係

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係。建立市級應急指揮決策平台,完善精密智控疫情調度指揮平台。建立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製,健全多渠道監測預警機製,發揮基層哨點作用。在部分公共場所預留方艙醫院快速改造設施。定期舉行傳染病防控的應急演練,優化重要應急物資產能保障和區域布局,具備區域內應急救援、臨床救治、人力調度、物資儲備與應急調配等一體化保障功能。

提升院前急救體係。加強重要交通樞紐和大型場館衛生配套功能建設,織密急救網絡,城市地區服務半徑不超過3.5公裏;鄉村地區服務半徑不超過8公裏或建製鄉鎮至少一個急救站(點)。新建、改擴建醫療機構時,其建設主體按標準配套建設急救站點,全市新增急救站點不少於26個。主城區至少建成5個具備洗消站點功能的綜合性急救站點,各縣(市、區)分中心至少建設2個。加強空中急救網絡,縣級以上救治中心均應設置地麵停機坪,全市新建三甲醫院(院區)時應規劃地麵停機坪。構建分類救護體係,在完成院前急救的情況下有條件的做好非院前急救運行工作。加強院前醫療急救裝備配置,城區按照每3萬常住人口、兩縣一市按1萬常住人口標準配置1輛救護車,每年至少配置1輛特種救護車。

(二)建設高質量的整合型醫療服務體係

建立市域大健康統籌聯動管理機製,適應特大城市多中心新型空間格局。到2025年,三級醫院在外圍的六區三縣(市)實現全覆蓋,醫聯體製度體係和發展模式基本成熟,實現“大病不出市,一般病在醫聯體網格內解決”。

1.統籌區域資源,共建共享醫療服務體係

根據杭州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的空間結構發展導向,結合核心區、外圍六區和三縣(市)的發展特點,規劃形成“核心提升、組團擴容,擁江布局、一體發展”的體係框架。政府作為屬地公立醫院出資人履行舉辦監督職責,負責本級公立醫院的發展規劃、章程製定、重大項目實施、財政投入、運行監管、績效考核等。政府落實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貼等投入,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給予專項補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緊急救治、救災、援外、支農、支邊和城鄉醫院對口支援等公共服務經費。

錨定共同富裕,融合城鄉發展,推進遠郊項目建設,縮小城鄉醫療服務差距。在雲城、良渚、亞運村、空港、錢塘區大江東等未來重點發展區塊謀劃新建國際醫院或三甲醫療機構。加快推進市一醫院新院區、市西溪醫院二期、市九醫院二期等“十四五”重點工程,以及市老年病醫院二期、市七醫院浙西二期建設和市腫瘤醫院、市職業病防治院遷建。

堅持統籌規劃,全麵提升市域醫聯體發展水平,推動病有良醫。加快建立緊密型醫聯體,依托市屬醫院和縣(市、區)人民醫院成立市、縣(市、區)一體的醫院集團,在核心城區建立市街一體的醫院集團,推動城市優質醫療資源有效擴容、精準下沉。不斷完善城市醫聯體網格化布局,網格內組建由市級公立醫院牽頭,其他若幹醫院、基層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機構、院前醫療急救機構等為成員的城市醫聯體。省、市、縣各級醫療機構加強分工協作,省級醫院與城市醫聯體形成更高層次合作關係,不牽頭管理城市醫聯體網格。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製定本區域醫聯體建設規劃,強化醫保、人社、財政等多部門多跨協同,推進醫聯體醫保支付、人事薪酬等製度協同改革,促使醫聯體形成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

2.引育高端資源,構築長三角醫學高峰

杭州市加強與省級醫院及長三角高水平醫院的協同聯動,建設區域醫療高地,推進都市圈跨區域醫療聯合體建設,推動市屬醫院與複旦大學、上海交大等附屬醫院建立全方位緊密型醫聯體。支持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杭州兒童醫院和長三角兒科醫學創新聯盟的建設發展,打造以小兒外科為基礎的小兒創傷急救中心,推動長三角區域內兒科專病聯盟(專病中心)成立,實現專病診治經驗和醫療大數據共享,逐步實現區域內兒科醫療水平的同質化。以長三角智慧醫院為樣板,打造遠程醫療模式,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共建共享。

