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專欄 > 歸檔專題 > 新冠疫情防控【已歸檔】 > 新聞發布會

明起,全市所有醫療機構門急診取消核驗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幼兒園、中小學生混管陽性,可憑抗原陰性入校

來源:杭州發布 發布日期:2022-12-16 23:09 瀏覽次數:

今晚,杭州市召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五十八次新聞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

70.png

市衛健委黨委副書記、副主任應旭旻,市經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盧建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薑彩霞介紹相關情況。市政府新聞辦副主任馬莉莉主持發布會。

當前全國正處於疫情防控政策的轉段期,也是冬季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我市醫療機構門診就診量明顯加速上升,杭州市積極應對,進一步強化疫情防控醫療救治指揮體係,統籌推進醫療資源建設。市防控辦專門印發了新階段的任務清單,以任務倒逼的方式,加快填平補齊重症床位、發熱門診(診室)、設備設施等救治資源。同時,強化居家治療服務體係建設,全麵做好我市的資源準備和醫療救治工作。


調整優化醫療救治的工作流程

為方便市民看病就醫,從12月17日零時起,全市所有醫療機構門急診取消核驗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為進一步緩解核酸檢測壓力,我市已正式上線“杭抗原”小程序,市民通過自我抗原檢測並上傳結果,健康碼首頁將根據核酸或者抗原檢測結果綜合判定檢測陰性的時間。

幼兒園、中小學生核酸檢測後,如出現混管陽性,可以抗原檢測代替單人單管核酸檢測,如抗原檢測陰性,可以進入校園。

為暢通醫療救治渠道,落實分級分類診療,提高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我市明確普通門診、發熱門診、急診就醫、住院等流程,統籌做好疫情防控與日常醫療救治服務,盡最大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

一是充實市區兩級醫療救治專家組,定期組織專家會診。二是明確新入院患者、陪護人員的核酸檢測要求和應急處置預案,減少住院病房的交叉感染。三是建立陽性病人的分級處置機製,輕型和無症狀患者一般居家隔離,也可自願選擇集中隔離。目前全市可用於集中隔離的房間共有8萬間,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和有重症風險因素的患者,根據病情收治到相應的醫療機構進行治療。


加快擴容發熱門診(診室)

為提升發熱門診的服務能力,我市要求二級以上醫院發熱門診應設盡設、應開盡開、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同時要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發熱診室。截至12月15日,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已開放發熱門診64家,開設基層醫療機構發熱診室191家,日接診約15000人次。我市動態監測每日發熱門診接診情況和擁堵情況,根據疫情形勢動態調整發熱門診的開診。我市同時要求各醫療機構做好預案,12月底前發熱門診的接診能力提升5倍以上。

為做好便民服務,我市在浙裏辦、健康碼首頁上線“發熱門診的查詢”服務,市民朋友可以實時查詢杭州市二級以上醫院發熱門診候診人數及排隊叫號情況,可以根據發熱門診的繁忙程度,合理選擇醫療機構,合理提前安排出行,實現患者分流。此外,高德地圖也提供了附近發熱門診(診室)搜索、排隊候診人數和導航服務,方便市民就近錯峰就診。


全力配強定點醫院重症救治床位

按照定點醫院重症救治床位達到醫院床位總數的10%,同時按照平急結合的原則建設可轉換的重症救治床位,確保有需要時重症床位可以擴展至不少於總床位數的20%標準要求。我市定點醫院重症救治床位數和可轉換重症床位數應配置700張,將於12月底前全部配置到位。


加快構建居家治療服務工作體係

我市專門成立了居家治療服務工作組,為提高重點人群管理的“分辨率”,針對全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孕產婦和兒童開展健康危險等級分級,實現邊調查、邊管理。截至12月15日,已完成杭州市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調查132.13萬人,其中重點人群45.29萬,次重點人群11.59萬,提供健康指導、健康監測、用藥指導、協助就醫轉診等點對點服務。

下發《輕症及無症狀新冠病毒感染人群居家治療工作機製》《居家治療分級分類管理流程圖》等,加快建立居家治療服務網格,推進分級分類治療。重點建立社區醫療服務專員製度,對有治療需求,但自行就醫有困難的居家治療人員,由社區醫療服務專員及時幫助協調對接轄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滿足就醫需求,積極打造居家治療“家庭醫生”,為提升居家病人治療能力,通過“數字家醫”、互聯網醫療、浙裏健康e生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線上健康評估、健康宣教、心理疏導等服務項目,製定《社區防治新冠病毒感染健康指導手冊》《新冠病毒感染居家治療指南》等“百寶書”,幫助居家治療人群科學掌握新冠感染康複知識,及時獲取身邊的健康資源信息,已為6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健康包35.2萬份。


大力推出互聯網診療服務

為方便患者就醫,我市完善互聯網診療服務,要求市區兩級互聯網醫院盡快開展在線谘詢和開具處方等便民服務,目前已開通51家,將在後續公布,同時要求各醫院加強互聯網接診醫務人員排班,鼓勵醫療機構提供24小時的網上診療服務。

下一步,將在互聯網診療服務上加大擴麵提質的力度,切實提升患者網上就診的體驗。

打印 關閉

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