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務公開 > 信息公開目錄 > 工作信息 > 重要會議

事關你的生活!2024年,杭州推出這些健康惠民舉措→

來源:健康杭州 發布日期:2024-11-28 14:08 瀏覽次數:

情係民生,健康惠民!今天上午,杭州衛生健康委召開“2024年杭州市衛生健康惠民舉措推介會”。市衛生健康委分管領導會同委疾控處、醫政處、規信處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杭州市衛生健康惠民舉措有關情況。

640.jpg


提升數智健康醫療服務水平

讓患者就醫更省心

近年來,市衛生健康委一直深耕數智健康領域,從線上互聯網醫院建設、線下實體醫院就診流程再造、市域數智醫聯體建設等“三個維度”發力,推動“數智衛健”走深走實,努力提升群眾的就醫體驗。

我們迭代升級杭州市互聯網醫院,增設了微信端入口,建立“專家號候補”機製和特色應用專區等便民事項,群眾日訪問量已超50萬人次。杭州市互聯網醫院支持醫保在線實時結算,一屏在手,連接的是所有市級醫院。目前,杭州市互聯網醫院平台已經接入11家市屬醫院和187家區縣(市)屬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患者可以足不出戶地享受上述醫療機構的線上服務。開發的“雲入院”係統,在主城區5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355個站點可以直接辦理市級醫院的入院手續。推出的“中醫治未病”“放心雲煎藥e平台”等應用,集成了診前、診中、診後的一體化全流程中醫藥健康服務市級平台,患者在手機上就可以實時掌握代煎中藥各個環節的情況。

目前,全市人工智能輔助技術已經100%覆蓋了基層醫療機構。其中10個“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通過國家工信部和國家衛健委的驗收,6家醫院成為省衛健委未來醫院試點場景單位。杭州在全省首創的“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讓患者不用攜帶檢查報告就能實現各層級醫院之間的檢查檢驗結果互認,該舉措已入選國家政務服務效能提升典型經驗案例。今後,我們還將根據群眾實際需求,迭代更新數字應用,不斷豐富“健康大腦+智慧醫療”服務應用場景,為市民群眾創造更便利、更貼心的數智健康服務。


做實做細民生實事項目

讓群眾生活更舒心

“一老一小”是社會最柔弱的群體,也是被重點嗬護的對象。我們積極打造“生育友好,幼有善育”的環境和氛圍,全力破解群眾“不敢生、不想生、不能生”的痛點。今年,市、縣、鄉三級推出了50餘項個性化生育支持措施,繼續為二孩、三孩家庭發放生育補貼。全市已建成公共場所母嬰室700餘個,新建五星級母嬰室20個,市民可通過導航軟件或浙裏辦“智慧母嬰室”查詢並一鍵導航。我們與市計生協會一起開展“暖心助孕”行動,已建成基層生育谘詢門診50個,讓群眾不僅能放心生,更能生得好。今年,我們以推進中央財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範項目為載體,緊扣“托得便、托得起、托得好”三個關鍵,從均衡配建、精準服務、普惠價格、醫育結合等八個維度,打造便捷、安全、科學、多層次的普惠托育服務體係。在西部地區發放嬰幼兒養育照護券,為全市普惠托育機構統一購買托育責任險。全市已有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1537家,總托位數達5.9萬個,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7個,提前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各類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在街道(鄉鎮)的覆蓋率達到100%,機構數量和托位數量位居全國、全省前列。我市首創的嬰幼兒成長驛站數量已達743家,成為“家庭、社區、機構”三方嬰幼兒照護服務的橋梁與紐帶,在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造92家“醫、防、護”兒童健康管理中心,提供嬰幼兒醫療、保健以及養育照護活動及技能指導與一體服務。目前,全市累計發放普惠托育收托補助1.07億元,累計發放孕產、育兒補助1.59億元,惠及4.74萬戶二孩、三孩家庭。

針對老年群體,我們積極助力“老有康養”,2024年完成城鄉居民健康體檢261.49萬人次。強化慢病患者全周期數智健康管理,建成慢性病一體化門診115家,基層營養指導工作站30個,體重管理門診18個,累計開具健康處方486.9萬張。深入開展老齡健康服務,全市域推進五大老年健康服務專項行動,全年為83.4萬名65歲及以上老年人提供醫養結合服務。強化人文關懷,有10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以提供安寧療護服務,其中有4家機構還通過了省標準化安寧療護病房的驗收,累計服務3200餘人。全市90%以上的涉老服務醫療機構建成了“老年友善醫療機構”,推進老年疾病預防關口前移,實施早期篩查、幹預措施。開展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26.9萬人次,為篩查出來的癌前病變及癌症患者爭取了寶貴的早診早治時機。為近80萬60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接種流感疫苗,有效降低老人冬春季罹患流感風險。通過聚焦重點人群,嗬護“一老一小”,做實做細衛健民生實事項目,讓杭州這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更有溫度。


拓展延伸優質醫療服務

讓山區百姓更安心

“大病不出市,一般病在縣域解決”,是基層百姓的期盼,也是深化醫改的標尺。今年,我委進一步推動市域範圍內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共融,持續在深化醫療資源均衡布局上謀深做細。以三甲醫院創建為牽引,持續推進高水平縣級醫院建設,共推動晉升二甲醫院6家、三乙醫院4家,為西部區縣爭取國家中醫優勢專科1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3個、中醫藥優勢學科4個,讓杭州西部的患者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大力推進縣域急診急救三大中心標準化建設,建成縣域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24個。深化城市優質醫療資源“雙循環”管理,今年,桐廬第一人民醫院升格為市級醫院,成為市一醫院桐廬醫院正式啟動運營,與市一醫院集團實行一體化、同質化管理,三甲醫院創建邁出了關鍵一步。

今年,繼續實施西部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我們對西部地區35家鄉鎮衛生院進行了基礎設施提檔升級,919家村衛生室規範化率達到100%。累計配置醫療巡回服務車52輛,服務西部1277個行政村,建立起“固定+流動”的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係。在公共場所新增AED(自動體外除顫儀) 720台,累計8800餘台,達到70.3台/10萬人。新(改)建急救站點28個,配置救護車輛32輛。通過促進醫療服務“優質、均等、普惠”,提升市民群眾就醫的獲得感,真正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


推進創新舉措擴麵優化

讓便民醫療更暖心

今年,全國首創“家醫有約”綜合服務平台,全市206家基層醫療機構、市縣級醫院完成平台入駐,7300餘名醫務人員激活賬號,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谘詢、互聯網診療、健康管理、雙向轉診等“線上”服務。截至目前,線上線下綜合服務簽約居民436.77萬人,互動交流258.95萬條,簽約服務滿意度達到98%以上,最大程度地方便群眾在基層獲得優質醫療健康服務。

為解決市民看病出行難,繼續拓展公交進醫院舉措,市一醫院等9家市屬醫院開通了15條公交進醫院專線、1條“城際巴士”專線,多條線路的站點直接設置在了醫院院區內,切實解決了市民群眾就醫出行“最後一公裏”困難。

持續提升院前醫療急救“加速度”,實現呼救模式多樣化。此外,杭州在全國率先通過地方性法規,規範公共場所AED設置和管理,使用AED搶救的成功率超過60%;杭州在全國率先使用視頻指導係統,實現雙向視頻與誌願者急救相輔相成。通過這些創新舉措,努力破解群眾就醫難題,為患者就醫帶來更多暖心的服務。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進一步推動衛生健康各項工作,加快惠民措施的落地見效,不斷增強群眾對衛生健康工作的滿意度和獲得感,開啟我市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打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