貫徹落實《關於服務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進一步推進衛生健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試行)》(杭衛委〔2020〕49號),加強衛生高層次人才引育。集中資源支持市屬醫院擴大特色專科優勢。與浙江大學、西湖大學等共建高層次人才資源平台,打造新型名院、名科、名醫“三名”工程。實施醫學重點學科建設規劃,打造一批具有引領性、標誌性、支柱性的高能級醫學科技創新平台。推進重點學科帶頭人引育工程,對符合要求的緊缺人才,可通過各類創新的人才流動機製招引。建立適應行業特點和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機製,製定各類人才培養規劃,形成具有一定人數規模、層次搭配合理、具備良好發展潛力的人才梯隊。建立高層次人才“雲招聘”的長效機製。

3.下沉優質資源,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

優化高水平醫院布局。持續推動城市優質醫療資源精準下沉,重點加大對優質醫療資源短缺、轉外就醫多的縣(市、區)傾斜力度,建立市級醫院與縣級醫院托管合作辦醫,實施“一縣一策”精準幫扶,著力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重點提升縣級醫院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創傷中心、高危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能力建設,提高危重症和疑難病例的救治能力,縮小區域間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差距,推動縣(市、區)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以“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為抓手,積極推進國家推薦標準和社區醫院創建,加快培育基層醫療機構特色專科培育,推動基層醫療機構在醫療服務範圍、診療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麵持續改進。

(三)聚力構建領跑全省的中醫藥服務體係

持續完善以國家、省區域中醫醫療中心為引領,各級中醫醫療機構為主體,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中醫藥科室為重要組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網底,其他中醫醫療機構為補充的融疾病診療、預防保健、康複服務、疫病防治於一體的整合型中醫藥服務體係,中醫醫療機構設置、中醫醫院床位數、中醫師配備、中醫館(中醫綜合服務區)建設等指標持續領跑全省,彰顯杭州中醫藥特色,加快推進杭州打造國內一流中醫藥名城。

1.築牢全市中醫藥發展基礎

實施縣級中醫醫院強院建設。在餘杭區、錢塘區等地區,適時謀劃建設公立中醫醫院,並以二級甲等及以上標準規劃新建或改擴建。逐年提高中醫或中西醫結合科床位數,鼓勵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加強中醫科建設,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特色中醫醫療機構。至2025年,至少設置5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100%縣級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水平,公辦的綜合醫院、康複醫院、婦幼保健院100%設置中醫科。

2.推行中醫雙循環服務模式

進一步增強縣域醫共體、城市醫聯體中醫藥服務功能,全麵推進市級中醫醫院牽頭組建城市醫聯體,並與縣級中醫醫院建立緊密型長效合作辦醫機製,探索中醫師“雙聘製”試點工作,鼓勵組建中醫或中西醫結合專科、專病聯盟。支持縣級中醫醫院牽頭組建醫共體,建立縣域內中醫藥一體化服務體係。到2025年,縣域醫共體牽頭的中醫醫院基本達到三級醫院服務水平。

3.提升整體中醫藥服務能力

推進中醫醫院中醫優勢病種診療水平提升,鼓勵基層醫療機構推進特色專科(專病)建設。加強中醫藥技能培訓及適宜技術推廣應用,並以此為網底推進中醫醫療服務惠澤民眾。推動縣域範圍內中醫藥服務一體化發展,打造更高效可及的家門口15分鍾中醫藥服務圈,並將中醫藥服務嵌入未來社區健康場景建設中。到2025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100%設置中醫館(中醫綜合服務區),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均配備具有中醫藥服務能力的醫師。

4.推進中西醫協同診療模式

加快推進綜合醫院、傳染病醫院、專科醫院的中醫藥工作,強化臨床科室中醫醫師配備,推廣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培育中西醫結合團隊,開展中西醫聯合診療,建立中西醫多學科診療體係。提供疾病預防、治療到康複一體化的中西醫結合綜合診療服務。至2025年,打造一批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旗艦”科室、“旗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5.加快中醫藥特色化建設

