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衛生健康2024年度“十大有影響力事件”揭曉
近日,杭州市衛生健康委開展了杭州衛生健康2024年度“十大有影響力事件”征集遴選活動。經單位推薦、入圍公示、評委推選等征集遴選程序,杭州衛生健康2024年度“十大有影響力事件”名單新鮮出爐,件件與你有關~
01
實施西部補短提升工程
著力提升衛生健康服務優享水平
杭州市衛生健康委辦公室
市衛生健康委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於共同富裕、現代化“兩個先行”和“七優享”的決策部署,緊扣均衡、普惠、優質三個關鍵詞,以西部區、縣(市)衛生健康公共服務優質提升行動為載體,實施縣域三甲醫院創建攻堅、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院前醫療急救能力提升、托育服務普惠提質“四大工程”,不斷縮小區域、城鄉和居民健康差距,提升衛生健康優享水平。
桐廬一院升格市級醫院啟動運營,35家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完成提檔升級,919家村衛生室規範化率達100%,新(改)建急救站點21個,配置救護車輛29輛、醫療巡回服務車32輛,“固定+流動”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係更加完善。高質量實施有溫度的民生項目服務,完成適齡女生免費接種HPV疫苗接種3萬劑次、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30.52萬人次,建成基層生育谘詢門診50個,升級改造區級社會心理服務中心14家,在基層醫療機構建設“醫、防、護”兒童健康管理中心77家,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4.7個。2024年榮獲市委市政府“共同富裕 幸福杭州建設”先進集體,並在市共同富裕領導小組例會上作經驗交流發言。
02
杭州打造“家醫有約”綜合服務平台
讓優質家醫服務觸手可得
杭州市衛生健康委規信處、杭州市衛生健康委基層處
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中心、西湖區衛生健康局
2024年,杭州市簽約服務人數已達到436.77萬。由於家庭醫生數量有限,難以滿足居民個性化的簽約服務,杭州市衛生健康委於8月麵向全市推廣“家醫有約”綜合服務平台。目前,全市206家基層醫療機構、市縣級醫院完成平台入駐,7300餘位醫務人員激活賬號,為居民提供全方位信息谘詢、健康宣教等服務。居民隻需添加家庭醫生企業微信,即可實時獲取線上谘詢、診療、會診等服務,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互聯互通,搭建一個數字服務矩陣。以企業微信為切入點,貫通醫療、公衛、轉診等10餘個高頻業務係統,共享簽約、診療、檢查等27項數據,構建起基於微信的數字簽約服務新生態。
二是精細精準,構建六個便捷服務場景。開展在線簽約,居民可在線自主選擇家庭醫生,並支持添加親友,實現以家庭為單位的共享健康管理;描繪簽約畫像,個性化推送用藥提醒、健康貼士;優化分級診療,推動互聯網診療、雲轉診、雲入院、雲家康服務連續可及;開展全專共管,專科醫生共同參與與居民的在線診療和健康谘詢互動,提高簽約居民依從性;定製服務“膠囊”,健康谘詢、簽約轉診一鍵觸達,提高醫生工作效率;建立“健康豆”積分,引導簽約居民加強自身健康管理。
三是多維多層,打造一個履約監測中心。加強預警提示,追蹤簽約醫生與居民之間的互動情況,提醒簽約醫生進行隨訪、消息回複等,提升主動履約意識,提高服務效率和居民滿意度。目前,全市家庭醫生共計添加居民15.15萬人,發送信息243.71萬條,精準轉診、檢查、住院13.45萬人次,簽約服務滿意度達到98%以上。
03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桐廬醫院
搬遷啟用
