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工作動態

專家在身邊丨“跳舞”停不下來?得了這病苦不堪言

來源:健康杭州 發布日期:2024-12-23 14:46 瀏覽次數:

本期專家

章曉英

1.jpg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

中華精神科學會生物精神病學學組委員

杭州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委員

個人簡介

擅長帕金森病、癲癇、腦炎、癡呆、腦血管疾病等所致的焦慮抑鬱、精神障礙、睡眠及認知障礙的診斷和治療,主持並參與省市級課題6項。

門診時間

周二上午、周三上午、周四上午、周日上午

本期看點

手舞足蹈停不下來,是怎麼回事?

運動障礙是種什麼毛病?

運動障礙與癲癇如何區分?


01

身體呈現“S”形

像一個“扭曲的舞者”

見過高貴典雅的芭蕾舞、熱情洋溢的拉丁舞、風格迥異的民族舞······但這樣的舞蹈還是第一次見!

23歲的小李(化名)因小時候高熱導致發育較同齡人緩慢,同時不斷被“癲癇”困擾,智力一直停留在了5歲左右的水平。

3年前,父母發現他行走時脖子會不自主向一側歪斜,後來脖子歪斜的幅度越來越大,軀幹也逐漸向右側歪斜,身形體態呈現“S”形,導致他行走時身體不自主地抖動,像一個“扭曲的舞者”。嚴重時需地上爬行,對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他四處就醫卻效果不佳。

抱著一絲絲期望,父母帶著他來到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尋求幫助。神經精神多學科聯合(MDT)專家團隊立即組織會診,考慮小李異常的身體扭曲屬於一種肌張力障礙,和神經發育異常有關。

綜合實際狀況,MDT團隊為小李製定了藥物+神經調控(經顱磁刺激治療)+針灸理療等綜合性的治療方案。經過一段時間的積極處理,小李“S”形扭曲明顯減輕,能自行行走。


02

一瓶飲料下肚

糖尿病患者當場“起舞

許阿姨(化名)今年53歲,患有糖尿病3年了。服用了降血糖藥物後身體沒什麼不舒服,她平時也就不怎麼監測。

在最近的一次聚會時,許阿姨喝了一瓶飲料,當場就出現右手不自主上抬,還不停翻轉和拍打,仿佛跳舞一般,意識也有點模糊。

隨後入住了杭州七院的神經精神多學科聯合病房(開放病區三)。檢查發現血糖26.4mmol/L,經神經內科、精神科和內分泌科醫師討論,診斷為糖尿病非酮性偏側舞蹈症。

這種疾病是與高血糖狀態及多巴胺活性相關的運動障礙,通常被認為與高血糖所致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局部代謝障礙有關。

經過積極地血糖控製後,許阿姨的舞蹈症狀消失,順利出院。


03

追求“極限血糖”後

每天早上定時“跳舞”

和許阿姨一樣,王阿姨(化名)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相反,她對自己血糖控製要求極高。在嚴格飲食控製的前提下,還經常自行增加胰島素劑量,就為了達到“極限血糖”。

最近家人發現,王阿姨每天早上10點左右定點開始“跳舞”。走路時手舞足蹈,有時十幾分鍾,有時半小時左右。事後問怎麼回事,王阿姨經常一臉茫然,並不知道剛才發生了什麼。

門診醫生考慮可能是癲癇樣發作,但視頻腦電圖檢查未見癇樣放電。經過MDT專家團隊會診後,考慮王阿姨可能存在“低血糖綜合征”所致的運動障礙。

這是一種因血糖偏低引起的並發症,常見的有交感神經係統興奮(四肢發抖、出汗),癲癇症狀,錐體外係症狀(陣攣性舞蹈、強直性痙攣),小腦症狀(共濟失調、辨距不良)等。

住院期間監測血糖,果然發現王阿姨多次血糖偏低,最低隻有1.8mmol/L。診斷明確後,醫生為她減少了胰島素劑量,調整血糖至合理水平,1周後痊愈出院。


04

這些另類“舞者”

都是運動障礙“惹的禍”

這些不同的“舞蹈”都能夠被歸類為運動障礙,根據運動程度的多少,分為少動性運動障礙和多動性運動障礙。

3.jpg

圖片由稿源提供

少動性運動障礙

典型代表是帕金森病,少動、強直是其核心特征,一般表現出運動遲緩、運動幅度降低和肌張力異常增高。

多動性運動障礙

典型代表是亨廷頓病,也可以是其他原因損害基底節區、小腦係統等,出現舞蹈、投擲、手足徐動、抽動等異常運動。

臨床症狀和病因往往較為複雜,需要仔細甄別。有時部分“舞蹈”症狀需要和癲癇進行鑒別。癲癇發作往往時間短,反複發作,每次發作的類型基本相似,部分患者腦電圖可能異常。而運動障礙發作基本不伴有意識喪失,持續時間較癲癇發作明顯延長。

因此,如果患者出現不一樣的“舞蹈”要立即到醫院就診,並把患者的病史信息詳細告知醫護人員,幫助醫護人員更精準地尋找原因,以便得到及時的治療。

打印 關閉

朗讀