強化優勢發展,創新中醫藥特色診治。依托杭州自然稟賦和曆史文化,打造一批特色名中醫堂館或傳承工作室。強化市級中醫醫院龍頭引領作用,以名醫、名院、名科建設為手段,做優做強我市中醫腎病、婦科、骨傷、兒科、針灸、推拿、情誌以及中西醫結合結核病、肝病、腫瘤、胃膽胰、肛腸、皮膚等專業領域優勢學科,不斷彰顯杭州中醫特色、提升服務能級,著力打造中醫醫學中心、區域中醫醫療中心,爭創國家中醫特色醫院。到2025年,全市建設名中醫館及傳承工作室不少於100個。

6.爭創中醫藥數字化改革示範

強化數字賦能,著力打造“數智杭中醫”創新品牌。從中醫藥服務實際需求出發,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 等新興技術,積極探索中醫藥數字化改革與發展,充分將中醫藥數字化融入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務全流程,全力打造數字智能與中醫藥事業產業協同的數字化中醫藥大腦,積極創建國家中醫藥數字化改革試驗區和浙江省中醫藥綜合改革先行市,有效提升杭州在中醫藥改革創新發展中的嵌入度、辨識度和貢獻度。

(四)構築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網絡

增加“一老一小”健康服務供給,推動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全覆蓋。

1.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係

提升老年健康服務能力。建立健全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老年醫院和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為核心,相關教學科研機構為支撐的老年醫療服務網絡。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和二甲及以上中醫醫院規範設置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60%以上,縣級以上綜合醫院普遍設立老年醫學科。推進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到2025年,80%以上的綜合性醫院、康複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成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轄區內65周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城鄉社區規範健康管理率達到60%以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護理床位占比達到30%以上。加強對慢性病老年病人的健康指導、管理與綜合幹預,全市老年人主要慢性病防治素養達到80%以上,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基層規範管理率達到60%。

推進醫療健康與養老服務相結合。鼓勵符合相關規定條件的社會辦醫療機構、醫養結合機構參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簽約人員提供家庭病床服務;入住養老機構的簽約老年人符合家庭病床建床條件的,可在養老機構內建立家庭病床,並按醫保規定結算相關醫療護理費用。開展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時,將符合相關規定的居家老年人醫療保健、醫療護理和康複等密切相關內容列入各級政府購買服務名錄。鼓勵執業醫師到養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多點執業,鼓勵中醫醫師在養老機構提供中醫保健谘詢和調理等服務。鼓勵由街道、社區提供場地,社會力量舉辦護理中心(站)等,開展社區“嵌入式、小型化、連鎖化”醫養結合服務。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老年人服務能力,力爭在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一名康複技師。

開展老年心理關愛項目試點。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知曉度,增強心理健康意識。探索建立老年人心理健康評估篩查體係,提高老年性癡呆、抑鬱等疾病和心理行為問題的早期發現率,逐步構建分層分類的老年認知障礙幹預和照護體係。出台適合本地的安寧療護服務相關標準和規範,構建機構、社區、居家相銜接的安寧療護服務體係。到2025年,各縣(市、區)至少有 1 家醫院和 20%以上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安寧療護服務。

2.健全婦幼健康服務網絡

提升婦幼領域醫療保健服務能力。加強婦女兒童健康服務能力建設,加快複合型婦幼健康人才和兒科等崗位急需緊缺人才的培養使用,提高婦幼保健機構人才職業前景預期。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全科醫生的兒科和兒童保健專業技能。推進市兒童醫院提質擴能。在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之外,市和區、縣(市)至少確定一家應急助產機構。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網絡,落實三級預防措施。做好出生缺陷患兒基本醫療和康複救助工作。區、縣(市)至少創建1家兒童早期發展市級示範基地,指導家長科學育兒,促進兒童早期發展。