杭州市衛生健康委醫政處、桐廬縣衛生健康局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需求,是我國近年來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方向。市衛生健康委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全力支持桐廬縣加快創建三甲醫院,精心指導桐廬縣製定三甲醫院建設方案,積極打造“桐廬樣板”,組織市級專家指導組定期赴桐廬醫院指導評估,每月召開工作會議協調解決矛盾問題,推動各項工作落實。9月23日,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桐廬醫院正式啟用試運行,10月23日完成整體搬遷。搬遷後日均門診2600人次,住院日均600人次,翻開醫院發展史上的嶄新篇章,實現醫院就醫環境、硬件設備、服務流程全麵升級,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高品質的醫療健康服務,成為杭州市醫療服務布局的重要補充和區域醫療合作的優質典範,是杭州西部區、縣(市)公共服務優質提升工程的一大標誌性成果。
杭州市一醫院桐廬醫院與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實行一體化管理,地處通達未來城核心區塊,靠近高鐵桐廬站,占地105畝,建築麵積達20.2萬平方米,建設床位1100張,按三級甲等醫院建設,配備了西門子Vida 3.0T核磁共振、Force 256排雙源螺旋CT、飛利浦7M20 DSA、羅氏最新CCM全自動生化免疫流水線、希森美康XN-91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等先進醫療設施,軟硬件改善非常明顯,各科室門診、住院病房都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和擴容,患者將得到更加舒適、便捷的就醫體驗。
杭州市衛生健康委還會同市級部門持續加大業務指導和要素保障力度,通過精準督導、拓寬病源、鏈接資源等方式助力其它三地(建德市、淳安縣、臨安區)三甲醫院創建工作。
04
杭州市成為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
發展試驗區
杭州市衛生健康委中醫處、杭州市中醫院
2024年4月,杭州市成功入選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11月市政府召開試驗區推進會,杭州市中醫藥服務體係更加健全、數字化改革成效顯著、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數字化改革走在全省全國前列。建立起了全流程一體化的中醫藥健康服務市級平台“數智杭中醫”,架構了多跨協同的中醫藥數字化監管係統,“中醫智能分診係統”獲得國家人工智專項賽道一等獎,數字化改革的成果在首屆全國數字中醫現場推進會上推廣,被國家中管局推薦參加人工智能中醫藥行業基地申報。
二是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製度創新。出台市級基於中醫藥服務量的補償機製,推進國醫名師傳承專項等人才項目建設,全市市屬醫院11個專科入選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項目,其中杭州市中醫院以7個專科的卓越實力成為省內入選數量之最,其腎病科為省內唯一國家區域中醫腎病診療中心培養單位(華東)。
三是重點人群中醫藥幹預有新突破。杭州市成為國家兒童青少年脊柱側彎中醫藥幹預試點,推出“挺脊”行動,省市區三級聯動開展幹預,在全市基層醫療機構和托育機構普及“國醫育國娃”中醫藥養育。
05
杭州市獲批全國第一批中央財政支持
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範項目
杭州市衛生健康委婦幼處、杭州市婦女兒童健康服務中心、拱墅區衛生健康局
杭州市以中央財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範項目為載體,積極打造便捷、安全、科學、多層次的普惠托育服務體係。全市共有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1535家,總托位數5.9萬個,每千人托位數達到4.7,提前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