擴大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供給。健全以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體係。嬰幼兒照護服務納入城鄉社區服務體係,合理規劃布局與常住人口規模相適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培育建設管理規範、服務模式可複製的示範機構。積極發展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由鄉鎮(街道)提供場地或減免租金,引入第三方建設運營社區普惠型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力爭到2025年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在城鄉社區建設嬰幼兒成長驛站,向嬰幼兒家庭提供育兒技能指導、親子遊戲陪伴、兒童健康管理等服務,改進養育照護的社區支持環境。

3.健全慢性病綜合防控防治體係

進一步完善慢性病綜合防控防治體係,優化疾病預防控製機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社區居民“四位一體”慢性病防治模式,提升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強化慢性病篩查和早期發現。進一步規範管理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開展高危人群篩查和管理,提高健康管理質量。推動癌症、腦卒中、冠心病、慢阻肺等重大疾病篩查與發現、診療與健康管理、健康幹預效果評價等全過程閉環管理,實現重大疾病的早診早治,完善癌症登記報告信息化水平,提高癌症監測數據質量。擴大健康骨骼、健康口腔管理服務麵,提升服務水平。研發並推廣常見慢性病防治的適宜技術,加強慢性病風險綜合評估與管理,建立重點慢性病風險多因素綜合評估方法,完善慢病防控整合服務模式。

4.完善康複醫療體係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健全完善覆蓋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康複醫療服務體係,推動康複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

加強康複醫院和綜合醫院康複醫學科建設。加快杭州康複醫院建設,強化市級綜合醫院康複科建設。支持縣級康複醫院、縣級綜合醫院康複醫學科、縣級中醫醫院康複科建設。全市至少設置1所二級及以上康複醫院;各縣(市、區)至少有1所縣級公立醫院設置康複醫學科或中醫康複科。推動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部分床位利用率不高的一級、二級醫院轉型為康複醫院、護理院、護理中心。科學統籌區域內公立醫療機構和社會辦醫資源,合理增加康複醫院數量,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舉辦規模化、連鎖化的康複醫療中心,增加轄區內提供康複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數量。

加強縣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康複醫療能力建設。結合國家加強縣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建設的有關要求,鼓勵各區、縣(市)結合實際將康複醫療服務作為補短板強弱項的重點領域予以加強,切實提升縣級醫院康複醫療服務水平。支持有條件的基層醫療機構開設康複醫療門診,為群眾提供便捷、專業的康複醫療服務。

完善康複醫療服務網絡。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日間康複中心、康複專科門診部等為主,為經評估確需康複醫療服務的疾病恢複期患者,提供以門診、上門服務和居家為主的社區康複訓練與指導。到 2025年實現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均能提供康複服務。醫聯體內鼓勵有條件的二級以上醫院建立康複醫療聯合團隊、一對一幫帶、選派康複專家定期下沉基層醫療機構,發揮優質資源輻射和帶動作用,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康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

(五)建設智慧互聯的衛生健康服務體係和監管體係

堅持“以通為本、以用為本、以人為本”,推進衛生健康數字化改革,建設智慧互聯的衛生健康服務體係和監管體係,衛生健康數字化改革綜合指數達到90%。

1.打造數字健康服務體係

打造 “互聯網+醫療健康”數字健康服務生態體係。推進“兩卡融合、一網通辦”,實現體檢、檢驗檢查、電子處方、電子健康檔案等個人健康信息開放查詢,檢查檢驗互認共享,數字化改革覆蓋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協同各職能部門推動健康碼等數字化治疫成果向常態化應用轉化,形成以健康碼為載體的居民“數字健康檔案”。大力發展未來社區健康場景,構建“全科家醫+區域名醫+智慧雲醫”一體化服務新模式,實現家庭-社區-醫院的智能健康聯動。以老年人為重點,提供知健康、享健康、保健康服務,打造對慢病患者診前、診中、診後的全流程閉環數字健康管理。積極打造未來社區健康場景,創新社區健身服務模式,促進居家養老助殘服務全覆蓋。全麵推進集電子病曆、智慧服務、智慧管理於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三級醫院電子病曆全麵達到 5級以上水平,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水平達標四級甲等。推進城市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信息化建設。完善線下服務方式,充分保障運用智能技術困難人群就醫需求,逐步消除“數字鴻溝”。

2.打造數字公共衛生體係

持續完善精密智控疫情防控、公共衛生應急處置、疫苗接種與追溯管理、傳染病動態監測與管理等公共衛生數字化應用,構建主動發現、快速響應、有效處置、科學評價、結果運用等跨部門、跨業務、跨地區的公共衛生閉環管理模式。

依托區域衛生信息化,全麵推進疾控數字化建設,健全市級公共衛生信息直報網絡,構建全市醫防協同的電子報卡數據交換通道,構建基於健康監測預警、應急響應、智能分析展示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公共衛生信息管理平台,以疾病監測、管理、分析、決策為主線,做好各類疾病監測專題數據庫的建設,為全麵分析公共衛生大數據奠定基礎。健全疾病預防控製業務信息係統,支撐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采集和應用。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分區域、分等級評估公共衛生安全風險,明確防範重點和政策發力點,實施分級分類防控,實現應急工作精準高效。在醫療機構、公共交通、公共場所等重點部位設置智能卡口和體溫監測設施,強化智能監測防控。

健全院前醫療急救信息管理係統,推動院前醫療急救網絡與醫院信息係統連接貫通,強化與電信、公安、交通、應急管理等部門及消防救援機構的信息共享與聯動。完善智慧血液管理信息係統,智慧血液、智慧血站、智慧用血實現機構全覆蓋、數據全互通。

3.建設智能綜合監管係統

推進醫療衛生資源綜合管理和實時、智能、全程的監管係統建設。實現“互聯網+監管”全鏈條業務閉環。雙隨機抽查事項覆蓋率達到100%,“掌上執法”應用率90%以上,信用規則應用率70%以上。推進“互聯網+監督執法”,到2025年,100%實現行政審批、行政處罰信息互聯互通和實時共享,100%運用移動執法終端開展現場執法,承擔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的鄉(鎮)100%裝備衛生監督協管信息係統。

4.加快新興信息技術應用

推進人工智能應用服務,聯合醫院、企業和科研機構,按照“協同開發、示範應用、成熟推廣”的步驟,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新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的創新應用,啟動10個醫學人工智能、“5G+醫療健康”等創新應用示範試點。開展基於人工智能技術、醫療健康智能設備的移動醫療示範,實現對個人健康的實時監測評估、及時預警和主動幹預。構建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生物醫藥、商業保險和健康服務的新業態。

六、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本規劃是各級政府依法履行衛生健康管理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是設置醫療衛生機構的基本指引和安排衛生健康領域政府投資計劃的主要工具,也是社會力量舉辦醫療衛生事業的參考指南。各級黨委、政府要將區域衛生規劃工作建設列入政府的工作目標和健康杭州建設考核要求,作為改善居民健康水平、保障居民健康權益的重大民生工程加以貫徹落實,強化規劃實施組織保障。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信息化手段,完善考核機製和問責製度,確保各項任務措施落實到位。

(二)層層壓實責任

市級負責製訂市級醫療衛生服務體係規劃和區域衛生規劃並組織實施,重點規劃市辦及以下醫院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將床位配置標準細化到各縣(市、區),對本市範圍內的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設置進行統籌規劃。區級應當按照本規劃製定相應區域的醫療衛生服務體係規劃,負責轄區內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和監管服務工作。

(三)加強部門協同

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會同發改、規劃和自然資源、編辦、財政、人力社保、醫保、教育、科技等有關部門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係規劃執行機製,將納入規劃作為建設項目立項的前提條件,協同推進醫療機構設置、主要資源配置、人事薪酬製度改革、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等,形成政策疊加效應,推動規劃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標。

(四)完善投入機製

完善職責明晰、分級負責的醫療衛生財政投入機製。按照醫療衛生領域事權和支出責任,市、縣(市、區)兩級政府落實好各項投入政策,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強資金保障。支持社會辦醫,動員社會支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大力發展慈善事業,鼓勵社會組織和企業投資健康領域,形成多元化籌資機製和舉辦衛生健康機構的格局。