一是聚焦“托得便”。大力推進社區單位嵌入式托育服務,新建居住區已同步規劃配建嬰幼兒照護服務用房343處。會同市總工會合力推進用人單位辦托,已有42家企事業單位、產業園區提供托育服務。建設社區“嬰幼兒成長驛站”743家,開展養育照護小組活動3547場,鄉鎮(街道)托育服務設施已實現全覆蓋。
二是聚焦“托得起”。供需雙補降低托育服務價格,在西部區縣發放每月600-1000元的托育券和每年40元的發育篩查券,截至目前已有12056名嬰幼兒家長自助申領養育照護券。啟動普惠托育服務“降本增效”行動,第一批47家機構參與行動。開展2024年普惠收托認定及補助申請審核,現有普惠托育機構354家,發放第二周期普惠托育收托補助7433萬元。
三是聚焦“托得好”。在拱墅區率先試點開展規範化小月齡托育服務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全市域推進2歲以下托育服務和融合托育服務。啟動為期三年“線上授課+線下實操+師資集訓”從業人員規範化培訓行動。深化“六個一鍵”數智托育應用場景,打造專屬數字家庭醫生“杭小育”,發布《3歲以下嬰幼兒餐飲食品製作和配送標準規範》團體標準,為全市已認定的普惠性托育機構、嬰幼兒成長驛站統一購買綜合責任保險。
06
強化臨床研究
點燃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杭州市衛生健康委科教處、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2024年,市衛生健康委秉承“緊盯前沿、開拓創新、主動作為”的理念,全力推動臨床研究能力提升。目前,全市研究型病床數已達750張,其中專用病床超過180張。以科技創新助力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模式,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加強政策保障,激發科創熱情。市衛生健康委聯合市經信局等9個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提升杭州市臨床研究水平若幹措施》,並同步配套實施《杭州市衛生健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激勵辦法》,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全要素支撐體係,激發創新主體活力。
二是搭建高能平台,提供技術支撐。市衛生健康委通過推動市生物樣本庫、專病數據庫,“全省精神疾病臨床和基礎研究重點實驗室”“全省感染與免疫多組學重點實驗室”“零磁醫學臨床研究與驗證中心”“腦磁科研裝備聯合驗證中心”等高能級創新平台建設,為臨床研究開展提供源動力。
三是深化院校合作,探索領域前沿。西湖大學附屬市一醫院承接臨床研究項目再創新高,研發金額突破1.2億元,城北院區新成立的運動神經元病診療中心聚焦罕見病漸凍症臨床研究,已接納全國各地慕名而至1000餘名漸凍症患者,尚有2000餘名患者在線登記預約。浙大精衛中心(杭七院)物理聯合診療中心對可見光改善精神疾病患者情緒和睡眠的臨床研究,已使30000餘人次群眾受益。
07
視頻在線醫學指導
讓生命急救“零距離”
杭州市急救中心
杭州市急救中心堅持“互聯網﹢急救”思維,全鏈條打造調度員、目擊者、誌願者、AED、急救團隊“五方聯動”的多維度跨場景立體急救體係,創新開發遠程急救視頻交互指導係統,報警人借助短信推送鏈接方式實現調度員與現場的視頻交互,將急救指導從 “用耳聽”升級為 “用眼看”,為調度員開啟“千裏眼”,改變了市民群眾“不敢救、不會救”的現況,真正實現了“呼救即搶救”,讓急救“零距離”。
市急救中心在全國首先常態化運行遠程急救視頻交互指導係統,開展視頻指導目擊者現場心肺複蘇係列舉措後,調度員院外心髒驟停識別率達95%以上,旁觀者心肺複蘇實施率達六成以上,位居世界領先水平。2024年1-10月,中心醫生心肺複蘇成功率、腦複蘇成功率已分別達到26.17%和6.04%,在國內處於絕對領先,已達到歐美發達國家院前心肺複蘇水平。截至今年10月,中心調度員通過該係統已參與成功救治心髒驟停患者110例。
今年3月,該係統在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比賽中榮獲浙江省金獎。由中心牽頭撰寫的“院前急救視頻指導專家共識”在《中華急診醫學雜誌》發表,並受邀在全國急救大會及歐洲複蘇委員會年會(ERC)上作學術交流,向國內外同行分享成功經驗,同時該係統也獲得了國際緊急調派研究院調研後的高度認可,擬將該係統納入MPDS內容,向全球推廣。