(五)加強監督評估

在省衛生健康委統一規劃的框架下,市級建立規劃論證機製,保證市、區規劃銜接統一。未經市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論證,各縣(市)不得印發縣域服務體係規劃。強化信息公開,及時發布機構設置和規劃布局調整等信息。各級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要加強規劃執行情況監測,創新規劃實施機製,實施規劃年度監測分析、中期評價和總結評估,及時發現並研究解決規劃執行的問題。

(六)加強宣傳引導

各級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要加強規劃的宣傳引導和業務指導。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培育全社會的健康文化,推進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工作,增進社會各界對衛生健康事業、醫務工作者的理解與尊重。推動醫療衛生機構實行全麵預算管理,強化運營績效評價,促進內部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

附表一 “十四五”杭州市醫療機構資源配置導向表

機構類別

規劃編製床位

醫療服務功能定位

導向說明

省級醫院

38640

向省域提供急危重、疑難病症診療和專科醫療服務,接受下級轉診,並承擔公衛和緊急援救任務。

與城市醫療集團形成高層次合作關係,原則上不牽頭管理城市醫療集團網格。

醫聯體機構(公立)

45110

為網格內居民提供一體化、連續性醫療衛生服務。三級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公共衛生機構和康複、護理等慢性病醫療衛生機構可以跨網格提供服務。

包括但不限於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療共同體。

社會力量辦醫療衛生機構

22500

與公立醫療機構一視同仁、同等待遇,加強監管、扶優扶強。支持社會辦醫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

按照自願原則參加醫聯體,區域總量不作規劃限製。


附表二 “十四五”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縣(市、區)級服務床位規劃表

區位

核心區

蕭山區

餘杭區

臨平區

錢塘區

富陽區

臨安區

桐廬縣

淳安縣

建德市

床位數

2598

5280

2029

3480

182

3982

1552

2719

2214

2575

注:核心區包括上城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


附表三 “十四五”屬地化服務醫療機構重大項目表

(實施類)

單位:億元

序號

區位

項目名稱

建設內容

投資規模

床位

1

市一醫院新院區建設工程

在城東新城建設三甲綜合醫院,新建麵積312000平方米,包括門急診、住院、醫技、預防保健、科研教學,行政後勤和服務配套用房等。

28.1

1200

2

市丁橋醫院重大疫情救治

基地

新建麵積約23700平方米,包括發熱門診及醫技附屬功能、留觀床位、手術室、ICU床位、平疫結合病房(可轉ICU)、實驗室等。

2.1

330

3

市老年病醫院

二期工程

新建麵積58393平方米,包括急救、醫療康複、醫技和高壓氧配套用房、發熱門診、老年體檢等。

4.5

0

4

市公共衛生中心業務用房和實驗室用房

擴建

新建麵積35000平方米,包括公衛檢測質控中心、後備醫院物資調配中心、衛生應急物資庫、生物樣本庫和急救臨床研究實驗室等。

2.4

0

5

市臨床研究型醫院

在三塘地塊建設一家以國際前沿新技術臨床應用研究為特色,引入國際化醫療和管理團隊的臨床研究型醫院。新建麵積100000平方米。

8.5

800

6

市二醫院新建門診醫療綜合樓

新建麵積27200平方米,包括門診、醫技、行政後勤和服務配套用房等,加強院內感染病區與其它功能分離度。

2.1

350

7

西

市西溪醫院

二期工程

新建麵積53000平方米,包括高防護等級傳染病專用門診、住院、醫技和配套用房等。

4.9

500

8

蕭山區二院

遷建

在瓜瀝鎮運東村、運西村按照三級乙等綜合醫院標準遷建,建築麵積95000平方米。

7.6

600

9

餘杭區三院

遷建二期

位於瓶窯,建築麵積35251平方米,包括感染樓、宿舍樓等。

2.3

146

10

餘杭區

公衛中心建設

選址良渚街道320國道和杜文路交叉口,總建設用地1.22公頃,建築麵積2.5萬平方米左右,包括餘杭區疾控中心、衛健行政執法隊、市急救中心餘杭分中心等。

2.0

0

11

臨平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改擴建項目

按照國家三級中西醫結合醫院規劃,新建門診醫技綜合樓、住院綜合樓、地下車庫等,對原有的老病房進行改造和重新規劃。

6.1

550

12

星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擴建項目

新建一幢13層高度的綜合樓,擬新增建築麵積35181平方米,包含公共衛生服務、體檢中心、手術室及ICU、住院部和後勤行政等功能。

2.67

210

13

喬司街道社區醫院(北區塊)改擴建

總建築麵積約為27000平方米,改建綜合病房和公共衛生樓。

1.8

180

14

杭州康複醫院(杭州市特殊康複中心)

新建

位於下沙街道,新建麵積30500平方米,包括綜合康複中心、輔具器具中心、兒童康複中心、康複指導中心、管理服務中心、後勤服務中心及地下停車庫等。

1.99

249

15

錢塘區

公衛中心

結合河莊街道社衛中心遷建,用地麵積27.6畝,總建築麵積約35000平方米。

3.5

80

16

市九醫院

二期工程

新建麵積54000平方米,包括門診、住院、醫技、康複和配套用房等。

4.6

600

17

富陽區婦保院門急診醫技及兒科病房大樓

位於富春街道橫涼亭路,建築麵積46126平方米,設置手術室、婦幼保健、病理科、急診、婦科門診、產科門診、兒科門診和標準病房等配套業務用房。

4.4

200

18

富陽區第三人民醫院易地遷建工程

位於富春街道春華村,建築麵積37245平方米,按三乙精神病專科醫院標準整體遷建,設置精神科門急診、睡眠障礙、心理谘詢、檢驗、放射、康複病房等。

2.23

500

19

富陽中醫骨傷醫院康複樓項目

位於富春街道鳳浦路,按二級康複專科醫院標準建設,建築麵積32659平方米,包括康複診療區域、重症監護中心、手術中心及其配套設施等。

2.66

300

20

臨安區中醫院遷建

在錦北街道武肅街與臨水路交叉口,按照三級乙等中醫綜合性醫院標準遷建,醫院總用地50.25畝,總建築麵積86464平方米。

5.26

500

21

臨安區五院(安康醫院)擴建

在錦城街道錢王鋪村擴建,總建築麵積25733平方米,遠期擬新增建築麵積2868平方米。

1.43

40

22

桐廬縣一院

遷建

在城南路與梅林路口東南側遷建,用地麵積約105畝,建築麵積202000平方米。

15.5

1100

23

桐廬縣婦保院遷建

在龍潭路與白雲源路東北側遷建,用地麵積約63.5畝,建築麵積約6萬平方米。

5.4

375

24

桐廬縣二院

遷建

在分水鎮遷建,用地麵積約57.5畝,建築麵積約69610平方米。

6.5

450

25

淳安縣中醫院病房綜合樓建設

新建麵積為32345平方米,包括婦產科、康複科等病區、手術室、靜配中心等。

1.7

150

26

建德市二院

遷建工程

按二甲綜合醫院標準在梅城鎮建設,麵積45600平方米,包括門診急診綜合樓、行政綜合樓、病房綜合樓以及配套設施等。

2.5

300

27

建德市一醫院二期工程

總建築麵積79900平方米,其中二期綜合病房樓37800平方米,二期公共衛生臨床中心5600平方米。

6.0

500

28

杭州市七醫院浙西二期工程

新建麵積69855平方米,門急診、住院、醫技、預防保健、科研教學,行政後勤和服務配套用房。

5.9

500

 

附表四  “十四五”市域屬地化服務醫療機構重大項目表

(謀劃類)