08
保疫苗安全 促民生優享
上線全國首張“七碼合一”疫苗身份證
西湖區衛生健康局
疫苗守護著公眾的生命健康,而疫苗冷鏈管理,是保證疫苗安全的重要環節。2024年西湖區在省市疾控部門指導下,采用省市區共建的模式,找準疫苗冷鏈管理這個小切口,建設疫苗冷鏈全程智控追溯體係,實現疫苗冷鏈管理全域覆蓋、數據全鏈貫通、信息全時聯動,提升了疫苗冷鏈管理現代化手段、方法和能力。
今年3月20日,杭州上線全國首張“七碼合一”疫苗身份證。群眾接種疫苗後,係統自動生成的一條包含7種編碼的信息,推送至“浙裏辦”APP電子接種證的接種記錄中,受種者可查詢疫苗生產、流通、存儲、接種全要素信息,實現全程可追溯,數據更透明。作為疫苗智慧管理標誌性成果,它讓數字化改革成果可及可感,以數據透明和追溯便民來回應群眾關切,實現“以小切口辦大實事、以小成本獲大實效”目標,讓公共衛生服務優質優享。
因接種安全更有保障、信息完整便於查詢,廣受群眾好評,相關工作成效受到李岩益副省長批示肯定。央視新聞頻道、新華網、浙江日報、杭州日報、浙江衛視等23家主流媒體相繼報道。作為一地創新、全省推廣的數字化項目,現已完成全省推廣應用,疫苗接種安全和服務質效將得到顯著提升,為我省打造公共衛生最安全省提供了堅強助力。
09
“好醫到家”群眾天天有感微改革
臨安區衛生健康局
2024年,臨安區在“天目醫享”係列改革的基礎上,積極承接浙江省深改委“群眾天天有感微改革·好醫到家改革”項目,助推醫療服務從“醫生上門”向“好醫上門”、簽約服務從“簽而有約”向“簽而優約”、群眾就醫從“一件事”向“一類事”的轉型升級。
打造“智慧流動醫院”2.0版。升級巡回車載設施設備,巡回車輛統一配置AED、急救包,開通車載會診視頻係統,簽約隨訪服務車配置移動診療包,提升巡回車診療能力;升級巡回服務團隊,將浙江省人民醫院等省市專家納入巡回服務團隊,組建涵蓋省市、區、鎮街、村“1+1+1+1”四級巡回服務體係,推動家門口看病向看“好醫”轉變;升級特色專科服務,根據群眾健康需求及疾病譜特點,定製特色健康服務,開展中醫、口腔、心理等特色專科巡回服務。
拓建“醫養護防一體化服務鏈”。一是緊密醫養結合,建立“醫療機構-養老院”康養聯合體,同時每月2次開展“巡回進養老院”工作。二是智能安居守護,建立數據平台,采用智能手機等智能設備,建立預警向監護人、家庭醫生、網格員分級分類處置模式,跌倒報警、走失定位,提供集健康監測、安全預警、親情提醒於一體的全方位服務。
係統重塑鄉村醫療衛生隊伍。一是“引”上發力。落實一千萬人才資金用於基層人才引育、專科建設等工作。開展基層百人培養計劃,全年基層醫務人員赴上級醫院進修100人;二是“育”上使勁。通過“學校+師承”定向培養“本土鄉村醫生”、“巡回+帶徒”實踐培養“流動鄉村醫生”、“晉升+下沉”建立“專家鄉村醫生”,建立一支正規型、專科型、親情型鄉村醫生隊伍;三是“管”上創新。建立健全鄉村醫生“晉升、流動、淘汰”三大機製,實施擇優“入編”管理,建立鄉村醫生績效、薪酬、考核、晉升機製。
10
健康村長:
走村不漏戶,戶戶有醫護
建德市衛生健康局
建德市首創“健康村長”服務模式,通過選聘市級公立醫院骨幹醫務人員,與醫療基礎薄弱、就醫不便的偏遠山區農村結對,定期開展義診巡診、預約轉診、健康宣教等服務。
2024年,建德市在27家試點建設基礎上深化推出“走村不漏戶,戶戶有醫護”2.0服務版本,為80個村配上了“健康村長”,設立“健康村長”服務日,固定服務時間與頻次,服務項目從17項擴容至21項。優化群眾就醫“上轉下轉”路徑,設立VIP通道、轉診工作群等積極響應“健康村長”與患者群眾的末端需求,提升就醫體驗。依托巡回醫療車,在部分村社打造家門口“移動醫院”,現場解決廣大群眾就醫看病需求。定期召開“健康村長”座談會、交流會,按需開展聯合會診,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更全麵、可靠的醫療救治方案,夯實群眾“醫”靠。
“健康村長”作為基層醫療服務新實踐,為推動縣級醫院醫療服務下沉提供有效載體,逐步形成“群眾主動就醫”與“醫院主動送醫”雙向良性互動,打造鄉村“健康治理”新模式。自深化服務機製以來,80名健康村長共下村1900餘人次,開展上門服務5600餘戶。具體做法被《人民日報》記者評論刊發,被《杭州日報》《新華網》等媒體報道、轉載,並被納入2024年浙江省基層衛生健康創新示範項目。
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