序號

區位

項目名稱

建設內容

床位

1

蕭山區中醫院三期改擴建

位於長途汽車站地塊,建築麵積63000平方米,包括醫療綜合樓以及相對獨立的公共衛生樓、配套用房等。

300

2

市一雲城院區建設項目

三甲綜合醫院,新建麵積150000平方米,集全市醫療高端資源,在雲城構建集醫、康、學、研為一體的區域醫療中心。

1000

3

餘杭區婦幼保健院建設項目

按標準設置。


4

餘杭區中醫院建設項目

按標準設置。

450

5

市腫瘤醫院遷建

三甲專科醫院提質擴能,新建麵積100000平方米,包括門急診、住院、醫技、預防保健、科研教學,行政後勤和服務配套用房等。

1200

6

臨平區急救中心建設

區急救中心獨立設置。


7

綜合醫院新建項目

選址在義蓬街道。

800

8

新灣醫院新建項目

在新灣街道新建,用地麵積110畝,建築麵積130000平方米。

1000

9

杭州市職業病防治院遷建

建設麵積23000平方米,包括職業病專科醫院、公共衛生(職業病監測評估)及培訓中心、職業衛生體檢及康複治療中心。

150


附表五  市級統籌預留醫療用地表

序號

區位

項目名稱

擬建設方向

預留用地規模

1

上城區

GH-JG-02九堡

在城市醫聯體框架內安排屬地化服務,鼓勵緊缺專科或康複醫院。

29

2

拱墅區

GH-XC-01石橋街道

在城市醫聯體框架內安排屬地化服務,鼓勵緊缺專科或康複醫院。

40

3

GH-XC-02 東新街道

屬地化服務醫療機構,臨床研究型醫院意向。

44

4

GH-GS-01 康橋

在城市醫聯體框架內安排屬地化服務,鼓勵緊缺專科或康複醫院。

57

5

西湖區

GH-XH-01 古墩路

天目山路

政府舉辦醫療衛生服務機構。

67

6

GH-XH-02 三墩雲穀

在城市醫聯體框架內安排屬地化服務,鼓勵緊缺專科或康複醫院。

28

7

GH-XH-03 雙浦南

在城市醫聯體框架內安排屬地化服務,鼓勵緊缺專科或康複醫院。

75

8

濱江區

GH-BJ-01浦沿南

在城市醫聯體框架內安排屬地化服務,鼓勵緊缺專科或康複醫院。

45

9

蕭山區

GH-XS-01 亞運村


69

10

GH-XS-02 瓜瀝


88

11

GH-XS-04蜀山


232

12

GH-XS-05 南陽單元


91

13

GH-XS-08義橋鎮單元


240

14

餘杭區

GH-YH-01 北部新城


130

15

GH-YH-02未來科技城


37

16

GH-YH-03高鐵西站

市一醫院雲城院區。

59

17

GH-YH-06徑山南


79

18

GH-YH-08北部新城


112

19

GH-YH-10竹山村


50

20

臨平區

GH-YH-04崇賢新城


50

21

GH-YH-07星橋


88

22

錢塘區

GH-KFQ-01大學城北

在城市醫聯體框架內安排屬地化服務,鼓勵緊缺專科或康複醫院。

30

23

GH-KFQ-02 東部灣

在城市醫聯體框架內安排屬地化服務,鼓勵緊缺專科或康複醫院。

56

24

錢塘區

GH-DJD-01江東一路與臨鴻南路交叉口東北側

在城市醫聯體框架內安排屬地化服務,鼓勵緊缺專科或康複醫院。

121

25

GH-DJD-02河景路與義蓬東二路交叉口東北側

在城市醫聯體框架內安排屬地化服務,鼓勵緊缺專科或康複醫院。

110

26

GH-DJD-03青東二路與河景路西南

在城市醫聯體框架內安排屬地化服務,鼓勵緊缺專科或康複醫院。

56

27

富陽區

GH-FY-02東洲新區


105

28

GH-FY-03銀湖新區


88

29

GH-FY-04鹿山新區


105

30

GH-FY-05江南新區


57

31

臨安區

GH-LA-01高鐵新城


75

32

GH-LA-02濱湖新城


104

33

GH-LA-03錦南新城


51

34

GH-LA-04 高新技術單元


41

35

GH-LA-05新民街錦天路口


32

36

GH-LA-06濱湖新城


184

37

GH-LA-07經開區東部


75



打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